深圳地区三年中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11 中国现代史
年级: 学科: 类型: 来源:91题库
一、真题演练(共9小题)
1、下图中召开的会议主要是为了筹备( )
A . 重庆判断
B . 一五计划
C . 三大改造
D . 成立新中国
2、1953年6月,朝鲜政府追授杨根思“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彭德怀赞誉他是“中国人民的优秀儿子,国际主义的伟大战士”。根据材料判断杨根思所属的部分是( )
A . 中国工农红军
B . 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
C . 中国人民解放军
D . 中国人民志愿军
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下列城市中最早实行对外开放的是( )
A . 广州
B . 上海
C . 深圳
D . 宁波
4、在2014年的一次演讲中,缅甸总统吴登盛指出,“……不仅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而且不断与时俱进,成为国与国关系的指导原则”。该“指导原则”是( )
A . 一个中国原则
B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 . 四项基本原则
D . 合作共赢原则
5、2019年5月31日,习近平在给澳门少年儿童的回信中写道:“我经常想起《七子之歌》,歌中表达的游子对回到母亲怀抱的渴望十分感人。”今年是澳门回归祖国( )
A . 20周年
B . 22周年
C . 25周年
D . 30周年
6、“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发展历史上,公元前221年、公元1911年和1949年发生的三次大革命,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要了解第三次“大革命”的历史,我们可以查阅的教材是( )
A .
B .
C .
D .




7、“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是重要舞台。”这反映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总布局是( )
A .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B . 和平共处
C . 求同存异
D . 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
8、运用如图史料,可以设计出有关中国历史的探究主题是( )
A . 农业技术的发展
B . 医药事业的进步
C . 思想文化的繁荣
D . 政治制度的演变
9、当前,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需要中国智慧、中国理念、中国方案,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孕育产生、丰富发展起来的理论是( )
A . 马克思主义
B . 毛泽东思想
C . 邓小平理论
D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二、模拟专练(共27小题)
1、周恩来说过:“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是从天安门到天安门。”这里与前一个“天安门”和后一个“天安门”相关的节日是( )
A . 端午节、中秋节
B . 青年节、建军节
C . 建党节、国庆节
D . 青年节、国庆节
2、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的标志是( )
A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 .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
C . 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D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3、2019年3月,习近平应邀出访意大利、摩纳哥、法国三国。在国际舞台上,中国的外交活动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后,获得了世界上越来越多国家的赞同,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首次提出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是( )
A . 毛泽东
B . 刘少奇
C . 周恩来
D . 邓小平
4、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 . 标志着中国彻底结束封建制度
B . 标志着中国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制度
C . 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
D . 标志着中国取得反抗外来侵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5、文化大革命是一场浩劫,但科技战线的建设者们依然顶住压力、排除干扰,取得了一系列成就,其中包括( )
①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②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
③首次育成籼型杂交水稻
④成功发射第一艘载人飞船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②④
6、下面的折线统计图最有可能反映新中国成立以来( )
A . 粮食产量增长率
B . 与我国建交国家数量的变化情况
C . 经济总量增长率
D . 设立对外开放城市数量的变化情况
7、1949年,《人民日报》曾刊登评论文章写道:“中国人民从此有了真正能保护自己、代表自己的政府。”这篇文章中的“政府”是指( )
A . 晚清政府
B . 南京国民政府
C . 武汉国民政府
D .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8、下图反映了某时期我国公私经济成分的比例情况,这种情况最早应出现于( )
A . 土地改革后
B . 三大改造完成后
C . 西藏解放后
D . 中共八大召开后
9、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历史性转折点。该会议确立了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是( )
A . 阶级斗争
B . 政治运动
C . 经济建设
D . 社会保障
10、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下图中②处应该填写的内容是( )
A . 马克思列宁主义
B . 毛泽东思想
C . 邓小平理论
D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11、为了庆祝澳门回归祖国20周年,中国银行发行了澳门回归20周年纪念钞。下列方针政策与澳门回归祖国密切相关的是( )
澳门回归20周年纪念钞设计稿
A . 依法治国
B . “一国两制”
C . 人才强国
D . 可持续发展
12、2019年,在世界航天发射版图中,中国航天以全年发射运载火箭34次的成绩再次位居全球第一。而2020年,这一数字有望突破40次,再创新高。追溯历史,上世纪70年代,我国在同一领域取得的成就是( )
A .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 . 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
C . 籼型杂交水稻培育成功
D .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13、党的会议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不平凡的成长历程。以下会议及其意义对应正确的是( )
A . 中共二大——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
B . 遵义会议——确立了中国共产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C . 中共七大——为中国实现民主统一、和平建国带来了曙光
D .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
14、以下历史图片可以归纳出一个共同的主题是( )
A . 新中国新辉煌
B . 改革开放历史巨变
C . 新时代新外交
D . 大国重器科技强国
15、经此一战,中国人民粉碎了侵略者陈兵国门、进而将新中国扼杀在摇篮之中的图谋,可谓“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帝国主义再也不敢作出武力进犯新中国的尝试,新中国真正站稳了脚跟。可见,此战对中国的影响是( )
A . 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B . 拼来了山河无恙与家国安宁
C . 加强了中国军队的正规化建设
D . 展示了中国人民万众一心的顽强品格
16、在改革开放的呼声愈来愈强烈时,邓小平于1978年9月到东北三省视察,并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谈话。属于这次谈话内容的是( )
A . 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
B . 解放思想,开动机器,不要当懒汉,要从实际出发
C . 计划经济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D . 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实验
17、京剧演员梅兰芳说:“我在旧社会是没有地位的。”1949年,他以政协委员身份参加了开国大典。其社会地位的变化折射出( )
A . 京剧艺术地位提高
B . 人民当家作主
C . 土地改革完成
D . 百年国耻洗雪
18、从开国大典到国庆60周年阅兵式中,我国武器装备经历了“‘万国牌’﹣﹣苏联引进﹣﹣自主研发”的过程。这说明我国军备发展( )
A . 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B . 自主科研能力增强
C . 主要依靠引进技术
D . 得到苏联全面支持
19、2020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自2012年就任总书记以来,习近平同志高度关注和重视脱贫攻坚工作,多次国内考察,把扶贫开发作为重要内容。以上说明实现中国梦必须( )
A . 全面从严治党
B . 不断为民造福
C . 全面深化改革
D . 全面依法治国
20、“对于农村的阵地,社会主义如果不去占领资本主义就必然会去占领”。因此,我国开展了( )
A . 土地改革
B . 社会主义改造
C . 一五计划
D . 人民公社化运动
21、1979年1月,一封关于香港厂商要求回广州开设工厂的来信摘报,送到了邓小平同志的办公室。邓小平阅后当即批示:“这种事,我看广东可以放手干。”后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在广东放手( )
A . 改革经济体制
B . 增强企业活力
C . 设立经济特区
D . 分田包干到户
22、下列史实与结论之间对应正确的是( )

A . A
B . B
C . C
D . D
23、造成下表美国驻台军队人数及军官衔级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 海峡两岸实现三通
B . 中美关系逐渐走向正常化
C . “一国两制”的实行
D . 中美两国建立了外交关系
24、1950 年 2 月中国与苏联缔约谈判中,周恩来在一些重大问题上坚持中方立场让苏联代表“感到很惊讶”,他们甚至发出中苏“还算什么同盟者呢?”的质问。周恩来的坚持,表明新中国( )
A . 实行“一边倒”外交方针
B . 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C . 提出了“求同存异”方针
D . 建立了联合反霸统一战线
25、下列创作于我国 20 世纪 50 年代初的宣传画,反映了当时的中国( )
A . 实现了独立自主
B . 反抗侵略的态度
C . 完成了祖国统一
D . 建设祖国的热情
26、从 1953 年到 1956 年,全国工业值平均年 19.6%,农业总产值每年递增 4.8%,这种增长速度是相当高的;1956 年,工业总产值第一次超过农业总产值,这一变化主要因为( )
A . “一五”计划的实施
B . “大跃进”运动掀起
C . 国民经济全面调整
D . 文化大革命的开展
27、下图反映了西藏自治区成立后卫生、教育事业发展所取得的成就。这些成就取得的最主要因素是( )
A .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完善
B . 一带一路战略思想的提出
C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D . “一国两制”构想的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