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西宁市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试卷
年级: 学科: 类型:期末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24小题)




二、综合题(共3小题)
材料一:李密是隋末起义军首领,为讨伐隋炀帝,其属下祖君彦撰写了《为李密檄洛州文》,历数隋炀帝十大罪行,言其罪过“罄南山之竹,书罪无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檄文还对隋末社会状况作了这样的描述:“父母不保其赤子,夫妻相弃于匡床,万户则城郭空虚,千里则烟火断灭。”
材料二:杜佑《通典》记载:自贞观以后,太宗励精为理。至(贞观)八年、九年,频至丰稔,米斗四五钱,马牛布野,外户动辄数月不闭。至(贞观)十五年,米每斗值二钱。
材料三:《宋书》记载:“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丝锦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材料一:秦实现统一后,原来各自为政的政治形态已不能适应新的社会发展。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秦始皇对政治制度进行了创新,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
材料二:隋唐时期一系列创新为社会发展注入了生机勃发的活力,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甚至对古代中国的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材料三:清朝统治者自认为“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骄傲自大的心态之下,在处理对外关系中进行了“逆向创新”。
举出两例唐朝时民族友好交往与交融的史实。
两宋时期的民族关系呈现出怎样的显著特征?简练概括。
举出除材料所述史实外,元,清两朝有效管理西藏的各一例措施,这对于我国民族关系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共同影响?
受习主席讲话启示,你认为中学生在维护民族团结方面应该怎样身体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