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菏泽市曹县2021年中考历史二模试卷

年级: 学科: 类型:中考模拟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第一手史料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事件发生时所产生和记录的原始资料.以下用于研究三国历史的第一手史料是(  )

A . 历史剧《三国》 B . 罗贯中《三国演义》 C . 司马光《资治通鉴》 D . 诸葛亮《出师表》
2、历史学家使用“城市化的浪潮”“教育的大众化”“人口数量的激增”等来描述19世纪后期( )
A . 西欧封建社会的演变 B . 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 C . 欧洲早期资本主义的萌芽 D .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巨变
3、中美作为两个世界大国,其关系影响着国际关系走向。中美关系正常化最重要的前提是(    )
A . 签署《中美联合公报》             B . 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C . 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D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4、中世纪晚期,西欧社会处于转型时期,原来的封君封臣制度和庄园制度发生了很大变化,随之而来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它们是(    )
A . 手工作坊和租地农场 B . 自治的城市和工厂 C . 庄园和手工工场 D . 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
5、以下是小清自编的历史剧,内容是关于北魏孝文帝迁都后的历史。其中符合史实的项是:年龄28岁的鲜卑族官员(    )
A . 在都城长安觐见孝文帝 B . 上朝时穿鲜卑族服装 C . 用汉语向孝文帝汇报工作 D . 因娶汉女为妻而遭罢官
6、亚里士多德曾对一位学生说:“我们希腊人有个很有趣的谚语:如果你的钱包在你的口袋啦,而你的钱又在你的钱包里,那么,你的钱肯定在你的钱包里。”这里反映了亚里士多德的(    )
A . 政治学说 B . 教育学说 C . 伦理学说 D . 逻辑学
7、既然周天子授土授民给诸侯叫做“建国”,诸侯授土授民给卿、大夫叫做“立家”,因此对于士、庶民而言,就有“国”与“家”的对立,他们把自己的宗族称为“家”,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这表明,分封制(    )
A . 强化了血缘与政治联系 B . 埋下了分裂割据隐患 C . 突出了权利与义务统一 D . 淡化了民众等级观念
8、1978年秋天,小岗村将生产队的田地分给各家各户,实行包产到户,成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排头兵。2006年1月25日,一些村干部召开村民大会,宣布要将土地合并,集中办农场、搞养殖和旅游开发等。两次土地政策的调整表明(    )
A .   分田到户不利于农业发展 B . 土地合并违背了国家政策 C . 农村经济体制要适时调整 D . 土地所有制性质发生变化
9、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但旧的观念、旧的礼教依然左右着人们的思想和行动。为解决这一问题,中国先进知识分子进行了一场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他们提出的口号是(    )
A . “自强”“求富” B . “实业救国” C . “民主”“共和” D . “民主”“科学”
10、时空观念是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意识和思维方式。对下图四个国家走向近代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 ①是欧洲率先探寻新航路的国家之一 B . ②是欧洲资本主义萌芽的最早诞生地 C . ③是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发源地 D . ④是欧洲最早进行殖民的国家之一
11、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推论错误的是(    )
A . 商鞅变法——秦国实现了富国强兵 B . 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现了思想上的大一统 C . 张骞出使西域——促进了汉与西域的相互了解与交流 D . 孝文帝改革——使中原文化得到丰富发展
12、《咏史》写道:“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下面哪两位皇帝的统治最能说明这个道理(    )
A . 汉文帝、汉景帝 B . 隋文帝、隋炀帝 C . 唐高祖、唐太宗 D . 唐太宗、武则天
13、“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这里的“我朝”指的是(    )
A . 明朝 B . 唐朝 C . 汉朝 D . 清朝
14、咸丰十年(1860年),奕䜣曾上奏道:“自开城后,该二国带兵二万余,分踞京城,所有城内仓库及各衙门,彼亦深知。”奕䜣上奏所指的事件是(    )
A . 英军控制南京下关江面 B . 英法联军控制北京城 C . 美、俄两国趁火打劫 D . 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城
15、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了很多精神。井冈山精神可以概括为:“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其中“敢闯新路”主要体现在(    )
A . 打土豪,分田地 B . “工农武装割据” C . 纠正“左”倾错误 D . 开展武装斗争
16、由下面我国在“一五”时期各部门的投资比例表可以看出,我国当时(    )

部门

工业

农林水利

交通运输

文化教育卫生

其它

投资比例

58.2%

7.6%

19.2%

7.2%

7.8%

A . 农轻重三业均衡发展 B . 优先发展重工业 C . 优先发展运输交通业 D . 已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7、美国第二资产阶级革命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是什么(    )
A . 英国的殖民统治 B . 黑人奴隶制 C . 联邦制 D . 君主立宪制
18、“约有75%的零售业以及大量的小型手工业经营权重新回到私人手中,农民终于可以自由买卖他们有余的谷物。但是政府依然控制着经济‘制高点’:重工业、批发商业、银行业与运输业。”导致俄国当时出现这一现象的政策因素是(    )
A .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 新经济政策 C . 社会主义工业化 D . 农业集体化
19、日本国内市场狭窄,工业产品依靠大最出口,为此政府提出“贸易立国”的口号,出口贸易增长很快,1960—1970年,日本工业生产平均每年增长13.6%,而出口贸易平均每年增长16.9%,材料表明日本经济的发展得益于(    )
A . 受到美国大力支持 B . 积极引进先进技术 C . 制定适当经济政策 D . 高度重视发展教育
20、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市场经济体制的作用范围日益扩大以及跨国公司的加速发展,加之世界多个政治、经济力量如欧盟、东盟、七十七国集团等的出现,促使了当今世界政治、经济的发展趋势是(    )
A . 单极化  全球化 B . 集团化  区域化 C . 区域化  全球化 D . 多极化  全球化

二、综合题(共3小题)

1、中华民族在过去五千多年的岁月中,生生不息,创造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探究一)制度篇

材料一  谭嗣同在其著作《仁学》中指出:中国两千年之政,秦政也。毛泽东也强调:百代皆行秦政制。

材料二  隋唐科举制……自产生之日起就确立了由政府出面招生,考生“皆怀牒(证件)自列于州县”的自由报考原则,不论贵族和平民皆可参加公开考试。……举凡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天文、地理、民族等各种与国计民生相关的大事,皆可为考试内容。……一切以程文(文章)定去留,为草野寒酸之士开辟了登仕之途……

——杨齐福《科举制度与近代文化》

(探究二)经济篇

材料三  (公元前356年,秦国任用商鞅变法)商鞅变法明确规定:“戮(lù)力本业(努力搞好农业),耕织致粟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极大地调动了民众务农和作战的积极性。

——刘玉峰《商鞅变法农战政策和抑商政策之得失》

(探究三)民族篇

材料四  宋元时期,民族冲突异常尖锐,北方游牧民族与中原农耕民族之间战争不断,但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水平。

(1)材料一中的“秦政”理论基础是什么?秦的“政制”指的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概括科举制的特点,并简要指出科举制的积极作用。
(3)商鞅变法开始确立中国封建土地私有制,这是基于变法中哪一措施的实施?材料三又反映了商鞅变法怎样的经济思想?
(4)元朝时期,民族融合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水平的标志是什么?根据材料四总结宋元时期重要的时代标志(或特征)。
(5)综合以上材料,谈谈如何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邓小平为深圳题词:

“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________的政策是正确的。”

——1984年1月26日

曾经有学者认为:如果说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深圳改革开放是整个“中国改革开放战略中的破冰之旅”,那么浦东开发就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攻坚之役”,是改革开放总体上的升级。 ——1990年1月

1992年南方视察

图A

图B

图C

(1)材料一图A事件在中国民主革命中的地位是什么?图B会议于1954年召开,被毛泽东评价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结合所学,说说你对此说法的理解。回答图C中“1956年中国发生了质变”的标志性事件以及它对推动我国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
(2)依据所学补全材料二图A空白,并说出深圳的特殊地位。结合所学分析图B和图C发生的国际和国内背景,图C中邓小平的南巡对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2020年是中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之年,也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综合上述问题,从历史角度分析我们坚信这些目标能够顺利实现的有利因素。
3、近代以来,大国崛起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进程。探究它们的崛起过程,总结它们的成功经验,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很多人认为这种制度已经成为经济发展和国家生存的障碍……为了保持沙皇俄国的大国地位,沙皇正着手开始一项改革计划……社会改革为政府发起的工业化进程铺平了道路,使俄罗斯在19世纪最后十年发生了转型。

——杰里·齐格勒《新全球史》

材料二:过去的西洋文明史是外国人引进的,从今以后我们日本人要用自己的手将西洋文明带入国内。

——1868年某日本官员语

材料三:德美两国在第二次科技革命中站在了世界的前沿。全民教育为德国培了高素质的国民,大学给德国带来了创造和发明。19世纪的德国引领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德国经济出现了跨越式的发展,1910年德国的工业总量超越了所有欧洲国家。美国第一次把专利权写进了宪法,用国家根本大法来保护发明创造,也保护和激发了整个社会的创造热情,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美国以重大科枝发明为基础,迅速赶上并超过了欧洲各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强国。

——电视纪录片《大国强起》解说词

材料四:在西方国家中,法国总统高乐首先向美国的领导地位发起挑战。他主张欧洲应该是“欧洲人的欧洲”,主张欧洲联合起来,摆脱美国的控制。

——节选自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Ⅰ教材

(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沙皇正着手开始一项改革计划”指哪一事件?材料认为这一事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举例说明明治维新中日本人是如何“要用自己的手将西洋文明带入国内”的。
(3)根据材料三,分别概括出德国和美国科技发展的原因。
(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60年代欧洲联合的标志性事件。在此基础上1993年成立的什么组织大大加快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
(5)综上所述,这些国家与地区的崛起对我们有怎样的借鉴意义?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山东省菏泽市曹县2021年中考历史二模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