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2021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中国古代史——秦汉时期

年级: 学科: 类型: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本题共计 20 小题,每题 1分,共计20分)(共20小题)

1、下列几位科学家中,对人类文化传播贡献最大的是(   )
A . 张衡 B . 蔡伦 C . 张仲景 D . 华佗
2、秦汉时期创造了辉煌灿烂的东方文明,科技发展在世界上遥遥领先。下列属于秦汉时期科技成就的有(  )  

①《九章算术》②《齐民要术》③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④全身麻醉手术法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3、秦朝设丞相,唐朝增加宰相人数,明朝废丞相,清朝设军机处。这些变化反映的实质是(    )

A . 中央集权的加强 B . 君主专制的强化 C . 丞相制度的改革 D . 地方权力的增大
4、习近平主席在第一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详细诠释了从古至今“丝路精神”的延续与积淀。下列历史人物中,对最早开辟“丝绸之路”作出重大贡献的是(    )
A . 班超 B . 张陵 C . 张角 D . 张骞
5、“汉武帝一反祖宗定法,尊儒术以约束官吏,效法家而严惩贪官,王道霸道,交错为用”。这说明汉武帝治国的特点是(   )
A . “无为而治” B . 儒法并用 C . 重用外戚 D . “以德化民”
6、河消海晏,时和岁丰——这是中国古代老百姓向往的太平盛世!下列由开国之君开创的盛世局面是在(   )
A . 文景之治 B . 光武中兴 C . 贞观之治 D . 开元盛世
7、1973年,在威海市发现了一个秦代铁权,上有铭文“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百姓)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指隗状)、绾(指王绾),法度量则不壹(统一),嫌疑者皆明壹之。”从这篇铭文中可以得到的正确信息是(    )

①统一了六国        ②确立了皇帝称号

③统一了度量衡      ④开凿了灵渠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③④
8、秦始皇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他主要的历史功绩是(    )
A . 开创“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 B . 开辟丝绸之路 C .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 . 建立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国家
9、经典诵读已成为当今中国传承历史文化的重要方式。《三字经》中“嬴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高祖兴,汉业建。”这段材料不包括的史实是(    )
A . 文景之治 B . 楚汉战争 C . 西汉建立 D . 秦统一中国
10、它是中国历史上继西汉之后又一个大统的中原王朝,传八世共十四帝,享国一百九十五年,与西汉统称汉朝。该王朝的最初和最后位皇帝分别是(    )
A . 汉高祖 汉武帝 B . 汉武帝 光武帝 C . 光武帝 汉献帝 D . 汉高祖 汉献帝
11、汉武帝是我国历史上具有雄才大略的帝王。以下事件是在他统治时期发生的有(    )

①颁布“推恩令”   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③派张骞出使西域   ④设置西域都护

A . B . ①② C . ①②③ D . ①②③④
12、“诸侯王或欲推私恩分子弟邑者,令各条上,朕且临定其号名。”这描述的是汉朝(    )
A . 巩固大一统的举措 B . 中央行政机构的设置 C . 分封诸侯加强统治 D . 抗匈奴固边疆的举措
13、西汉时期打败匈奴的著名将领是(    )

①卫青    ②蒙恬    ③霍去病    ④窦固    ⑤窦宪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④⑤ D . ①③
14、东汉的开国皇帝刘秀,把都城定在(    )
A . 开封 B . 长安 C . 洛阳 D . 南京
15、“东汉王朝就是在外戚与宦官的打来斗去,皇帝像走马灯似的换来换去的过程中走向灭亡的。”材料反映的是下列哪一局面(    )
A . 光武中兴 B . 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 C . 黄巾起义 D . 王莽改制
16、汉代把现今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包括今新疆地区和中亚以至更远的广大地区称为西域,该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统辖开始于(    )
A . 张骞出使西域 B . 丝绸之路的开通 C . 西域都护的设置 D . 郡县制的设置
17、文化古籍中蕴含着中华文化精髓,故宫馆藏的《丝路山水地图》是一幅以青绿山水风格绘画的组本手卷地图,道该画作绘制于16世纪上半叶,早于利玛窦的《坤舆万国全图》、因此成为了中国古代具有实际科学意义的最早地图。和此图产生处于同一世纪的是下列哪部典箱(    )
A . 《天工开物》 B . 《齐民要术》 C . 《伤寒杂病论》 D . 《本草纲目》
18、它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在文学史上也有崇高的地位。鲁迅先生称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部史书是(    )
A . 《尚书》 B . 《春秋》 C . 《史记》 D . 《道德经》
19、1978年9月,法国前总理希拉克参观后感慨地说:“世界上有七大奇迹,秦兵马俑的发现可以说是八大奇迹了。不看金字塔,不算真正到过埃及;不看秦俑,不算真正到过中国。”下列对秦始皇兵马俑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   是世界上第八大奇迹 B . 秦兵马俑与真人真马的大小相当 C . 是世界艺术宝库中的璀璨明珠 D . 是近年考古工作者在山西发现的大型艺术群像
20、张骞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外交家和探险家。下列历史名词与他无关的是(    )
A . 西域 B . 匈奴 C . 汉武帝 D . 南方丝绸之路

二、材料分析题。(本题共计 3小题,每题 8 分,共计24分)(共3小题)

1、在中国古代,皇帝的勤与惰、明与昏、仁与暴往往决定着国家的兴与亡。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汉政治家主父偃认为“秦皇帝任战胜之威,蚕食天下,并吞战国,海内为一,功齐三代”。

追始皇吞并六国,统一宇内,统治时期虽极短暂,于“古人之道法,无不革除,后世之治术,悉已创导”。

材料二: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推恩”建议,下诏规定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汉武帝建立刺史制度,把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每州部派刺史一人,代表朝廷监视州部内的地方官吏、豪强及其子弟,严禁他们为非作歹。

材料三:为加强朝廷对社会经济的控制,汉武帝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还在全国各地设盐铁官,把煮盐、冶铁等经营权收归国有,实行盐铁官营、专卖。

——材料二、三均摘编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人教版)

(1)请写出材料一中秦始皇完成“海内为一”的时间。根据所学知识,绘制秦朝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示意图。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汉武帝的主要历史功绩。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维护国家统一的措施有哪些。
2、经济是国家的命脉,发展经济是历朝历代的重要举措。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经过了反秦战争、楚汉相争,刘邦建立起西汉王朝。西汉初年,人口减少,土地荒芜,经济残破不堪。

材料二:为加强朝廷对社会经济的控制,汉武帝把铸币权收归中央。

材料三:这条道路以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其基本走向定于两汉时期。沿着这条道路,中国的丝织品以及冶铁、凿井、造纸等技术相继西传,西方的毛皮、汗血马、瓜果以及佛教、魔术、音乐、舞蹈、雕塑等也纷纷东来。

——以上三则材料据《中国历史》教材整理

材料四:(东晋建立后)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1)面对材料一中经济残破不堪的局面,汉初统治者采用什么政策?
(2)材料二中的汉武帝所铸之币是什么?
(3)材料三中的“这条道路”指的是什么?说说它在当时起到了什么作用。
(4)根据材料四,概括东晋建立后江南地区经济状况。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南方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3、图片、史料、示意图等能反映历史的发展。依据下列信息,完成相关问题。
(1)【图片解史书】下面两幅图片之间有何关系?请解释图一文字内容的含义和图二著作的地位。

(2)【史料说发明】据下面史料,指出蔡伦造纸的原料和优点。简述造纸术的发明有什么意义?

“蔡伦,字敬仲,桂阳人也。……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

——范晔的《后汉书》

(3)【名片解名人】请你完成下列名片的填写。

三、论述题(本题共计1小题,共计6分)(共1小题)

1、通过“丝绸之路”,我国与中亚、西亚、南亚诸国进行了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中国的铁器、丝绸和养蚕、缫丝技术,以及铸铁术、穿井法、造纸术都先后西传。同时,中亚、西亚的良种马、植物等土特产,如胡桃、石榴、胡萝卜等陆续传到中国。“丝绸之路”从西汉一直到以后的唐代一千多年中,始终是中西交通的要道,成为我国与中亚、西亚、南亚以及欧洲国家和人民加强联系,进行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

回答:

(1)西汉时,丝绸之路的起点是哪一座城市?
(2)阅读以上材料,提炼一个有关丝绸之路历史作用的观点,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河南省2021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中国古代史——秦汉时期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