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东莞市2020年中考物理试卷
年级: 学科: 类型:中考真卷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0小题)
1、小聪观察家里的冰箱,发现冰箱的灯在开冰箱门时亮,关冰箱门时灭;冰箱的压缩机则在需要制冷时才工作.关于冰箱里的灯和压缩机的连接方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 一定是串联
B . 一定是并联
C . 有时是串联,有时是并联
D . 不能判断是串联还是并联
2、今年上半年,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体同学在家进行线上学习。以下是某同学在家学习过程中观察到的一些数值,符合实际的是( )
A . 一个鸡蛋质量为2kg
B . 节能灯的功率是1000W
C . 人正常体温约36.5℃
D . 家里的餐桌高约8cm
3、如图所示,下列光现象中利用了光的直播传播原理的是( )
A .
钢笔“折”了
B .
用凸面镜扩大视野
C .
放大镜使光会聚
D .
手影表演




4、关于温度、内能和热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冰熔化时吸收热量,温度升高
B . 0℃的冰没有内能
C . 发生热传递时,两个物体的温度一定不同
D . 15℃水一定比25℃水的内能小
5、在有着“世界工厂”之称的东莞,车间工人们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把重物提起2m的高度,下列关于这个滑轮组工作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绳子自由端被拉下了10m
B . 这个滑轮组能省距离
C . 这个滑轮组能省力
D . 这个滑轮组能省功
6、历史上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是( )
A . 帕斯卡裂桶实验
B . 马德堡半球实验
C . 阿基米德实验
D . 伽利略斜面实验
7、今年上半年的居家网上学习,同学们使用电器的频率大大提高,也令大家的安全用电意识得到普遍提高,以下做法符合安全用电的是( )
A . 电器起火时,首先切断电源
B . 保险丝烧断后,可用铜丝代替保险丝
C . 用湿抹布擦正在观看的电视机
D . 有金属外壳的家用电器,金属外壳不用接地
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大亚湾核电站是利用核裂变工作的
B . 煤炭属于可再生能源
C . 新能源汽车主要消耗汽油
D . 能量之间可以相互转化,所以是不会有能源危机的
9、下列用电器利用电流热效应工作的是( )
A . 电视机
B . 洗衣机
C . 电风扇
D . 电饭煲
10、如图所示,下列装置利用了电磁感应原理的是( )
A .
奥斯特实验
B .
发电机模型
C .
电动机模型
D .
喇叭工作模型




二、实验题(共4小题)
1、在“探究海波的熔化规律”实验中,根据记录的数据得到了如图所示的“温度-时间”图像。由图可知,海波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第8min时,试管内的物质处于 (选填“固”、“液”或“固液共存”)态,物质在第10min时具有的内能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第7min时具有的内能。
2、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采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1)为了让实验所得的像更清晰,应选择较(选填“暗”或“亮”)的环境下进行实验。
(2)实验开始时,玻璃板应与桌面。然后只点燃蜡烛A,移动未点燃的蜡烛B,直到与蜡烛A的像重合,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探究像与物的关系。
(3)玻璃板后不点燃的蜡烛B却好像点燃了,若在像的位置放一光屏,光屏(选填“能”或“不能”)承接到像。
(4)实验过了一段时间,蜡烛A变短,则蜡烛A的像的大小将。
3、小明所在的课外兴趣小组需要密度为1.20g/cm3的盐水,为检验配制的盐水是否合格,小明设计了如下方案。
(1)请帮他补充完整以下操作:
①将天平放在桌面上,将游码移至称量标尺左端的上,发现指针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则需将平衡螺母向调节;
②往烧杯中倒入适量盐水,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为g(如图乙所示);
③将烧杯中的部分盐水倒入量筒中,读出盐水的体积为mL(如图丙所示);
④测出烧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为15g;
⑤计算出盐水的密度为g/cm3。
(2)为配制合格的盐水,需要继续向盐水中(填“加盐”或“加水”)。
4、小张同学在做“探究导体中电流跟电阻的关系”的实验中,实验器材有:学生电源(3V不变)、定值电阻3个(5Ω、10Ω、20Ω各一只)、滑动变阻器(20Ω 1A)、开关、导线若干,如图所示。
(1)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甲中的实物电路连接完整。
(2)连接电路前开关应 ,小张按图连接好电路后,闭合开关,无论怎样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发现电压表无示数,电流表示数有变化,则故障原因可能是定值电阻R (填“短路”或“断路”)。
(3)多次更换定值电阻的阻值,实验数据记录如表,其中第3次实验时电流表示数如图乙所示,其读数为 A。这里采用的研究方法是 (选填“转换法”或“控制变量法”)。
次数 |
1 |
2 |
3 |
电阻R/ |
5 |
10 |
20 |
电流I/A |
0.4 |
0.2 |
(4)由表格可得,在定值电阻两端电压不变时,通过的电流与电阻成 比。
三、填空题(共7小题)
1、近年来电动平衡车深受年轻人喜爱,已悄然成为生活中一种新的交通时尚。如图所示,平衡车的踏板上都刻有花纹,目的是 。人驾驶该车在水平路面匀速前进时,以平衡车为参照物,人是 (选填“静止”或“运动”)的。如果突然刹车,由于惯性身体会向 (选填“前”或“后”)倾倒,危害生命安全。
2、吉它能发出声音是因为琴弦的 产生的,正在弹吉它的同学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吉它发出不同的 (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如果半夜还要弹吉它,可以关紧屋内门窗,这是在 (选填“声源处”、“传播途径”或“人耳处”)减弱噪声,防止“扰民”。
3、2020年5月5日,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首飞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如图所示),实现空间站阶段飞行任务首战告捷,拉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三步”任务序幕。火箭在加速升空时,动能 ,重力势能 (两空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忽略燃料质量的损耗);“柔性充气式货物返回舱试验舱”本质是带有“充气热盾”的飞船,膨胀起来的充气外壳能把飞船进入大气层的动能转化为 能,从而减小飞船速度,保护飞船不受损害。
4、如图所示,是汽油机工作时的 冲程。汽油机工作时要产生大量的热,通常采用水循环将热量带走,这是因为水的 大,因此汽油机的工作效率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柴油机的工作效率。
5、如图所示,是我国自行设计和自主研制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当蛟龙号完全进入海水中工作时,排开海水的重力是5×105N,则蛟龙号受到海水的浮力是 N;随着不断下潜,蛟龙号下表面受到海水的压强 ,受到的浮力 (后两空均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6、如图所示,是大自然中水循环现象的示意图。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层中的水不断蒸发变成水蒸气,当含有很多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降水时,水蒸气的温度降低①凝成小水滴或②凝成小冰晶 , 这就是云。在一定条件下,云中的小水滴和小冰晶越来越大,就会下落。在下落过程中,小冰晶又变成小水滴,与原来的水滴一起落到地面,这就形成了雨。
(1)上面①过程中水蒸气发生了 (填物态变化名称),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2)与上面②过程物态变化相同的是(_________) (2)
A . 冰雪消融
B . 湖面结冰
C . 眼镜起雾
D . 窗户结霜
(3)下雨后,小萧在佛灵湖公园散步,闻到莞香花的香味,这是 现象,这是因为分子在不停地 运动;她看到湖中荷叶上水珠缩成球形,这是因为水分子间存在 力。
7、今年,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席卷而来,在短短两个月时间就迅速发展成为全球公共卫生事件。我国政府采取迅速有效的措施,使国内的疫情较短时间内得到缓解,医学专家们已经初步认识到这种新型冠状病毒特点。
(1)新型冠状病毒大小约100nm= m。飞沫是新冠状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人们在打喷嚏时如果没有阻拦,则有上万个飞沫以50m/s= km/h(相当于超级台风)的速度带出。所以为了自己和他人的安全请佩戴口罩。
(2)如果不幸确诊,病人就通过负压救护车送至负压隔离病房,火神山和雷神山医院提供的就是这种病房。负压病房内气压 (选填“低于”、“高于”或“等于”)病房外大气压,这样空气在自由流动时只能由室外流向室内,减少疾病传播和交叉感染的风险。
(3)病人的检查涉及到肺部影像学,主要指的是肺部CT,原理是利用了X光,它属于 波的一部分,此时是利用它传播 (选填“信息”或“能量”)。
(4)体温检测是必要的防控措施,如图所示为水银体温计的横截面。凸起圆弧型玻璃可以看清体温计内极细的汞柱,便于读数。这是因为凸起圆弧型玻璃的作用相当于 镜,能看到汞柱被放大后正立放大的 像。
四、作图题(共1小题)
1、
(1)如图所示,请作出光从空气射到水里的折射光线;
(2)如图所示,小球在盛水的杯中悬浮。画出小球所受到浮力的示意图;
(3)如图所示,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图。(注意导线不能交叉)
五、计算题(共2小题)
1、如图所示,电路中定值电阻R1和R2并联在电压为6V的电源上,当开关S闭合时,电流表A1的示数为0.6A,电流表A2的示数为0.2A。求:
(1)定值电阻R1的大小;
(2)电路中的总电流Ⅰ总;
(3)通电30s内,电路消耗的总电能。
2、最近,我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研发的新型彩虹太阳能无人机成功完成临近空间试飞,这种“大气层内飞行卫星”是将弹道导弹和微型无人机结合起来的一种新型侦察设备(如图所示)。新型彩虹太阳能无人机采用太阳能作为动力源,它具备超长航时的特点。若这款太阳能无人机携带仪器后总重力为2000N,停放时轮子与地面总的接触面积为0.05m²,在7分钟内上升到极限高度21km,则:
(1)停放在水平地面时,无人机对地面的压强是多少?
(2)无人机上升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多少?
(3)升空过程中,7分钟内无人机克服重力做了多少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