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七下第14课《明朝的统治》同步试卷

年级: 学科: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5小题)

1、《全球通史》认为:明朝时,中国的航海活动达到极盛。这反映了当时中国(    )
A . 造船航海技术先进 B . 专制统治空前强化 C . 对外贸易遍布世界 D .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2、“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明太祖朱元璋鉴于历史上“专权乱政”的教训,采取的措施是(    )
A . 实施推恩令 B . 设立三省六部 C . 设置通判 D . 废除丞相
3、“秦以后,中国的文化曾遭受三次厄运:一次是秦始皇的焚书,一次是汉武帝的罢黜百家,又一次是明初的科举制度。”明初的科举制度成为中国文化“厄运”的原因是(   )
A . 注重考查诗赋 B . 打破门第的限制 C . 采用八股取士 D . 考生任意发挥自己的见解
4、《明实录太祖实录》中记载,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处以重刑”。朱元璋立下这条“祖训”的目的是(   )
A . 净化官场风气 B . 强化皇权 C . 监视官员百姓 D . 废丞相,设三司
5、“自秦始皇置丞相,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说这句话的应是(   )
A . 汉武帝 B . 唐太宗 C . 宋太祖 D . 明太祖
6、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是古代中国政治的主要特征,以下图片说明了(    )

A . 君权的不断强化 B . 中央集权的趋势 C . 中央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D . 封建体制的不断完善
7、从图1能得到的有效信息是(    )

图1

A . 宋朝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 B . 元朝设中书省掌管全国行政 C . 明朝废除丞相不断强化皇权 D . 清朝设军机处皇权达到顶峰
8、明朝的科举考试严格规定,考试的题目必须来自四书、五经,考生对题目的解释必须是以朱熹的《四书集注》为标准,不得随意发挥。明政府对科举考试的这一规定(    )
A . 使科举考试绝对的公平公正 B . 不利于制定统一评分标准 C . 推动了明朝教育事业的发展 D . 制约了社会的创新精神
9、明清时期,科举考试时写的八股文对内容有诸多限制,观点必须与“朱圣人”朱熹相同,若有与之不同的观点则无法通过考试。这一现象体现了(    )
A . 君主专制的加强 B . 科举制度的完善 C . 儒家地位的提升 D . 君主喜好的变化
10、《明太祖实录》中记载:“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弹劾,处以重刑”。这个“祖训”的主要目的是(    )
A . 强化皇帝权力 B . 限制丞相权力 C . 巩固边疆地区 D . 扩大地方权力
11、下图是某同学研究性学习成果的目录。从中可以看出其研究的主题是(    )

A . 君主专制强化 B . 巩固西北边疆 C . 中外交往活跃 D . 社会经济繁荣
12、文物承载着鲜活的历史。下列文物中,能够作为“朱元璋强化皇权”研究资料的是(    )
A . B . C . D .
13、"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明太祖朱元璋鉴于历史上"专权乱政"的教训,采取的措施是(    )
A . 颁布推恩令 B . 开凿大运河 C . 设置通判 D . 废除丞相
14、开始规定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答题文体必须是“八股文”的朝代是(   )
A . 东汉 B . 唐朝 C . 明朝 D . 清朝
15、下侧文本框是同学们在探究学习时总结出的中国古代某一时期的经济现象。据此判断,他们探究的主题应该是(    )

A . 唐朝的农业 B . 宋朝的商业     C . 元朝的外贸 D . 明朝的经济

二、材料分析题(共3小题)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朱元璋采取“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策略,逐步发展壮大,最终统一全国。

材料二 今我朝罢丞相,设六部……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颉颃指相抗衡),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明]朱元璋《皇明祖训》

材料三 后世人嘲讽明朝以来考取功名的人说:“摆尾摇头,便道是圣门高第。可知道三通、四史是何等文章,汉祖、唐宗是哪朝皇帝?……辜负光阴,白白昏迷一世,就叫他骗得高官,也是百姓、朝廷的晦气!”

材料四 明初社会经济恢复发展较快,建明二三十年间,经济已恢复到前代的水平,为中叶以后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请回答:

(1)朱元璋是在哪一年建立明朝的,他结束元朝对全国统治的标志是什么?
(2)材料二中朱元璋是如何加强皇权的?结合所学知识,说出他是如何控制军权的?
(3)材料三是对哪部分人的讽刺?出现文中所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有哪些?为什么说“他骗得高官”是百姓、朝廷的晦气?
(4)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列举明朝经济发展在农业、手工业和商业方面的表现。
(5)结合上述材料,分析明朝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2、一次大学士宋濂上朝,朱元璋问他:“昨天在家请客没有,请的哪几位客人?吃的什么菜?”宋濂如实回答。朱元璋高兴地说:“说的全对,没有骗我。”说着拿出一张图,上面画着宋濂请客的座次位置。宋濂见了吓的出了一身冷汗。

同学们,你们知道朱元璋通过什么措施做到“安然朝中坐,却知天下事”?

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未来的三天两夜里,这些连成片的小屋就是考生的居所,他们要在这里按考官公布的题目写下“八股文”——由八个不同部分组成的文言文章,其间没有中断,也不允许考生之间有任何交流。

——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材料二  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四百六十余人也。

——顾炎武(明末清初思想家)

(1)材料一描述的场景开始出现于哪一朝代?“考官公布的题目”来自哪些书籍?
(2)根据上述材料,你认为应该怎样评价明朝科举制?
(3)顾炎武的言论抨击了明代的什么制度?
(4)作者在抨击这一制度时与什么历史事件进行了对比?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历史七下第14课《明朝的统治》同步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