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地区三年中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07 明清时期
年级: 学科: 类型: 来源:91题库
一、真题演练(共5小题)
1、明朝的科举制度“只强调儒家价值观,以牺牲科学、技术、商务和工业等知识为代价,奖赏在文学和人文领域上的成就。”此材料反映了这一制度( )
A . 促进了商业的繁荣
B . 不利于皇权的加强
C . 阻碍了社会的进步
D . 有利于培养创新人才
2、施琅认为此地“虽在外岛,关四省要害,断不可弃”。清政府廷议后,在此“设县三、府一”。此处的“府”指( )
A . 神州府
B . 台湾府
C . 泉州府
D . 苏州府
3、中国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博大精深。下列历史文化名人出现最晚的是( )
A . 曹雪芹
B . 玄奘
C . 王羲之
D . 苏轼
4、清朝翰林官徐骏在奏章里把“陛下”的“陛”字错写成“狴”。雍正帝因此将其革职,又派人查他的诗集,以诽谤朝廷的罪名将其治罪。这反映清朝前期( )
A . 大兴文字狱
B . 八股取士
C .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 . 焚书坑儒
5、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特许设立了一个对外贸易机构,负责承销外商进口货物,并管理外国商人。这一机构是( )
A . 宣政院
B . 内阁
C . 广州十三行
D . 军机处
二、模拟专练(共9小题)
1、郑成功写信给荷兰殖民头目一说:“此地必归中国同一政府之管辖,事实证明隔海两边地区之居民皆系中国人”,郑成功所说的“此地”是指( )
A . 台湾
B . 香港
C . 澳门
D . 新疆
2、故宫的军机处距皇帝办公的养心殿只有50米,军机大臣曾在此日夜轮值,随时等候皇帝传唤,实现了国事的速议速办。这体现了清朝( )
A . 思想控制的加强
B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C .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D . 君主集权的高度强化
3、表1是中国某一朝代人口变化情况。导致表1人口变化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
表1
年份 | 1685 | 1741 | 1759 | 1778 |
人口数(亿) | 1 | 1.596 | 2 | 3 |
A . 发明曲辕犁
B . 学习《农政全书》
C . 引进占城稻
D . 推广玉米等高产作物
4、思维导图有助于我们知识网络的形成。下面是一位同学根据某一主题内容制作的思维导图。你认为这一主题应是( )
A . 明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B . 明朝时期的中外交通
C . 明朝的对外交往与冲突
D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5、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皇室的权,总是逐步升,政府的权,总是逐步降。这也是中国传统政治上的大毛病。”以下各项表述中,最能体现钱穆这一观点的是( )
A . 秦朝实行郡县制
B . 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
C . 元朝实行行省制度
D . 清朝军机处的设置
6、新疆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一个不可分割的部分,在古代不同时期,我国中央政府均采取措施对新疆进行治理,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
①设置北庭都护府 ②设置伊犁将军
③设置西域都护府 ④设置安西都护府
A . ③①②④
B . ①③④②
C . ③④①②
D . ①③②④
7、下图反映了我国古代( )
A . 专制皇权不断加强
B . 思想文化不断发展
C . 教育事业逐步衰退
D . 经济实力持续增长
8、识读下边《明长城示意图》,下列地标与图中❶❷对应正确的是( )
A . ❶辽东 ❷临洮
B . ❶涿郡 ❷余杭
C . ❶葱岭 ❷南海诸岛
D . ❶鸭绿江 ❷嘉峪关
9、据史书记载,印度次大陆上的古里、柯枝等国,几乎每次都随郑和使团入贡明朝;郑和第四次下西洋后,阿拉伯地区的忽鲁漠斯、阿丹、佐法尔,非洲东海岸的木骨都束、竹步、麻林等国也多次遣使纳贡。说明郑和下西洋( )
A . 扩大了明朝在印度洋的影响力
B . 增加了明朝的财政收入
C . 为“丝绸之路”开通奠定基础
D . 使明朝放弃了“海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