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学期 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年级: 学科: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8小题)
1、某同学测得物理课本:长为25.91cm,宽为18.35cm,那么他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
A . 1cm
B . 1m
C . 1dm
D . 1mm
2、用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下列记录中正确的是( )
A . 109mm
B . 10.90cm
C . 0.109m
D . 1.09dm
3、小明在记录一些长度的测量结果时,忘记写单位,试判断下列哪个数据的单位是cm( )
A . 物理书的长是2.25
B . 一支铅笔的直径是7.1
C . 茶杯的高度是9.5
D . 黑板的宽是1.28
4、如图所示,下列关于刻度尺的使用或读数正确的是( )
A .
该木块的长度为2.00cm
B .
用刻度尺测量木块的长度
C .
该木块的长度为2.0cm
D .
视线与尺面的位置




5、下列关于误差和错误的理解,正确的是( )
A . 误差就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
B . 误差和错误,只要我们认真测量,都可以避免
C . 只要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就可以消除误差
D . 误差只可能尽量减小,不可能避免
6、要测量一枚硬币的厚度,使测量结果的误差较小,下列做法最合理的是( )
A . 用刻度尺认真测量硬币的厚度
B . 用刻度尺测出10个相同硬币叠加起来的总厚度,再除以10,求得一枚硬币的厚度
C . 怎么测都一样
D . 用刻度尺多次测量硬币的厚度,求平均值
7、某同学4次测量一小球的直径分别是:5.12 cm、5.14 cm、5.25 cm、5.13 cm。则物体的长度应为( )
A . 5.12 cm
B . 5.13 cm
C . 5.14 cm
D . 5.16 cm
8、下列单位换算中正确的是( )
A . 3.6km=3.6km×1000m=3600m
B . 3.6km=3.6km×1000=3600cm
C . 3.6km=3.6×1000=3600m
D . 3.6km=3.6×1000m=3600m
二、多选题(共2小题)
1、关于误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B . 误差就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
C . 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减小误差
D . 只要认真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
2、在测量物体的长度时,会造成测量误差的是( )
A . 尺子未沿被测物体的长度放置
B . 使用刻度尺的分度值不一样
C . 对分度值下一位的估计时不一样
D . 刻度尺未紧贴被测物体
三、填空题(共9小题)
1、长度测量时,选好刻度尺后要注意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程和 。测量掷实心球的成绩时皮尺是弯曲的,没有被拉直,则测量的结果将 (选填“偏大”“偏小”“准确”)。
2、完成下列单位换算:1km= mm,30min= s。
3、使用同一把刻度尺测同一个物体的长度测量四次分别是17.25cm、17.52cm、17.24cm、17.26cm,则物体的长度是.
4、小明采用如图所示的方法测定硬币的直径,测得1枚硬币的直径是 cm。
5、小明同学测量物理课本的宽度,他记录的数据是18.35cm,数据中准确值是 cm,估计值是 cm,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cm。
6、如图所示、用A、B两刻度尺测量同一本块的长度,就使用方法而言, 尺不正确;就精确程度而言, 尺更精确。A尺的分度值是 cm。
7、如图秒表的读数是 s,物体的长度是 cm.
8、测得200页书纸的厚度为1cm,则一张书纸的厚度为 mm。
9、如图所示,用两种不同规格的刻度尺测量同一支铅笔的长度,甲图中铅笔的长度是cm,乙图中铅笔的长度是cm.
四、实验探究题(共3小题)
1、根据所学知识完成题目:
(1)如图所示中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mm,木块的长度是 cm.
(2)小林同学测量长度的方法如图所示.他在测量中的错误有:
(a) ;(b) ;
2、某同学欲测量一根细铜丝的直径,他的实验步骤如下:
A.将细铜丝拉直,用刻度尺测出细铜丝的长度l1;
B.用刻度尺测出铅笔杆上铜丝绕圈总长度l2;
C.用铜丝的长度除以铜丝的圈数,即得细铜丝的直径d;
D.将细铜丝紧密缠绕在铅笔杆上;
E.数出缠绕在铅笔杆上细铜丝的圈n
(1)以上步骤中,没有必要的步骤是 ,错误的步骤是 ,还缺少的步骤是:F 。
(2)实验步骤的合理顺序应是 。
3、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测出细铜丝的直径,完成下面的器材和步骤。
(1)实验器材:铜丝、铅笔、 。
(2)实验步骤:
①将铜丝 缠绕20圈在铅笔上;
②用 测量铜丝的总宽度D,并记录在表格中。
③根据 ,计算铜丝直径d,并记录在表格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