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册历史《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同步练习
年级: 学科: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战国七雄(共5小题)
1、请在地图上写出战国七雄的名称。
2、“(赵王)闻秦反间之言,因使赵括代廉颇将以击秦。……括军败,卒四十万人降武安君 (白起)。(武安君)乃挟诈而尽坑杀之,遗其小者二百四十人归赵。”材料描述的战争是( )
A . 城濮之战
B . 桂陵之战
C . 长平之战
D . 赤壁之战
3、“三家分晋”、“田氏代齐”的故事发生在下列哪一历史时期 ( )
A . 夏商时期
B . 春秋时期
C . 秦汉时期
D . 战国时期
4、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历史地图可以直观的再现历史。如下图反映的历史形势应属于( )
A . 西周分封
B . 春秋争霸
C . 战国七雄
D . 五代十国
5、下图是学习“战国七雄”时,小明同学制作的各国位置示意图。其中,秦国位置所对应的圈码是( )
A . ①
B . ②
C . ③
D . ④
二、商鞅变法(共5小题)
1、如下图所示的文物可以用于佐证商鞅变法措施中的( )
A . “平斗桶权衡丈尺”
B . “集小乡邑聚为县”
C . “为田开阡陌封疆”
D . “明尊卑分封等级”
2、李克强总理说:“改革是中国发展最大的红利。”在商鞅变法中直接给农民带来红利的措施是( )
A . 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B . 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C . 奖励军功
D . 统一度量衡
3、《史记·商君列传》中记载,商鞅的新法“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这段叙述表明( )
A . 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的背景
B . 商鞅变法的思想主张
C . 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
D . 变法后秦国社会治理的效果
4、近代学者梁启超在《中国六大政治家》中,曾将商鞅列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政治家之一。下列有关商鞅变法的措施中,推动秦国向封建国家转变的最主要的措施是( )
A . 鼓励耕织
B . 奖励军功
C . 承认土地私有
D . 建立县制
5、边蜀原认为:秦始皇扫平六国统一天下是必然的,因为秦国打下了统一天下的基础。秦国代表了当时的先进生产力,农业生产发达……组织好最强大最合理的军团。据此可知,“秦始皇扫平六国统一天下”得益于( )
A . 管仲改革
B . 商鞅变法
C . 独尊儒术
D . 北魏孝文帝改革
三、造福千秋的都江堰(共5小题)
1、下图所示工程修筑于战国时期,至今仍碧水长流。如果想一睹这一古代工程的风采,应该到( )
A . 浙江绍兴
B . 湖北随县
C . 四川成都
D . 河南
2、作家余秋雨曾经写道:“就在秦始皇下令修筑长城的数十年前,四川成都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而它至今还为无数民众输送涓涓清流。”主持修筑这个“了不起的工程”的是( )
A . 大禹
B . 李冰
C . 商鞅
D . 李春
3、某景区悬挂的一副对联中写道∶“ 象鼻分流,宝瓶倾润,弘图拓开天府,再造飞沙鹏运长。”这副对联赞颂的中国古代水利工程是( )
A . 都江堰
B . 灵渠
C . 隋朝大运河
D . 元朝大运河
4、公元前256年,蜀郡郡守李冰主持修建了大型水利工程,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该工程是( )
A . 都江堰
B . 灵渠
C . 大运河
D . 赵州桥
5、下图所示内容体现了都江堰( )
都江堰示意图 | 今都江堰灌区 |
A . 造福千秋
B . 控流发电
C . 沟通水系
D . 方便航运
四、综合材料探究(共3小题)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某水利工程示意图
材料二:秦统一六国以后,派兵征服越族地区,迁徙中原50万人,到那里戍守,和越人杂居。为解决运输困难,秦始皇派人开凿了灵渠,沟通了湘江和漓江,把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连接起来。
——摘编自人教版《中国历史》
(1)材料一的中国古代水利工程是谁主持兴建的?
(2)阅读上述材料后,小历同学认为材料一的中国古代水利工程有利于解决往越族地区运输军资、粮草等物质的困难。这种说法正确吗?请简要说明理由。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为了富国强兵,对本国的政治、经济制度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商鞅在秦国的变法。
材料二: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
——《战国策.秦策一》
材料三: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至强。
——引自李斯《谏逐客书》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商鞅变法的目的是什么?商鞅变法得到了谁的支持?
(2)商鞅变法中哪个措施最受当时秦国农民欢迎?哪个措施是奴隶主贵族最反对的?
(3)商鞅变法中有利于增强中央集权并且影响深远的措施是什么?
(4)依据材料二,说一说当时商鞅变法得以推行的原因。
(5)根据材料三概括商鞅变法的历史意义?
3、仔细观察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请分别写出战国七雄中地理位置最东和最南的诸侯国的名称。
(2)据图及所学知识,指出春秋战国时期的主要特征。
(3)最后完成“扫六合”的是哪个诸侯国?这个诸侯国能够“扫六合”的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4)据史书记载,西周初年有800个诸侯国,春秋初年还剩170多个,战国初期还有十几个诸侯国,到公元前221年,实现了“四海一”。这一历史现象反映了我国历史发展的什么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