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地区三年中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04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年级: 学科: 类型: 来源:91题库
一、真题演练(共2小题)
1、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键战役是( )
A . 巨鹿之战
B . 淝水之战
C . 官渡之战
D . 赤壁之战
2、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借助历史文学作品来了解史实。《三国演义》中“孔明草船借箭”“周瑜打黄盖”的故事有助于我们了解( )
A . 桂陵之战
B . 官渡之战
C . 赤壁之战
D . 淝水之战
二、模拟专练(共10小题)
1、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它能将复杂的历史比较直观形象地展现出来。下面正确反映了“三国鼎立形势”的图示是( )
A .
B .
C .
D .




2、如下图,在简易年代尺上,P点代表《史记》记载所截止的年代,则以Q点开始的是哪一事件?( )
A . 涿鹿之战
B . 商鞅变法
C . 焚书坑儒
D . 赤壁之战
3、“六月己亥,诏不得以北俗乙错司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九月庚午,六宫及文武尽迁洛阳”、“二十年春正月丁卯,诏改姓为元氏”。以上史料正文可集中从下列哪部史书中找到?( )
A . 《后汉书》
B . 《三国志》
C . 《魏书》
D . 《元史》
4、陈寅恪先生说:“孝文帝推行汉化,目光落到了如何使鲜卑贵族接受汉人士族文化之上。即如何使鲜卑贵族与汉人士族合而为一。”陈寅恪先生意在说明,孝文帝改革( )
A . 提高鲜卑族的政治地位
B . 重用汉人高门士族
C . 重视恢复汉族的制度
D . 推动了民族交融的进程
5、公元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诸葛直率甲士万人,浮海至夷洲,这是文献中有关大陆与台湾交通的最早记录。这一年应处于( )
A . 公元2世纪前期
B . 公元2世纪后期
C . 公元3世纪前期
D . 公元3世纪后期
6、东晋南北朝时,江南经济迅速发展,主要原因是( )
①北方人口大量南迁,为江南补充了必要的劳动力
②北方人口南迁也给南方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
③江南自然条件好
④南方是汉族统治区
A . ①②④
B . ①③④
C . ①②③
D . ②③④
7、我国老百姓的主食一般呈现出“北麦南稻”的格局,但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老百姓的餐桌上除了稻米之外,还有各类北方面食,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 . 人口南迁和民族融合的影响
B . 面食的营养价值
C . 南方商品经济的发展
D . 南方人口增多
8、根据《三国志》等记载,220年,曹操卒于洛阳,灵柩葬在邺城(今河南安阳市北郊一带)。2009年,国家文物局最终认定,经考古发掘位于河南省安阳市的高陵墓,其墓主为曹操。以上材料说明了认定高陵墓主为曹操的依据是( )
A . 文献与考古相结合的“二重证据”
B . 实地考古发掘的成果
C . 家族族谱和历史学家的主观判断
D . 正史文献资料的记载
9、建安元年(196),曹操在许下招揽民众屯田,当年“得谷百万斛”;随后向北方各地推广,“数年中所在积粟,仓廪皆满”。曹操此举目的是( )
A . 促进北方的统一进程
B . 满足农民的土地需求
C . 推动农业技术的革新
D . 解决北方的温饱问题
10、对下面两幅魏晋壁画(如图)解读合理的是( )
A . 民族融合得到加强
B . 农业生产飞速发展
C . 牛耕技术开始出现
D . 江南地区得到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