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八中2020年中考物理一模试卷
年级: 学科: 类型:中考模拟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7小题)(共7小题)
1、下列数据中,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 . 一个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0g
B . 苏州地区6月份的平均气温约为
C . 一支全新2B铅笔的长度约为20mm
D . 成年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


2、目前中国网民数量和网络规模均位居全球第一,WiFi上网是当今广泛使用的一种无线网络传输技术,它传递信息用到的载体是( )
A . 次声波
B . 超声波
C . 电磁波
D . 可见光
3、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快
B . 利用超声波清洗眼镜,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C . 调节小提琴的琴弦松紧可以改变声音的音调
D . 在城市主要道路两边安装噪声监测仪,可以减弱噪声
4、关于小实验、小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游泳上岸的人感到冷是因为水汽化放热
B . 图乙是两个声音的波形图,它们的音色不同
C . 录音棚墙壁装隔音棉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D . 冰和盐放在易拉罐中搅拌熔化过程中底部出现霜,说明盐使冰的熔点降低
5、异丁烷和甲基丙烷作为新的制冷剂,已经代替氟利昂成为电冰箱中新的热量“搬运工”(较多的氟利昂会破坏大气中的臭氧层),当液态制冷剂进入电冰箱的冷冻室后,吸走热量,此时制冷剂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 . 熔化
B . 液化
C . 升华
D . 汽化
6、“梅西在发任意球时,能使足球由静止绕过人墙钻入球门。”该现象说明( )
A .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B .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C .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D . 以上说法都不对
7、如图所示,斜面高2m、长4m,小明用平行于斜面的拉力F,将重400N的物体从斜面底端拉到顶端,已知拉力F=250N,对此过程,下列结果中正确的是( )
A . 有用功为1000J
B . 总功为1600J
C . 额外功为200J
D . 机械效率为60%
二、填空题(没空1分,共21分)(共9小题)
1、“三月三”是广西壮乡青年男女对山歌的盛会,歌声是通过 传到听众耳朵的人们能分辨出自己村子歌手的歌声,因为每个歌手声音的 不同。
2、如图所示的电路中,要使R1、R2串联,应闭合的开关是 ;要使R1、R2并联,应闭合的开关是 ,(选填“S1”、“S2”、“S3”);该电路中干电池供电时将 能转化为电能。
3、中美经贸摩擦实质上是科技实力的较量。华为公司的5G通信技术领先世界2﹣3年,5G技术具有高速率、大宽带和低延迟三大特点。5G手机与基站之间是通过实现信息的传递。
4、卫星是通过传递信息的,它从图所示位置向近地点运行时势能(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站在地面上的人观察到同步卫星静止不动,选取的参照物是。
5、如图所示是世博园周边安装的智慧灯杆,它除照明外,还增加了充电、视频监控等功能。在用充电桩给新能源汽车电池充电时,电能将转化为能,电能属于(填“一次”或“二次”)能源;视频监控镜头能将物距在(填“u>2f”或“2f>u>f”)范围内的场景录制成影像。
6、我国自行研制的新型核潜艇利用核反应堆中发生的(填“核裂变”或“核聚变”)提供动力。核能属于(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
7、自然界中的水循环是通过水的物态变化实现的。大海、湖泊、河流、土壤和植物中的水(填物态变化名称)后,在高空遇到冷空气(填“吸收”或“放出”)热量,液化成小水滴或(填物态变化名称)成小冰晶。大量的小水滴和小冰晶集中悬浮在高空,就形成了云。
8、如图所示,木块的长度为cm,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N。
9、如图甲所示,物体A受到F1=10N的水平拉力的作用。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则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N;如果在物体A上面再放一个物体B.使A、B一起在水平拉力F2作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则F2F1(选填“<”、“=”或“>”)。
三、作图题(2+2+3共7分)(共3小题)
1、一束光射向一块玻璃砖(如图),并穿过玻璃砖,请你画出这束光进入玻璃和离开玻璃后的光线。

2、如图所示,作出光线通过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完整光路。
3、利用滑轮组提升物体A,请用笔画线代替绳子,在图中画出最省力的绳子绕法及物体A所受重力的示意图。
四、实验探究题(每空1分,共21分)(共4小题)
1、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冰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
(1)在组装图甲中的实验器材时,需要按照(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组装。
(2)由图乙可知,冰是(填“晶体”或“非晶体”)。
(3)B点的内能(填“大于”、“等于”或“小于”)C点的内能。
(4)当加热至第8min时,试管内的物质处于(填“固”、“液”或“固液共存”)态。
(5)由图乙可知,在加热相同时间的情况下,AB段温度变化比CD段温度变化大,说明冰的比热容比水的比热容(填“大”或“小”)。
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让一束平行光射向凸透镜,移动光屏,直到在光屏上会聚成一点,如图甲所示,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cm(长度要求估读)。
(2)如图乙所示,要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光屏向(填“上”或“下”)调整。
(3)当烛焰距离凸透镜12cm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的实像。
(4)当烛焰逐渐远离凸透镜时,烛焰所成的实像将(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如果实验中已经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清晰的像,实验小组的小花在烛焰和凸透镜之间又加放了一个远视眼镜。如图内所示,则应该向(填“远离”或“靠近“)凸透镜的方向移动光屏,才能再次得到清晰的像。
3、在测量不规则小物块的密度实验中,某实验小组的实验步骤如下:
(1)将天平放在桌面上,游码归零后发现指针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则需将平衡螺母向调节使橫梁平衡(选填“左”或“右”)。
(2)天平调好后,测量小物块的质量。天平平衡时,游码位置和所加砝码如图乙所示,则小物块的质量是g。
(3)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记下水的体积为40cm3;再用细钢针将小物块浸没在量筒的水中,这时的总体积为60cm3 , 则小物块的体积为cm3。
(4)小物块的密度ρ=g/cm3。
(5)该小组尝试用另一种方法测量该物块的密度,如图丙所示,他们做了如下的操作:
①向量筒内倒入适量的水,记下水的体积V1为20cm3。
②将小物块轻轻放入量筒内,稳定后水面上升至V2为36cm3。
③再用细钢针将小物块浸没在量筒的水中时,水面上升至V3为40cm3。
由以上测量数据可知:物块的质量m=g,物块的体V=cm3 , 物块的密度ρ=g/cm3。
4、 2017年11月30日,中国4500米载人潜水器一一“深海勇士”号正式验收交付,4500米深度已经覆盖整个南海的探测,下潜、开发等方面需求。这个消息激发了小芳对“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的兴趣,她进行的实验操作如图1所示。请依据所学知识解决下面几个问题:
(1)实验前,应调整压强计(甲图),使U型管左右两边的液面。
(2)比较丙、丁两图是探究液体压强与的关系
(3)比较乙丙两图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4)请举出生活中应用该实验结论的一个事例:。
(5)小芳完成上述实验后,用一“T“形玻璃管对着形管左边管口吹气,如图2所示,可以看到(填“左”或“右”)管中的液面较高,该实验说明了。
五、计算题(6分+9分)(共2小题)
1、甲、乙两地的距离是1800km , 一列火车从甲地早上7:30出发开往乙地,途中停靠了几个车站,在当日16:30到达乙地。列车在行驶途中以144km/h的速度匀速通过长度为400m的桥梁,列车全部通过桥梁的时间的25s . 问:
(1)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千米/时?
(2)火车的长度是多少米?
2、如图所示,一个容积V0=500cm3、质量m=0.5kg的瓶子里装有水,乌鸦为了喝到瓶子里的水,就衔了很多的小石块填到瓶子里,让水面上升到瓶口。若瓶内有质量m=0.4kg的水。求:(水的密度ρ水=1.0×103kg/m3 , 石块密度ρ石块=2.6×103kg/m3)
(1)瓶中水的体积V1;
(2)乌鸦投入瓶子中的石块的体积V2;
(3)乌鸦投入石块后,瓶子、石块和水的总质量m。
六、综合能力题(共1小题)(共1小题)
1、如图甲所示为某太阳能百叶窗的示意图,它既能遮阳,还能发电。它的构造特点是百叶窗的叶片为太阳能电池板(以下简称电池板),其工作电路示意图如图乙所示,电池板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转化效率为10%),为蓄电池充电,蓄电池再向节能灯供电。设太阳每秒钟辐射到每平方米电池板上的能量为1.2×103J(即为1.2×103W/m2),电池板对蓄电池充电的功率为60W。蓄电池充满电后,能够让10盏“12V 3W”节能灯正常工作6小时。不考虑蓄电池充电和供电时的电能损耗。则:
(1)电池板对蓄电池充电,是将电能转化为 能的过程。
(2)白天蓄电池处于充电不供电状态,在图乙中应闭合开关 。
(3)10盏“12V 3W”节能灯正常工作时的总电功率为 W。
(4)要将剩余一半电量的蓄电池充满电,电池板需对蓄电池充电 小时,若充电电压为20V,则充电电流为 A。
(5)该百叶窗电池板的面积为 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