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盐城市东台市第二教育联盟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3月份)

年级: 学科: 类型:月考试卷 来源:91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共20小题)

1、唐朝的繁盛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们漂洋过海、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唐帝国自身也以博大的胸怀兼容并蓄外来文化的精华,中外文化双向交流、共享繁荣。下列事件能佐证这一现象的是(     )

①和亲结盟  ②鉴真东渡  ③玄奘西行  ④遣唐使来访

A . ②③④ B . ①②④ C . ①②③ D . ①②③④
2、下面这道连线题搭配正确的是(  )

①辽﹣契丹族   ②西夏﹣元昊  ③阿骨打﹣党项族  ④北宋﹣赵匡胤 ⑤金﹣阿保机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②③④ D . ③④⑤
3、“通过层层严格考试的人才能进入……衙门任职……人们全然不可能设想一个比这更好的政府……”伏尔泰在这里主要赞扬科举制度(  )

A . 加强了中央集权 B . 提高了官员素质 C . 提高了行政效率 D . 废除了门阀制度
4、中国历史上有许多大治之年。唐玄宗统治前期“留心理道,革去弊讹,不六七年,天下大理。”材料中“天下大理”的局面被誉为(    )

A . 文景之治 B . 贞观之治 C . 开元盛世 D . 康乾盛世
5、盛唐气象主要体现在如下哪些方面(    )

①经济繁荣     ②民族交往与交融   ③开放的社会风气  ④多彩的文学艺术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②③
6、秦朝和隋朝这两个封建王朝之间的相似之处有(   )

①都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实现大统一 ②都修筑了保存至今的大型工程

③存在时间都很短暂 ④都开创了影响深远的政治制度。

A . ①②④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③④
7、唐朝从“小邑犹藏万家室”到“人烟断绝,千里萧条”的转折点是(    )
A . 开凿运河 B . 安史之乱 C . 黄巢起义 D . 靖康之变
8、唐太宗曾对大臣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以下措施最能体现唐太宗这种理念的是(   )
A . 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B . 在政治上,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 C . 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 D . 严格考察各级官吏的政绩
9、北宋初年,为防止宰相权力过大,威胁皇权,宋太祖采取的措施是(    )
A . 废除宰相 B . 分化事权 C . 设置通判 D . 控制禁军
10、6世纪末到7世纪初,被称为中国“短暂而辉煌”的朝代是( )
A . 秦朝 B . 隋朝 C . 唐朝 D . 宋朝
11、“如果说长城是一撇,大运河则是一捺,二者在首都交汇在一起,构成了一个厚重的人字。”这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轰动全国的电视专题片《话说运河》的第一句解说词。这“一捺”的重要作用是(   )
A . 促进南北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交流 B . 解决北方缺水问题 C . 便于军事力量的调控 D . 方便帝王游玩
12、国家公务员招考一般采用笔试和面试相结合的方式,从古至今便存在,下列皇帝中,亲自面试考生、创立殿试制度的是( )
A . 隋文帝 B . 武则天 C . 唐太宗 D . 唐玄宗
13、2015年5月,国家主席习近平举行隆重仪式欢迎印度总理莫迪访华,莫迪的访华促进了中印经济文化交流。如果你想了解7世纪印度的历史,下列资料中最值得查阅的是( )
A .   《史记》 B . 《大唐西域记》 C . 《贞观政要》 D . 《金刚经》
14、在中国封建社会,往往出现“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现象,唐朝灭亡后进入的分裂时期是(  )
A . 春秋战国 B . 三国鼎立 C . 五代十国 D . 魏晋南北朝
15、“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是指(    )
A . 隋文帝的统治 B . 隋炀帝的统治 C . 唐太宗的统治 D . 武则天的统治
16、唐朝是我国历史上繁荣与开放的朝代,它不仅有开放的对外政策,还有开明的民族政策。下列哪一历史事件体现了“开明的民族政策”(    )
A . 遣唐使来华 B . 文成公主入藏 C . 玄奘西行 D . 鉴真东渡
17、农村稳则社会安,农民富则国家盛,农业丰则基地强,而农业的根本出路则在科技创新。回顾历史,唐朝时创制的农业生产工具有(    )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③ D . ②④
18、李白、杜甫的诗歌在内容和风格上具有不同的特色,造成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是(    )
A . 阶级出身不同 B . 生活背景不同 C . 思想性格不同 D . 艺术追求不同
19、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宋初统治者采取的政策是(    )
A . 文武并重 B . 重文轻武 C . 尚武轻文 D . 守内虚外
20、为了防止知州权力过大,宋采取的措施不正确的是(    )
A . 废除知州设置,直属中央 B . 实行三年一换的制度 C . 在各知州设置通判,分散知州的权力 D . 地方设置转运使

二、非选择题(共3大题,21题11分,22题12分,23题7分,共30分。)(共3小题)

1、读图说史。

材料:

(1)隋朝大运河开凿的目的是什么?其南端余杭和北端涿郡分别是今天的哪里?
(2)隋朝大运河是由哪些河段连起来的?
(3)唐朝诗人皮日休诗曰:“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你同意这个观点吗?说说理由。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唐太宗

“天子者,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

﹣﹣唐太宗

材料二:“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材料三:“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具丰实。”

(1)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一中说明唐太宗认识到了什么问题?为此在治国时,他采取了哪些有效措施?
(2)材料二反映了唐朝怎样的民族政策?请举一例说明。
(3)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三中描述的唐朝盛世经济的繁荣出现的原因有哪些?
(4)唐朝的繁荣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
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建隆二年(961年)春,罢殿前都点检(注:禁军统帅)幕容延钊。此后此职不再授人,由皇帝直接掌握禁军。

材料二:太祖曰:“尔曹何不释去兵权,出守大藩,择便好田宅市之,为子孙立永远不可动之业,多置歌儿舞女,日饮酒相欢以终其天年。”

材料三:太祖即位,患方镇犹习故,常取于民无节,而意多跋扈。一日,召便殿,赐饮款曲。因问诸方镇:“尔在本镇,除奉公上之外,岁得自用,为钱几何?”方镇具陈之,上喻之曰:“我以钱代租税之入,以助尔私。尔辈归朝,日与朕相宴乐,何如?”方镇再拜,即诏给侯伯随使公使钱,虽在京,亦听半给。州县租赋,悉归公上,民无苛敛之患。

(1)所给三则材料与哪个朝代有关?材料中的“太祖”是何人?
(2)材料二与哪一事件有关?
(3)材料三中的“州县租赋,悉归公上”与哪一措施有关?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江苏省盐城市东台市第二教育联盟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3月份)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