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册历史《百家争鸣》同步练习

年级: 学科: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老子(共5小题)

1、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家中,擅长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的是(    )
A . 墨子 B . 孔子 C . 老子 D . 韩非
2、小华同学在一次考试中考砸了,爸爸暴跳如雷,说要“家法伺候",爷爷慢吞吞地说;“这次考差了不全是坏事,知道差在哪儿,坏事也可以变成好事嘛!”其中爷爷的言论与我国古代哪一学派的主张最为接近( )           
A . 儒家 B . 法家 C . 道家 D . 墨家
3、老子姓李名耳,做过周朝史官,他学识渊博,据说孔子曾向他请教过很多问题。下列属于老子主张的是(   )
A . 实行德政 B . “无为而治” C . “兼爱”、“非攻” D . 以法治国
4、春秋战国时期学术思想异常活跃,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其中老子创立的学派是(   )
A . 儒家 B . 道家 C . 墨家 D . 法家
5、美国知名中国事务观察家彼得•沃克发现西方的价值观本身就呈现出二元对立的特点:要么好,要么坏;要么赢,要么输。他意识到自己更倾向于东方的价值观,并且成为老子的忠实粉丝。据此可知,其最认可的“东方的价值观”是(   )
A . 道家思想 B . 儒家思想 C . 墨家思想 D . 法家思想

二、孔子和儒家学说(共5小题)

1、儒家学说是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对我国历史影响极大,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    )
A . 老子 B . 孔子 C . 墨子 D . 孟子
2、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华文明有精深独到的见解,他说:“这种‘贵和尚中、善解能容、厚德载物、和而不同’的宽容品格,是我们民族所追求的一种文化理念”。下列那句话符合材料中的思想(   )
A . 儒家的和谐思想 B . 儒家的德治思想 C . 法家的法治思想 D . 道家的无为思想
3、在孔子的思想主张中对构建我国和谐社会具有积极影响的是(    )
A . 清静自然、无为而治 B . 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C . 仁者爱人、以德治国 D . 仁政治国、民贵君轻
4、习近平主席曾多次引用儒家的“天下为公” 的思想,阐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    )
A . 老子 B . 孔子 C . 墨子 D . 韩非
5、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是社会公平。孔子的思想中,能够体现公平这一思想的是(   )
A . 以“德”化民 B . “有教无类” C . “因材施教” D . 以“礼”治国

三、百家争鸣(共6小题)

1、身安,不如心安;屋宽,不如心宽。以自然之道,养自然之身;以喜悦之身,养喜悦之神,学会平和,才是养性之道。以下人物中,其观点符合这种理念的是( )
A . 墨子 B . 孟子 C . 庄子 D . 韩非
2、“孔子圣,孟子贤,自古文章出齐鲁”。“孔子”“孟子”所共同代表的学派是(    )
A . 法家学派 B . 墨家学派 C . 儒家学派 D . 道家学派
3、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希望用自己的学说解决社会问题,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其中,孟子主张(   )
A . 无为而治 B . 民贵君轻 C . 以德治国 D . 以法治国
4、战国时期,法家代表人物韩非说:“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由此可知,韩非主张(   )
A . 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B . 实行仁政 C . 治国要顺其自然和民心 D . “兼爱”“非攻”
5、战国时期出现了 “诸子百家”,其中主张“兼爱”、“非攻”、“节俭”的学派是(  )
A . 道家 B . 儒家 C . 墨家 D . 法家
6、下图文本框的内容反映的主题是(   )

A . 百家争鸣 B . 诸侯争霸 C . 商鞅变法 D . 远古传说

四、综合材料探究(共3小题)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曾经说过:从孔子那里我读到一颗爱心;在孟子那里我读到一股正气;从墨子那里我读到一腔热血;从韩非那里我读到一双冷眼。

材料二:孔子对不同的学生给予不同的教育。学生冉求胆小,遇事退缩,孔子有意识地教育他,凡事要抓紧,马上去做,学生仲由敢作敢为,但不够稳重,孔子怕他冒失,就叮嘱他凡事要多请教父兄后再去做。

(1)请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孔子的“爱心”、韩非的“冷眼”各体现在什么地方。
(2)材料二反映了孔子怎样的教育思想?
(3)春秋战国时期是战争频繁、硝烟不断的时期。请谈谈墨家(墨子)和儒家(孟子)关于战争的看法、主张。
(4)“热爱学校,爱护学校”是每一位学生应尽的义务和应有的美德。但平时在校园内,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一些现象:花木被折断、桌椅被破坏、门窗玻璃被打破……针对校园内破坏公物的行为,请你分别根据儒家、法家的思想给出解决建议。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当仁不让于师。”“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材料二:某中学初一(1)班新学期刚刚开学,班中屡次出现乱扔纸屑、破坏公物的现象。为 此班委召开紧急会议,但大家意见不统一而争论了起来: 劳动委员:“一定要严厉惩罚,罚值日,实在不行,一次罚5元” 班长:“还是说服教育吧,一次不行就两次,两次不行就三次,相信他们会改的”。生活委员:“随他们去吧,扔几张废纸而已,无所谓的事,根本不用管”。

请回答:

(1)材料一是哪一历史人物的言论?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是什么?他有什么教育思想对后世产生影响?
(2)请分别指出材料二中劳动委员、班长和生活委员的话分别蕴涵了战国时期哪三家学派的观点?
(3)战国时期思想领域的活跃局面称为什么?这种局面出现有何意义?
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罚者,民之所恶也。……吾以是明仁义爱惠之不足,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

材料三  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重视教育,在中央兴办太学,在地方兴办国学。

(1)识读材料一的历史人物,图片中间的d人物属于哪个学派?战国时期随着各学派著书立说,互相辩论,形成了怎样的学术繁荣局面? 
(2)材料二中韩非子的思想主张是什么?他的主张最先在哪个国家实现?
(3)材料三反映的史实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在古代无论哪家思想其目的是相同的,他们相同的目的是什么?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部编版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册历史《百家争鸣》同步练习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