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历史期中复习专题:06 北宋的政治

年级: 学科: 类型:复习试卷 来源:91题库

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共17小题)

1、刚上完历史课,小明把一件黄色的夹克衫披在小亮的身上,同学们笑了,说:“你要政变啊!”你能判断出同学们模仿的是历史上的哪一幕?(   )
A . 靖康之变 B . 陈桥(驿)兵变 C . 玄武门之变 D . 葵丘会盟
2、宋太祖为防止知州权力过大难以控制,采取的措施不正确的是(   )
A . 废除知州设置,直属中央 B . 实行三年一换的制度 C . 在各知州设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 D . 地方设置转运使, 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3、《宋史纪事本末》载:王彦超及诸藩镇入朝,帝(宋太祖)宴于后苑,酒酣,从容谓之曰:“卿等皆国家宿旧,久临剧镇,王事鞅掌,非朕所以优贤之意也。”彦超喻意,即前奏曰:“„„乞骸骨,归田园,臣之愿也。”材料中宋太祖之“意”是( )
A . 准备赏赐开国宿旧 B . 鼓励诸藩为国操劳 C . 表白歉意,抚慰群臣 D . 暗示他们自解兵权
4、下列属于宋朝加强文治内容的是(   )

①改革和发展科举制  ②增加科举名额  ③让文官担任要职   ④设立进士科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④④ D . ①②④
5、“千秋疑案陈桥驿,一著黄袍便罢兵。”与这一诗句内容有关的历史人物是(   )
A . 赵匡胤 B . 周世宗 C . 李世民 D . 杨坚
6、宋太祖在地方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还在各州府设置分割知州权力。
7、“千秋疑案陈桥驿,一著黄袍便罢兵。”写这一诗句内容有关的历史人物是(   )
A . 周世宗 B . 赵匡胤 C . 李世民 D . 杨坚
8、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写道:“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宋 祖”指的是(   )
A . 秦始皇 B . 汉武帝 C . 宋太宗 D . 宋太祖
9、宋初“始置诸州 ”,“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知州)通签书施行”。据此判断横线处的官职应该是 ( )
A . 节度使 B . 通判 C . 禁军将领 D . 三司使
10、为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北宋采取的措施是(   )
A . 分割相权 B . 知州三年一换 C . 设置转运使 D . 设置通判
11、下图的连环画讲述的是宋朝的一位皇帝用这种办法解除了一些大将和节度使的权力,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他是(    )

A . 宋太祖 B . 宋太宗 C . 宋真宗 D . 宋高宗
12、“兵无常帅,帅无常师”“兵不识将,将不识兵”“元戎(主将)不知将校(高级军官)之能否,将校不识三军之勇怯,各不相管辖”,此类现象最有可能出现于(    )
A . 汉朝 B . 隋朝 C . 唐朝 D . 北宋
13、刚上完历史课,小明把一件黄色的夹克衫披在小亮的身上,同学们笑了,说:“你要政变啊!”你能判断出同学们模仿的是历史上的哪一幕吗?(  )
A . 靖康之难 B . 陈桥兵变 C . 玄武门之变 D . 澶渊之盟
14、《百家姓》是一本著名的儿童启蒙读物,于北宋初年成书,文章开篇为“赵钱孙李”,根据当时的历史背景推测,把“赵”姓排在首位的主要原因是( )
A . 赵姓人口最多 B . 赵姓起源很早 C . 编者姓赵 D . 宋代皇帝姓赵
15、“杯酒释兵权”这一历史事件反映了北宋(  )
A . 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B . 与辽长时间保持相对和平的局面 C . 加强了皇帝和中央的权力 D . 与西夏维持了几十年的和平关系
16、北宋在宰相之下又设相当于副宰相的若干人,与宰相共同议政;还设立多重机构,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政大权。这一举措有利于(   )
A . 遏制藩镇割据 B . 强化中央集权 C . 提高办事效率 D . 社会经济发展
17、皇帝与宰相是构成专制政体的两个相反相成的因子。北宋宋太祖为防止宰相的权力过大而采取的措施是(   )
A . 分化事权 B . 设立知州 C . 重文轻武 D . 取消丞相制度

二、重文轻武的政策(共9小题)

1、宋代实行“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政策,士人受到社会普遍尊重。这表明当时(   )
A . 文武并轻 B . 重武轻文 C . 文武并重 D . 重文轻武 
2、唐代录取进士,每次不过二三十人,少则几人、十几人,而宋代每次录取多达二三百人,甚至五六百人。这主要是因为(    )
A . 唐朝文化发展落后 B . 宋朝实行重文轻武政策 C . 唐朝人口多于宋朝 D . 宋朝科技发展的需要
3、北宋时,“状元登第,虽将兵数十万,恢复幽蓟,凯歌而还,献捷太庙,其荣亦不能及矣。”,这一现象反映了(   )
A . 重文轻武的国策 B . 君主权力的加强 C . 军事力量的落后 D . 民族关系的和谐
4、宋朝时流行这样一个谚语:“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导致当时人们歧视从军这一现象的政策因素是 (   )
A . 重武轻文 B . 重文轻武 C . 文武分途 D . 外族入侵
5、下列关于宋朝重文轻武政策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 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 B . 武将只有调动军队的权力 C . 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 D . 对政权的稳固有积极作用
6、《宋史》记载,曹彬这样位居枢密使高位的武官,每次在道中迎面碰到文臣的车马,都会主动命车夫驶入旁面小巷。这种情况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宋朝(   )
A . 重文轻武 B . 削弱相权 C . 削弱地方势力 D . 加强边疆管理
7、“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这反映宋代统治者推行的主要国策是 ( )
A . 重农抑商 B . 闭关锁国 C . 以人为本 D . 重文轻武
8、明代文学家宋濂说:“自秦以下,文莫盛于宋。”出这种情况是由于宋代(   )
A . 重文轻武 B . 统一货币 C . 开设武举 D . 统一文字
9、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一书中提到“宋以前常有大将、后妃或重臣夺权篡位的事情发生,但在960年以后的王朝或为异族所灭,或王室内部争夺王位,但再无臣下篡权并获得成功的事例发生。”这是因为(     )
A . 宋朝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 B . 宋朝重视吏治的结果 C . 宋朝重视人才选拔 D . 宋朝的偏安政策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七下历史期中复习专题:06 北宋的政治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