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单元试卷
年级: 学科: 类型:单元试卷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16小题)
960年 | 1005年 | 1038年 | 1044年 | 1125年 | 1127年 | 1140年 | 1141年 |
北宋建立 | 宋辽订立澶渊之盟 | 西夏建立 | 宋夏达成和议 | 金灭辽 | 金灭北宋 | 南宋取得郾城大捷 | 南宋与金签订和约 |
①契丹族是一个游牧民族 ②契丹人居住在营帐里 ③契丹人过的是定居生活 ④契丹人靠打猎为生
①它是一种综合性艺术 ②它是元曲的组成部分之一
③关汉卿是优秀的杂剧作家 ④它兴起于清朝中后期
①都结束了政权并立局面,完成了全国统一
②都是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后建立的政权
③都重视农业生产,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
④都进行了制度创新,加强了中央集权
①城市的繁荣 ②统治者大力提倡 ③商业的繁荣 ④市民阶层的壮大
①契丹族是一个游牧民族
②契丹人居住在营帐里
③契丹族人过的是定居生活
④契丹人靠打猎为生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
《清明上河图》(局部)
材料一 西汉、唐朝和北宋时期南北经济发展情况
朝代 |
南 方 |
北 方 |
||
人口(户) |
占全国户口 数的比例 |
人口(户) |
占全国户口 数的比例 |
|
西汉 |
2 470 685 |
19.8% |
9 985 785 |
80.2% |
唐朝 |
3 920 415 |
43.2% |
5 148 529 |
56.8% |
北宋 |
11 224 760 |
62.9% |
6 624 296 |
37.1% |
材料二 朝廷在故都(东京)时,实仰东南财赋,而中吴(江苏)又为东南根柢。谚曰:“苏常熟(丰收),天下足。”
——(南宋)陆游《常州奔牛闸记》
材料一 (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
——苏辙《栾城集》
材料二 自契丹侵取燕、蓟以北(幽云十六州),拓跋(党项族)自得灵、夏以西……得中国(指中原)土地,役中国人力,称中国位号,仿中国官属,任中国贤才,读中国书籍,用中国车服,行中国法令,是二敌所为,皆与中国等。
——《续资治通鉴长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