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历史期中复习专题:05 伟大的历史转折

年级: 学科: 类型:复习试卷 来源:91题库

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共35小题)

1、头条新闻作为报道之魂、历史之窗,体现着时代的变迁。下列报纸的头条新闻反映了我国改革进入新阶段的是(   )
A . B . C . D .
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对中国人来说,绝不是一个普通概念,它不仅意味着历史性的关键抉择,也开启了一场波澜壮阔的伟大改革。”这里的“关键抉择”指的是(   )
A . 党和国家工作中心的转移 B .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 . 实行对外开放,建立经济特区 D . 顺应经济全球化,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3、老师出示了下面的一幅课件,同学们由此应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什么?(   )

A . 持续十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终于结束了 B . 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意义深远的伟大转折 C . 经济体制改革在广大的农村取得突破性进展 D . 我国逐步建立起来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4、2020年是改革开放42周年,42年前中国共产党用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把中国带入一个崭新的时代。这一时代开始的标志是(  )
A .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B . “文化大革命”的结束 C .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D . 中共十四大的召开
5、下表数据变化能够联想到1978年开启了我国(  )

项目

1978年

2019年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343元

39251元

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

311元

26112元

A . 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时期 B .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C .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D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6、著名企业家联想集团董事长柳传志曾经回忆说:“过去报纸一登全是革命,全是斗争,(1979年)我第一次看到《人民日报》竟然登载如何养猪的报道,(感觉)气候真是要变了!”柳传志所感受到的“变”是指(   )
A . 农村土地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 B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C . 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变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 . 三大改造在全国展开
7、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指导方针是(   )
A . 多快好省建设社会主义 B . 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C . “一国两制”的构想 D .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8、学习历史须分清史实和观点。下列关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表述属于观点的是(   )
A . 在北京召开 B . 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C . 形成了邓小平为核心的领导集体 D .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
9、马丁•雅克说:“21世纪始于中国的1978年,这开启了一个长达4个世纪之久年均两位数经济增长率的年代,中国经济也得以转型。……1978年开启了一个新的纪元,尽管在那时没有人意识到这一点。”其中“1978年开启了一个新的纪元”指的是进入(   )
A .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B .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时期 C . 改革开放新时期 D . 市场经济时代
10、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思想理论界开展了一次关于什么问题的大讨论(   )
A . 如何评价“文化大革命” B . 真理标准 C . 是否以阶级斗争为纲 D . 市场经济是姓社姓资
11、某历史老师布置了一道历史作业题: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即将召开,请你为邓小平拟一份发言提纲。下列所拟提纲中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 B . 阶级斗争要常抓不懈 C . 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D . 实行改革开放
1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形成了以谁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
A . 毛泽东 B . 邓小平 C . 江泽民  D . 胡锦涛
13、“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一体化建设从这里拉开序幕……社会主义在遭受严重挫折之后开始在这里重新焕发生机。”材料中的“这里”是指:(   )
A .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B .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建立 C . 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的建立 D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14、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这里“转折”的含义是:(   )
A . 提出“两个凡是”的方针 B . 开展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C . 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D . 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15、之所以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主要是因为(    )
A . 坚持“两个凡是” B . 进行了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C . 平反冤假错案 D . 决定把全党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16、1979年元旦,美国《时代》周刊将邓小平评为1978年年度人物。在序言里,杂志撰稿人写道:“一个崭新中国的梦想者——邓小平向世界打开了‘中央之国’的大门,这是人类历史气势恢宏、绝无仅有的一个壮举。”《时代》周刊将邓小平评为1978年年度人物的主要理由是( )
A . 在农村推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 . 实现了中国与美国的正式建交 C . 被确立为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 D . 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17、著名史学家费正清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说道:“它是一个光辉的起点,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严重的挫折中重新奋起,带领中国人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始了新的伟大革......你认为“光辉的起点”和“新的伟大革命”分别指的是(   )
A . 中共八大“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B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五”计划 C .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 D . 中共十二大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8、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现代史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节点。某校八年级(2)班最近进行题为“改革开放的前后”的探究。请你一起参与。

任务一  [倾听历史声音,真理标准问题讨论]

任务二  [见证历史转折●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材料一:“我们怀着十分兴 奋的心情跨入一九七九年。”“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是一个伟大的战略转变。

任务三  [“时间又开始 了”改革开放]

材料二: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 立,胡风发表长诗《时间开始了》。1978 年饱经沧桑的中国再一次面临命运的抉择,对于无数人来说,12月18日开始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意味着“时间又开始了”!

(1)观点一反映了“文化大革命”后的哪一方针?提出这种方针的实质是什么?
(2)结合观点二说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性质是什么.有何历史意义。
(3)材料一中“我们怀着十分兴奋的心情”因何而起?“战略转变”前后,党的工作中心分别是什么?
(4)根据材料二并联系所学知识以“时间又开始了”为题,写一篇150字以上的小短文。
19、小明的爸爸收藏了一份报纸,报纸上刊登了一篇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下列不能作为收藏理由的是(    )
A . 该文章的发表标志着中国思想理论界展开了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B . 该文章的发表推动了当时人们的思想解放 C . 该文章的发表有利于打破长期以来个人崇拜的束缚 D . 该文章的发表果断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
20、“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这段话深刻阐述了(    )
A . 拨乱反正的重要性 B . 改革开放的重要性 C . 破除迷信的重要性 D . 解放思想的重要性
21、“以此为起点的中国改革开放,释放出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巨大潜力,可谓开启了中国千年历史大变局。”材料中的“起点”是指(    )
A . 土地改革的进行 B . 三大改造的完成 C .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D . 深圳等经济特区的设立
22、1979年10月1日,《人民日报》专门面向市场的子报—《市场》报正式创刊,它是中国改革开放后诞生的第一份经济类报纸。在国外媒体眼里,它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的新举措。外国媒体如此称赞《市场》报,因为该报纸(    )
A . 传达了我国推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心和勇气 B . 揭开了我国改革开放伟大征程的序幕 C . 确立了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D . 是当时全国唯一报道经济信息的报纸
23、有历史学家认为,中国改革开放经过了三次思想大解放:1978年第一次思想解放冲破了个人崇拜,1992年第二次思想解放冲破了计划经济崇拜,1997年第三次思想解放冲突了所有制崇拜。“第一次思想解放”主要是指(    )
A .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提出 B .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C . 邓小平南方谈话 D . 中共十六大
24、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编辑的《经济研究参考资料》,从1979年创刊到1980年底共出刊400期。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
A . 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B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C . 适应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需要 D .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
25、为作出实行改革开放决策的会议奠定思想基础的是(    )
A . 提出“两个凡是”的方针 B . 平反冤假错案 C . 开展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D . 粉碎“四人帮”反革命集团
26、(会议)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上来。 
27、“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从这里拉开帷幕,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从这里开始形成……社会主义在遭受严重挫折之后开始在这里重新焕发生机。”材料中的“这里”是指(  )
A . 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 B . 过渡时期总路线颁布 C .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 D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施行
28、1978年开展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是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这里所说的“解放是指(   )
A . 打破了长期以来的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 B . 推翻了三座大山的压迫 C . 摧毁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D . 纠正了“文化大革命”的错误路线和政策
29、小明曾在作文中写道:“我们的国家从此告别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全国人民将一心一意搞经济建设,加速奔向四个现代化!小明在作文中所表达的喜悦来自(   )
A .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 . 三大改造的完成 C . 土地改革的完成 D .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30、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这里的“转折”主要是指(   )
A . 提出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B . 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 C . 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D . 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31、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这次会议上确立的党在新时期的思想路线是( )
A .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B .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 . 平反冤案、纠正错误 D .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32、十一届三中全会形成了以谁为首的中央领导集体(  )
A . 毛泽东 B . 邓小平 C . 江泽民 D . 胡锦涛
3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思想方面:确立了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
34、“两个凡是”方针引发了思想理论界的大讨论,这场大讨论所讨论的核心问题是()
A . 改革开放问题 B . 真理标准问题       C . 姓“社”姓“资”问题 D . 解决人民温饱问题
35、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能够支持这一结论的有()

①提出“两个凡是”的方针
②作出把党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决策
③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④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八下历史期中复习专题:05 伟大的历史转折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