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厦门市翔安区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试卷

年级: 学科: 类型:期末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25小题)

1、1964年的某一天,《人民日报》以“看西北荒漠,万里人罕见。蘑菇云突起,举世皆惊!”为题报道了一则新闻。该新闻报道的内容是(   )

A . “嫦娥一号”发射成功 B . “神舟一号”发射成功 C .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D . 中近程导弹飞行试验成功
2、2019年是中美两国建交40周年,国家主席习近平与美国总统特朗普互致贺信。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的标志是(   )
A . 基辛格访问中国 B . 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 C . 尼克松访华 D . 美国乒乓球代表团正式访问中国
3、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过程中,既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也有过曲折和失误。下列属于“曲折和失误”的是(   )

①“一五计划”   ②“大跃进”   ③人民公社化运动   ④“文化大革命”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4、吴建民在《中国重返联合国的重大意义》中写道“战后……一大批亚非国家取得了独立加入了联合国。没有这批国家的加入,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难以想象的。”材料反映出“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由于(   )
A . 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 B . 亚非国家的支持 C . 美国霸权地位的衰落 D . 中国外交家的努力
5、“承认‘九二共识’的历史事实……两岸双方就能开展对话,协商解决两岸同胞关心的问题,台湾任何政党和团体同大陆交往也不会存在障碍。”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十九大上提及的“九二共识”是:(  )
A . 和平统一祖国 B . 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C . 加强两岸交流 D . 反对“台独”分子和国际反华势力
6、从“有啥吃啥到吃啥有啥”,从“绿蓝灰到五彩缤纷”,从“破烂平房到漂亮楼房”,从“自行车到私家车进平常百姓家”的主要原因是(  )
A . 人们不再发扬艰苦奋斗的传统 B .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C . 人们努力生活得更好 D . 人们衣食住行发生了变化
7、历史图片是一个时代特征的反映。下图所示历史事件标志着(   )

图片_x0020_100001

A . 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振兴 B . 新民主主革命的开始 C . 新中国的诞生 D .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
8、“抗美援朝的胜利维护了亚洲和世界的和平,大大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威望,为新中国建设赢得了相对和平的国际环境。”材料表述的是抗美援朝胜利的(    )
A . 原因 B . 过程 C . 目的 D . 意义
9、1950~1952年实行的土地改革是我国消灭封建剥削制度的深刻的社会变革,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这场土地改革运动依据的法律文献是(    )
A .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 .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D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0、如图是小鹭同学在历史课堂上制作的历史事件学习卡片,依据其内容可以判断他学习的历史事件是(    )

图片_x0020_100002

A . “一五”计划 B . 三大改造 C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 . 国有企业改革
11、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材料规定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
A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 .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 .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D . 全国政治协商制度
12、如图为1956年底拍摄的的庆祝场景照片。它反映了当时我国进行的(    )

图片_x0020_100003

A . 土地改革运动 B . 农业合作化运动 C . 全行业公私合营 D . 手工业合作化运动
13、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全国各家战线上涌现出了一大批英雄模范人物,他们是时代的带械、民族的脊梁。他们中被誉为“铁人”的是(    )
A . 邓稼先 B . 王进喜 C . 雷锋 D . 焦裕禄
14、依据小明同学整理的如图读书笔记内容,可以推断出该记录反映的重要会议是(    )

图片_x0020_100004

A . 中共一大 B .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 .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D . 中共七大
15、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雄安新区,这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改革开放后,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窗口”的是(    )
A .  上海浦东开发区 B . 深圳经济特区 C . 厦门经济特区 D . 海南经济特区
16、“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包地包产后,家家生活大变样。”这段《凤阳花鼓词》反映的是建国后哪一时期的凤阳面貌(    )
A . 土地改革时期 B . 三大改造时期 C . 改革开放时期 D . 文革时期
17、如图为“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变化示意图”。其中增长最快时期的推动因素是(    )

图片_x0020_1506090026

A .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 . 建立经济特区 C . 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D . 香港、澳门的回归
18、1954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材料说明新中国关于民族关系的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是(    )
A .  民族区域自治 B . 汉族统治少数民族 C . 民族团结与发展 D . 民族平等与繁荣
19、如图思维导图中方框的内容应是(    )

图片_x0020_100006

A . 国共合作 B . 一国两制 C . 对外开放 D . 和平共处
20、2019年9月30日,袁隆平荣获“共和国勋章”,主要是因为他成功地(    )
A .  研制原子弹 B . 研制导弹 C . 研制人造地球卫星 D . 培育杂交水稻
21、方寸之间见历史。如图的历史事件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图片_x0020_100007

A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 .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 . “一国两制”构想
22、如图为“我国与各国建立外交关系情况简表(累计)”,出现1980年以后建交高峰的主要原因是(    )

图片_x0020_100008

A . 改革开放增强综合国力 B . 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C . 第三世界力量日益壮大 D . 世界殖民体系走向瓦解
23、图片记载着历史,是时代发展的见证。下面组成的这组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图片_x0020_100009

A . 新中国的国防建设 B . 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 C . 共和国的外交成就 D . 现代科技文化成就
24、2020年6月23日,搭载第55颗北斗导航卫星的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发射成功,中国的卫星导航系统—北斗系统实现了覆盖全球。1970年4月24日,我国成功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是(    )
A .   东方红一号 B . 神舟一号 C . 嫦娥一号 D . 长征一号
25、2020年初,一场新型的冠状病毒疫情从武汉波及全国,在疫情的防控战役中,钟南山、李兰娟等一批医学科学家发挥了重大的作用。下列科学家与他们同属于一个领域而且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是(    )
A .   袁隆平 B . 邓稼先 C . 钱学森 D . 屠呦呦

二、综合题(共3小题)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历史的事实早已告诉我们,朝鲜的存亡与中国的安危是密切关联的,唇亡齿寒,户破则堂危。中国人民支援朝鲜人民的抗美斗争不只是道义上的责任,而且和我国全体人民的切身利益密切关联着,是为自卫的必要性所决定的。

——引自《各民主党派联合宣言》1950.11

(1)赴朝作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被誉为什么?
(2)小厦同学依据材料认为“抗美援朝,救邻既是自救,保卫祖国必须支援朝鲜人民。”你认同小厦同学的观点吗?请简单说明理由。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人民日报》社论:前程无限光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已经诞生,四万万七千五百万中国人民开始自己当权管理国家,我们这个古老的东方民族揭开了历史的新巨册。波兰《人民论坛报》社论:这在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阵线上又打开了一个缺口;中国人民的胜利,乃是本世纪继苏联十月革命和消灭希特勒法西斯主义之后的伟大事件。

——摘编自杨兆麟《时间开始了》

材料二:

图片_x0020_100010 图片_x0020_100011

材料三:两年多来,我们立足中国发展实际,坚持问题导向,逐步形成并积极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这是中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治国理政方略,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保障。

——习近平2015年3月29日会见博鳌亚洲论坛理事会成员时的谈话

(1)据材料一指出《人民日报》与《人民论坛报》社论所评论的历史事件,并据材料概括该历史事件的历史意义。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1978年是中国历史转折”的会议名称。材料中的人物被称为什么?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4)综合上述三则材料,归纳中国共产党革命与建设的共同经验
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权利的精神,体现了国家坚持实行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的原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材料二:1984年12月,中英两国政府正式签署了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宣言》……1987年中国和葡萄牙政府正式签署了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宣言》……中英、中葡《联合声明》规定,中国政府在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后,分别成立由中央人民政府直接管辖的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

——川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

材料三:香港地区生产总值表

时间 生产总值(百万美元) 与上年相比增长
1978 18315 16.5%
1979 22526 23%
1997 177353 11%
2013 273659 42%

 

——摘编自《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年度地区生产总值》

材料四:第一,坚持体现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

第二,坚决反对“台独”分裂势力及其活动。

第三,推进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

第四,共同弘扬中华文化。

第五,增进两岸同胞福祉。

第六,共同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习近平关于两岸关系发展的六点意见

(1)据材料一指出新中国实行的民族政策的前提是什么?材料体现了国家对少数民族怎样的精神和原则?
(2)据材料二概括中英、中葡《联合声明》的主要内容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中国实行的政策、方针的角度指出香港经济变化的原因。
(4)联系所学知识写出历史上海峡两岸分别成立了哪一民间团体“推进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中国共产党对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5)综合以上材料和问题的回答,谈谈你对祖国统一的认识。

三、论述题(共1小题)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这个村农民的做法是:全队517亩耕地,按人包到户;国家农副产品的交售等任务、按人包干到户;完成包干任务后,剩多剩少全归自己。大家兴奋地说:“大包干不转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多剩少都是自己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党中央的积极支持和大力倡导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步在全国推开。到1983年初,全国农村已有93%的生产队实行了这种责任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取消了人民公社,又没有走土地私有化的道路,而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统分结合,双层经营,既发挥了集体统一经营的优越性,又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1978—1984年中国农产品产值以不变价格计算增长了42.23%,其中46.89%归功于家族联产承包责任制取代集体耕作制度的体制改革。

——摘编自《新中国60年60个路标》

(1)全国最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地方是哪里?
(2)根据以上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且符合材料主旨,史论结合,逻辑清晰,条理清楚。)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福建省厦门市翔安区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