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第二章声现象
年级: 学科: 类型:单元试卷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1小题)
1、济南市在进入城区的主干道上都悬挂了如图所示的汽车“禁鸣”标识。下列方法中与这种控制噪声的方法相同的是( )
A . 上下楼梯要轻声慢步
B . 在道路旁设置隔音板
C . 工人戴上防噪声耳罩
D . 上课时关闭教室门窗
2、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电视机上的“音量”按钮是用来调节音调的
B . 吹奏笛子时,演奏者用手指按住不同的气孔,是为了改变发出声音的响度
C . 公共场合要“轻声慢语”指的是减小声音的音调
D . “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
3、关于声的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超声波就是传播速度大于340m/s的声波
B . 通常我们是根据音调来分辨不同人说话的声音
C . 在城市道路两旁设置隔声板,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D . 利用超声波可除去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可以传递能量
4、驻马店市城市建设和管理越来越注重以人为本。如在道路两旁栽种了大量树木,穿城而过的京广铁路和高速铁路两旁建有隔音房,跳广场舞的大妈要把音量调小一些等,这些措施的共同目的是( )
A . 绿化美化环境
B . 减少噪声污染
C . 减小大气污染
D . 减小水污染
5、如图所示,将一个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触系在细绳上乒乓球,听音叉发声的同时观察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我们看到乒乓球被弹开,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
B . 我们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来的
C . 这个实验还可以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D . 乒乓球的作用是为了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6、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把手机调到静音状态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B . 声音从水中传到空气中,它的传播速度将变大
C . 弹琴时不断用手指控制琴弦,主要是为了改变音色
D . 医院里检查身体用的B超是利用超声波来传递信息
7、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发生地震时,利用仪器接收超声波来确定地震的位置
B . 水中倒立的花样游泳运动员随着音乐表演,说明水能传声
C . 从高音喇叭里传出来的歌曲一定不是噪声
D . 高速公路两旁设置隔音板,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8、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教师讲课的声音是由舌头振动产生的
B . 拉小提琴时,手在不同的位置按弦,主要目的是改变音色
C . 在街道上安装的噪声监测仪是不能直接减弱噪声的
D . 用超声波清洗戒指,是利用声传递信息
9、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手拨动皮筋发声,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 .
逐渐抽出罩内空气,听到铃声渐小。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C .
击鼓时,用力不同,听其发声,观察纸屑被弹起的高度。探究声音的音调与频率有关
D .
车间里工人戴耳罩是防止噪声进入人耳




10、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响度越大的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越大
B . 摩托车的消声器是在声音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
C . 从电话听筒中,能听出对方是谁,这是根据音色来判断的
D . 用超声波清洗眼镜说明声波可以传递信息
11、琴声悠扬,歌声嘹亮……我们的世界充满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用手拨动琴弦发声,是因为琴弦在振动
B . 高声唱国歌,其中“高”指的是音调高
C . “闻其声而识其人”,是根据响度来辨别的
D . 太空中的宇航员相互交谈,是通过真空传播声音
二、多选题(共3小题)
1、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声波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
B . “听诊器”能使人的心脏振动幅度增大,让医生听得更清楚
C . 住宅安装双层玻璃窗阻断噪声的传播
D . 只有房主说出暗语时才能打开“声纹锁”,主要是辨别声音的音色
2、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吉他同一根弦,可以改变声音的响度
B . 市区路口的“噪声监测仪”,能够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C . 蝙蝠利用超声波确定目标的位置,说明声音能传递信息
D . 我们听不到蝴蝶翅膀振动的声音,是因为频率低于20Hz
3、下列现象中,是依靠声获得信息的是( )
A . 有经验的养蜂人听蜜蜂的“嗡嗡”声就知道它是否采了蜜
B . 夏天里人们买西瓜,要捧起来拍两下听听声音来分辨西瓜的好坏
C . 小明往水瓶里倒开水,能听出水瓶里的水装的满不满
D . 人们利用超声波清洗钟表等精细的机械
三、填空题(共9小题)
1、如图所示是眼镜店清洗眼镜的设备,该设备利用
声波使清洗液发生剧烈 达到去污作用:另一方面,科学研究发现,7赫兹的声波可以穿透十几米厚的钢筋混凝土给人伤害,用这种 声波制成的武器威力巨大,可以传得很远,如果要减少伤害,可以制造 隔离罩,从而有效的阻止声波的传播。
2、元旦联欢会上,传来优美的琴声,它是由琴弦的 产生的,同学们听到的琴声是通过 传播的;在学校的走廊里通常悬挂“肃静”的警示牌,目的是提醒学生保持安静,其原理属于在 减弱噪声。正在考试的你听到考试铃声立刻开始答卷,说明声音可以传递 (“信息”或“能量”)。
3、如图所示是“研究声音的特性”实验,若用大小不变的力拨钢尺,改变尺伸出桌边的长度,探究的是
与频率的关系;这种科学研究的方法叫做 法。
4、如图甲,医生用“B超”观察患者的腹腔脏器情况,是利用传递信息;如图乙,城市高架道路两侧设有3~4米高的透明板墙,其作用是在控制噪声。
5、音乐厅正在开音乐会,男中音在放声高歌,女高音轻声伴唱,又有多种乐器伴奏,这是男中音比女高音的大,而女高音的比男中音的高,闭上眼睛就能分辨是钢琴还是小提琴在演奏,这是因为它们的不同(均选填“响度”、“音色”或“音调”)。
6、学校举行庆祝国庆70周年文艺汇演,表演中小明通过拨动吉他琴弦,使琴弦而发声,弹奏电吉他时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是为了改变声音的;琴声是通过传播到我们耳中的。优美的琴声对观众而言属于(选填“乐音”或“噪声”)。
7、“泰坦尼克号”大游轮因为跟冰山相撞而沉没。为了避免悲剧的重演,科学家发明了一种利用声音传播规律制成的探测装置,把这种探测装置安装在船上,利用它能较早地发现冰山或暗礁的存在。这种装置的名称叫,为使它发出的声音有更好的回收效果,最好用声波。这种装置(选填“能”或“不能”)用来进行月球等太空的探测。利用这种装置还可以测绘海底地形,说明声音可以传递。
8、如图所示,是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显示振幅与时间关系的波形。其中声音音调相同的是图和图。
9、“大妈广场舞,吵得我好辛苦”,说明健身的同时,也产生了噪声.为了共建和谐社会,社区委员会与大妈沟通.跳舞时:
(1)调小音量,是指减小声音的;属于在处减弱噪声;
(2)社区居民关闭门窗,属于在中减弱噪声.
四、计算题(共3小题)
1、小明站在一山谷间,他喊了一声,经过一秒听到了一次回声,又过了0.5秒,又听到一次回声,问:
(1)小明距离较近的山崖多远?
(2)小明距离较远的山崖多远?
(3)小明所在的山谷有多宽?
2、利用超声波测位仪可以测定海洋的深度。当超声波测位仪从海面竖直向海底发射超声波,到接收到回声时所用时间为4s,已知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00m/s。
求:
(1)该处海洋的深度;
(2)利用超声测位仪是否可以测量地球与月球间的距离?为什么?
3、汽车沿平直公路匀速驶向一座高山,汽车的速度为10m/s,声速为340m/s,途中司机按一次喇叭,2秒后司机听到回声,司机按喇叭时汽车距山脚的距离是多少?
五、实验探究题(共3小题)
1、
(1)上课时王明把钢尺按课桌边上,每次改变钢尺伸出的长度,用相同的力度拨动钢尺,发现钢尺伸出的长度越短,钢尺振动得越 ,音调越 。(如图甲所示)
(2)原来管乐器的音调跟空气柱有关,于是王明在实验室取了四支材料和厚度都相同的玻璃容器(如图乙所示),其中a,b高度、横截面积相等,b、c等高,b的横截面积比c的小。各量筒内装有如图乙所示的水。王明想要根据所听到的音调的高低来探究“气柱发声的频率与气柱某因素的关系”。
①若探究“气柱发声的频率与气柱长度的关系”,应选容器 和 (均填序号);
②若选择的量筒是b、c,则探究的是 。
2、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如图甲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悬挂着的乒乓球被弹起。说明发声的物体在。
(2)如图乙所示,为了验证(1)中的探究结论,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你的改进方法是: 。
(3)如图丙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该实验能说明可以传声。
(4)如图丁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听到的声音会逐渐(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这个实验说明了。
3、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图示装置,探究反射声音的强弱与充当反射面的材料是否有关。他们将发声的闹铃置于纸筒A内。将充当反射面的材料置于O处,通过纸筒B倾听反射的铃声强弱。
(1)实验过程中,保持纸筒A和B的位置,只改变充当反射面的材料,让同一位同学听反射声音的强弱;
(2)实验结果如下表:
反射面材料 |
大理石 |
玻璃板 |
木板 |
棉布 |
毛巾 |
海绵 |
反射声音的强弱 |
最强 |
强 |
强 |
较强 |
弱 |
几乎听不到 |
分析实验结果可以得出: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反射声音的强弱与充当反射面的材料,你还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写出一条即可);
(3)如果利用声音的反射现象,测量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应选择表中的作为反射面材料效果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