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03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年级: 学科: 类型: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42小题)

1、有学者认为,某石刻题材中底层社会劳动妇女形象的出现。既是佛教的世俗化,又是五代两宋时期川渝地区社会生活的反映。据此推断该石刻可能是(   )
A . 云冈石窟 B . 龙门石窟 C . 大足石刻 D . 潼南大佛
2、汉代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提出“治未病”理论的医学著作是( )
A . 《伤寒杂病论》 B . 《史记》 C . 《千金方》 D . 《本草纲目》
3、“我们一起打疫苗,一起苗苗苗苗苗”,被网友们评为“深圳最有趣的打疫苗标语”。早在东汉末年,一位名医提出了“治未病”理论,提倡预防疾病。他是(   )
A . 扁鹊 B . 张仲景 C . 孙思邈 D . 李时珍
4、东汉张仲景是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为中医药学的发展作出J了巨大贡献。他的主要医学著作是(   )
A . 《黄帝内经》 B . 《伤寒杂病论》 C . 《千金方》 D . 《本草纲目》
5、司马迁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人固然都有一死,但有的人死得比泰山还重,有的人却比鸿毛还轻,这是因为他们生存所追求的东西不同啊!)他在遭受酷刑后,努力追求的“东西"是(  )
A . 仗义执言,策动大臣们上书为民请命 B . 报仇雪恨,策划组织活动反对汉武帝 C . 饱读诗书,游历汉朝各地的名山大川 D . 发愤著述,秉笔撰写不朽的历史巨著
6、东汉初年,刘秀整顿吏治,合并郡县;释放奴婶,减轻农民负担;减轻刑罚;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社会出现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历史上称为(  )
A . 文景之治 B . 光武中兴 C . 贞观之治 D . 开元盛世
7、汉武帝时期,西汉王朝进一步完善了秦王朝创造的监察制度,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这表现在(  )
A . 推行郡县制度 B . 实行分封制度 C . 建立刺史制度 D . 创立科举制度
8、杜维运在《史学方法论》中说:“所谓原始史料,为目击者的陈述、文献以及事实自身的遗存,数者皆与事件同时”。按照该标准,下列各项中属于研究秦朝的原始史料的是(   )
A . 秦始皇陵兵马俑 B . 《资治通鉴》的记载 C . 孟姜女哭长城的传说 D . 电视剧《大秦帝国》
9、东汉末年有一位名医著有《伤寒杂病论》一书,为中医药学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被后人尊为“医圣”。他是(   )
A . 蔡伦 B . 张仲景 C . 华佗 D . 李时珍
10、秦开创的体制包含三大要素:君主“独制”,地方集权于中央,以及官僚任免而不得世袭。材料中“体制”的创立(   )
A . 奠定了中国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B . 确立了儒学的主导地位 C . 标志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发展到顶峰 D . 导致阶级矛盾严重激化
11、秦统一后,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在地方上,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   )
A . 分封制 B . 郡县制 C . 刺史制度 D . 行省制度
12、以下是中国古代一位历史人物年谱(部分)。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公元前141年

公元前136年

公元前129年

公元前127年

公元前118年

公元前87年

即皇帝位

置五经博士

派卫青等北击匈奴

颁布“推恩令”

下令铸造五铢钱

崩,葬于茂陵

A . 该年谱用年号纪年 B . 秦始皇开创了皇帝制度 C . 该帝王在位35年 D .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13、下图所示为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采取的经济措施。这一举措(   )

A . 改善了人民生活水平 B . 提升商人的经济地位 C . 提高了军队战斗能力 D . 增强中央政府的财力
14、《史记》记载,胡亥是赵高和李斯篡改秦始皇遗诏而立,但北京大学收藏的西汉竹书《赵正书》却记载,胡亥是秦始皇临终前亲自认可的继承人。这表明(   )
A . 《赵正书》缺乏史料价值 B . 出土文献更可信 C . 《史记》仅仅是一家之言 D . 秦始皇刚愎自用
15、如图为我国考古发现的秦汉时期的书写材料。它印证了在蔡伦改进造纸术前,秦汉时期使用的书写材料主要是(   )

居延汉简马王堆汉墓帛书

A . 甲骨 B . 铜器 C . 简帛 D . 纸张
16、我国历代王朝都非常重视对边疆地区的管辖。西汉政府在西北地区设置的管理机构是(   )
A . 西域都护 B . 伊犁将军 C . 北庭都护府 D . 安西都护府
17、历代王朝的变革,都必须顺应时代需求。汉武帝用惊人的“智慧”开创了大一统局面,在其多种“智慧”中,思想上推崇的是(   )
A . 儒家思想 B . 法家思想 C . 道家思想 D . 墨家思想
18、下列三幅地图反映的历史发展趋势是(   )

春秋列国形势图

战国形势图

秦朝形势图

A . 分封制度趋于完善 B . 向大一统国家发展 C . 兼并成争连的不断 D . 统一国家不断巩固
19、西汉前期,币制十分混乱,诸侯、达官、豪富多私造牟利,不同的货币同时流通于市场,折算困难,交易不便。面对这样的情况,汉武帝采取的措施是(   )
A . 兴办太学 B . 平抑物价 C . 盐铁专卖 D . 统一铸币
20、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在这次抗击新冠疫情中,中医药全程深度参与,取得了显著的疗效。在我国古代中医药方面取得重大成就,被誉为“医圣”的是(   )
A . 华佗 B . 张仲景 C . 王羲之 D . 吴道子
21、历史学习中要关注目录和章节标题,以便把握历史阶段特征。根据下图提供的关键词,请你为其选择一个最恰当的单元标题(   )

关键词:秦统一中国

秦末农民大起义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A . 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B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C .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D . 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22、2021年5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河南南阳的张仲景祠,指出:中医药学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张仲景的主要成就是(   )
A . 发明“麻沸散”,创编“五禽戏” B . 总结了望、闻、问、切四种诊断疾病的方法 C . 编写药物学巨典《本草纲目》 D . 著有《伤寒杂病论》,提出“治未病”理论
23、下列文物中可作为研究秦朝历史第一手史料的是(   )
A . 圆形方孔半两钱 B . 五铢钱 C . 开元通宝 D . 纸币铜版拓片
24、今天陕西西安和平门附近有个地方叫下马陵,传说就是因为董仲舒去世后葬在此地,一日汉武帝经过此地,为了表示对重仲舒的尊敬,特别下马步行,于是民间称这里为下马陵。汉武帝对董仲舒如此尊敬,主要因为他主张(   )
A . “推恩令” B . 废除丞相制度 C . 抑制豪强势力 D .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5、某同学准备以“两汉时期中外文明交流”为题撰写文章。下列事件可以作为史实依据的是(   )
A . 北魏孝文帝改革 B . 玄奘西行 C . 丝绸之路的开通 D . 鉴真东渡
26、《伤寒杂病论》系统地分析了伤寒的原因、症状、发展阶段和处理方法,创造性地确立了对伤寒病的“六经分类”的辩正施治原则,奠定了理、法、方、药的理论基础。这部著作的作者是(   )
A . 华佗 B . 蔡伦 C . 张仲景 D . 王祯
27、1884年,清政府在西北边疆设新疆省,取“故土新归”之意。“故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的史实是(   )
A . 设置安西都护府 B . 设置伊犁将军 C . 设置北庭都元帅府 D . 设置西域都护
28、两汉时期科技和文化成就突出。东汉时,宦官蔡伦的贡献是(   )
A . 改进造纸术 B . 写成《伤寒杂病论》 C . 发明“麻沸散” D . 撰写《齐民要术》
29、观察如图漫画,它反映的历史信息是(   )

A . 首创县制,派员管理 B . 学术繁荣,百家争鸣 C . 实现统一,创新制度 D . 名为推恩,实夺其权
30、汉武帝下诏规定诸侯王除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这使得侯国的数量越来越多,诸侯王的封地越来越小。汉武帝这样做是为了(  )
A . 推行休养生息 B . 实施盐铁专卖 C . 确立正统思想 D . 削弱诸侯实力
31、“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鲁迅先生赞誉的是下列哪一部史书?(   )
A . 《诗经》 B . 《史记》 C . 《汉书》 D . 《本草纲目》
32、中医是中国“国粹”之一,中国古代中医学人才辈出。东汉名医张仲景的成就是(   )

①写成《伤寒杂病论》一书

②发明了“麻沸散”

③总结望、闻、问、切四诊法

④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②③ C . ①④ D . ②③④
33、适合作为下列一组材料主题的是(   )

材  料

出  处

王初并天下,自以为德兼三皇,功过五帝,乃更号曰“皇帝”

《资治通鉴》

御史大夫,秦官,位上卿……掌副丞相

《汉书·百官公卿表》

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

《史记·秦始皇本纪》

A . 秦灭六国,结束战乱 B . 秦朝法律严苛,赋税沉重 C . 秦朝确立中央集权制 D . 秦朝疆域辽阔,人口众多
34、某同学在复习秦汉王朝开疆拓土、奠定中国大一统格局的历史时,绘制了右图所示的疆城示意图。其中在西北方向的空白方框内应该填写的汉代管理机构是(   )

A . 西域都护 B . 尚书省 C . 澎湖巡检司 D . 伊犁将军
35、秦朝的百姓,如要去集市采购生活用品,他应该携带的货币是(   )
A . B .    C . D .
36、西汉在汉武帝在位时达到最盛,以下属于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思想措施是(  )
A . 焚书坑儒 B . 实施“推恩令” C . “罢黯百家,独尊儒术” D . 大兴文字狱
37、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人们能用到便宜且好用的纸要感谢(  )
A . 司马迁 B . 蔡伦 C . 毕昇 D . 张仲景
38、秦朝为维护君主至高无上的权力,在君权之下形成了“辅助决策、执行、监督”模式的权力结构。其中起“监督”作用的官职是(   )
A . 丞相 B . 太尉 C . 郡守 D . 御史大夫
39、西汉文景时期,废除了肉刑等严刑峻法,同时提倡勤俭治国。这反映了当时(   )
A . 摒弃秦朝政治制度 B . 实行休养生息政策 C . 王国问题得到解决 D . 儒学居于主导地位
40、以下是某位同学整理的部分历史学习笔记。这些措施(   )

人物

措施

秦始皇

推行皇帝制、郡县制;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焚书坑儒;北击匈奴、修筑长城

汉武帝

实施“推恩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盐铁专卖;北击匈奴

A . 推动了大一统格局的形成和巩固 B . 有利于全行业公私合营高潮的出现 C . 不利于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的确立 D . 彻底消除了少数民族对中原的威胁
41、司马迁是西汉时期著名的史学家和文学家,他勤奋好学,饱读书籍,爱憎分明,记事公正,写下了不朽的历史巨著(   ) 
A . 《论语》 B . 《史记》 C . 《齐民要术》 D . 《资治通鉴》
42、图1反映了西汉封国形势的变化,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图1

A . 刺史制度的确立 B . “推恩令”的实施 C . 七国之乱的发生 D . 休养生息政策的推行

二、材料分析题(共3小题)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一

图二

材料二:在儒家思想争取官方认可的东周时期,人们对孔丘表示尊敬的称呼通常是“孔子”、“孔夫子”。汉武帝时期,经济发展和国力强大要求思想上的统一,儒家思想正好适合此时的要求,于是孔子成为了被神化的“圣人”。由于封建统治者一直假借孔子之名灌输钳制人们思想和个性的封建文化,为冲破旧的落后的传统文化束缚,陈独秀、李大钊等人发起了“打倒孔家店”运动。

——摘编自王荣芳《从孔子称谓看儒家思想地位的变化》

(1)图一中的人物是谁?他有哪些贡献让后人把他视为“万世师表”?
(2)根据材料二回答:从东周到近化,偶家思想的地位有何变化?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秦王(始皇)怀着贪婪卑鄙之心做事,只想施展他个人的智慧,不信任功臣,不亲近百姓庶民,抛弃以仁义治天下的政策,树立个人权成,禁除诗书古籍,实行严刑酷法治民,把残暴苛虐作为治理天下的根本。

一一译编自贾谊《过秦论》(贾谊,汉初儒生,官至太中大夫)

材料二:秦朝废除分封制实行都县制是最大的公;虽然他的动机是为私的,是皇帝想要巩固个人的权威,使天下的人都臣服于他,但是废除分封,以天下为公,却是从秦朝就开始了……这不是秦始皇的本意,而是形势发展的结果。

——译编自柳宗元《封建论》(柳宗元,生活于唐中后期藩镇割据时代)

(1)根据材料,概括贾谊和柳宗元评价秦始皇的不同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其不同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用一分为二的方法评价素始皇。
3、“大一统”始见于春秋时期的《公羊传》,其基本含义是:以天下统一为大。

篇目一:制度讨论

材料 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①”。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後属疏远,相攻击如仇讎②”,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③。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

——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

【注释】

①不为置王,毋以填之:如果不设置诸侯王,就无法镇服他们。

②雠(ch6u):同“仇”。仇雠:仇敌。

③制:控制,制止。

篇目二:史料说史

秦半两钱

衡器八斤铜权

内蒙古赤峰、陕西临潼等地均有出土    陕西西安、咸阳、临潼等地均有出土

篇目三:汉承秦制

秦汉时代是中华文明形成的关键时期,汉武帝是其中的伟大人物。他在位期间实行了一系列巩固大一统的措施。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

类别

措施

结果

政治

施行推恩令、察举制、刺史制

汉武帝在政治、经济、思想、军事等方面巩固了大一统局面,西汉王朝进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经济

收回铸币权,盐铁官营、专卖,平抑物价

思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军事

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经过这场讨论后秦朝实行的是什么制度,这一制度的实行对后世地方行政制度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史料是我们了解历史的重要依据,主要包括:文献史料、实物史料、口述史料等多种类型。上图所示均属于哪一类型的史料?它们见证了秦始皇巩固大一统的哪两项措施?
(3)结合所学知识将下表补充完整。
(4)综上所述,你认为巩固大一统的现实意义是什么?

三、论述题(共1小题)

1、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   秦统一以后,“元元黎民,得免于战国”,人民可以有一个比较安定的环境从事生产。秦王朝推行了许多消除分裂因素的措施,加强了各地区的经济、文化联系,为我国长期的统一奠定了基础。这对我国历史的发展,有着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汉武帝在各个方面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巩固了大一统王朝,统一国家的特征得到完整体现。汉武帝把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立为正统思想的核心,使之成为汉朝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儒学也从此成为中国历代思想文化的主流。

——摘编自朱绍侯主编的《中国古代史》和《中国历史教师教学用书》七年级上册

请回答:

根据材料并结合史实,评价秦始皇、汉武帝对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与发展的贡献。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2022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03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