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县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试卷

年级: 学科: 类型:期中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25小题)

1、胡适先生曾说:“《新青年》杂志代表和创造了一个新时代。”这个“新时代”指的是(   )

A . 君主立宪时代 B . 民主共和时代 C . 民主科学时代 D . 社会主义时代
2、近代史上哪位清朝皇帝“富有青年人的进取精神,愿意接受新思想,不甘做亡国之君,积极支持变法”?(   )

A . 康熙帝 B . 道光帝 C . 光绪帝 D . 宣统帝
3、新文化运动前期与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相比,就其作用而言,主要“新”在(    )

A . 传播了资产阶级民权、平等思想 B . 较为彻底地批判了封建正统思想 C . 绝对肯定了西方文化的进步性 D . 深入研究和传播了马克思主义
4、孙中山认为:“土地就等于空气一样,应该为大家公共享受,所以土地不能归诸私人,而应归国家所有才对。”这种思想反映了三民主义中的(  )

A . 民主主义 B . 民族主义 C . 民权主义 D . 民生主义
5、1889年,张之洞在《筹设炼铁厂折》中说:“近来各省虽间有制造等局,然所造皆系军火,于民间日用之物,尚属阙如。”他主张(    )
A . 创办民用工业 B . 任用维新人士 C . 实行三民主义 D . 宣传民主科学
6、习总书记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上指出,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之所以这样评价孙中山,是因为他领导的辛亥革命(    )
A . 宣告中国君主专制制度和封建思想的终结 B . 开启了中国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近代化 C . 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D . 确立了民主共和制度,实现了民族独立
7、下图中几位人物有一个共同身份就是(    )

A . 中国同盟会会员 B . 新文化运动主将 C . 五四爱国运动的领导者 D . 中国共产党党员
8、下列关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 临时大总统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B . 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 C . 它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的原则 D . 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
9、下图是新编《中国历史》第一单元的目录,根据内容判断其单元主题应是(    )

A . 近代化的探索 B . 资产阶级革命的开始 C .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 .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10、某学者说:“农民造反者……长歌涌入金陵,开始建造人间小天堂,曾是他们的喜剧;天京陷落……则是他们的悲剧。”该学者讲述的是中国近代史上哪一重大历史事件?(   )
A . 李自成起义 B . 太平天国运动 C . 义和团运动  D . 秋收起义
11、19世纪洋人苦于无法找到改变贸易困境的商品,在他们看来,“中国拥有一切东西,世界上最好的食物:米,最好的饮料:茶,最好的衣物:棉花、丝绸等”。“幸运的是一种新的商品出现了”,“新的商品”是(    )
A . 棉纺织品 B . 机器 C . 鸦片 D . 枪炮
12、写实的民谣能够勾勒出一幅幅尘封的历史画面,常常唤醒人们的历史记忆。义和团民谣“拆铁路,拔线杆,紧急毁坏火轮船……洋鬼子,尽除完,大清一统靖江山。”。据此不能得出的认识是义和团运动(    )
A . 盲目排外 B . 斗争矛头是帝国主义 C . 主张推翻清朝统治 D . 强烈的爱国主义意识
13、中国历史上有这么一群人,他们的实践活动主要有:成立同盟会,发动武昌起义,创建中华民国。这群人属于(   )
A . 农民阶级 B . 资产阶级维新派 C . 地主阶级 D . 资产阶级革命派
14、李鸿章说:“台湾已是贵国的口中之物,何必着急?”伊藤博文却说:“没有咽下去,饿得厉害!”这段对话内容涉及的条约应是(    )
A . 《南京条约》 B . 《北京条约》 C . 《马关条约》 D . 《辛丑条约》
15、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抱憾而逝,革命与民国并未带来预期的和平与秩序,民国时期较以前经历史更多的痛苦与失序。但孙中山为进步定了基础,其追随者得以在此基础之上继其遗业。材料中的“痛苦与失序”不包括(   )
A . 武昌起义 B . 袁世凯独裁统治 C . 尊孔复古的逆流 D . 北洋军阀混战
16、中国近代史是一部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屈辱史,签订了若干条约,其中赔款数目最多,丧失主权最严重的条约是(  )
A .  《南京条约》 B . 《北京条约》 C . 《马关条约》 D . 《辛丑条约》
17、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经历了三次大的思想解放运动。第一次是对“华夷之辩”观念的突破,第二次是对“道”、“器”观念的突破,第三次则是对传统文化束缚的突破。下列与“第三次突破”直接相关的是(    )
A . 师夷长技以制夷 B . 提倡实业救国 C . 物竟天择,适者生存 D . 提倡民主、科学
18、“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结合如图判断这位维新志士是(    )

图片_x0020_100004

A . 康有为 B . 梁启超 C . 谭嗣同 D . 光绪帝
19、下列各项,人物与事迹对应有误的是(    )
A . 曾国藩——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B . 邓世昌——抗击英法联军 C . 左宗棠——收复新疆 D . 袁世凯——镇压二次革命
20、袁世凯当选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建立独裁专制。其具体表现有(    )

①促使清帝退位    ②解散国民党

③解散国会        ④颁布《中华民国约法》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③④
21、“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二字存耶?既忘共和,即称民贼。……誓死戮此民贼,以拯吾民”,孙中山发表《讨袁檄文》引发了(    )
A . 二次革命 B . 护国战争 C . 袁世凯称帝 D . 宋教仁遇刺
22、下图出现的情况发生在什么时期?(    )

农户

1914-1918年

减少1500多万户

耕地

1914-1918年

减少2600多万亩

荒地

1914-1918年

增加4900多万亩

陆军

1914-1919年

增加92万多人

军费

1916-1918年

增加5000多万元

A . 太平天国运动时期 B . 鸦片战争时期 C . 甲午战争时期 D . 军阀混战时期
23、1923年,陈独秀说:“五四运动虽然未能达到理想的成功,而在此运动中最努力的革命青年,遂接受世界的革命思想,由空想而实际行动,开始了中国革命之新的方向。”材料中所说的“世界的革命思想”指的是(    )
A .  马克思主义 B . 三民主义 C . 毛泽东思想 D . 邓小平理论
24、五四爱国运动留下了伟大的“五四”精神,下列关于五四运动的叙述准确的是(    )
A .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的口号最能体现“反帝反封建”性质 B . 爆发的直接原因是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C . 南京国民政府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取得初步胜利 D . 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25、“这本书叙述了中国自1840年到1919年间的重大历史事件,作者对诸多广为人知的事件作了全新、独到的解读。”下列最适合作为该书书名的是(    )
A . 《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B . 《从甲午中日战争到五四运动》 C .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D . 《从洋务运动到新文化运动》

二、填空题(共5小题)

1、  1853年太平军攻占,建立太平天国。
2、 1884年,为加强西北塞防,清政府在建立行省。与此同时,中国的东南海疆也受到威胁。1885年,清政府在建立行省。
3、维新人士创办的影响最大的报刊是上海的《》和天津的《》。
4、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开始于;“中国所说的统治以国君统治百姓而已”这一现象结束于
5、民国元年是公元年。

三、综合题(共3小题)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对于中国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了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走入近代的最初一步。在此以前,中国是东方的庞然巨物,亚洲最大一个封建制度的堡垒。但是,英国兵轮鼓浪而来,由沿海入长江,撞倒了堡垒的一壁。从此,中国同周围国家的传统关系日渐改变。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然被东方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得那样惨,《马关条约》又订得那样苛刻,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

——《吴玉章回忆录》

材料三:1900年,西方列强悍然发动了共同侵略中国的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了空前屈辱的《辛丑条约》。1901年初,掌握清政府实权的慈禧太后借光绪帝之名下诏,表示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

——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1)材料一中“这场战争”是指哪一历史事件?
(2)据材料二,指出“东方小国”是指哪一国家?
(3)材料三中“共同侵略中国的战争”是指哪一场战争?慈禧太后的言论说明了什么问题?
(4)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上述战争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898年6月11日清政府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实行变法。随后,光绪帝发布了一系列变法诏令,主要内容有: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等。

——摘自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二:

(1)材料一反映了近代史上的哪一事件?变法法令中最有利于资本主义在中国发展的内容是什么?
(2)材料二图1书中称孙中山为 “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其主要依据是什么?据图2说出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3)结合所学知识,上述材料所反映的两个事件有何共同之处?(写出两点)
3、近代化也称现代化,是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变迁过程,主要表现为政治上的民主化,经济上的工业化,思想上的科学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与近代经济思想家不同,洋务派官员可能尚未意识到工业化的重要性,但是他们的实际行动却促使中国逐步走上工业化的道路。

——朱博康、施正康《中国经济史》

材料二:在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中,国人首先是学习西方的技术,结果甲午一战证明光学技术不好使,……所以就开始学制度,学制度问题就更大了,君主立宪也好、民主共和也好,这么好的制度怎么拿到中国来就变样……后来中国人就开始琢磨、最该彻底改变的是中国人的思想,于是开始学习西方民主与科学的思想。

——《袁腾飞说中国历史》

(1)19世纪60﹣70年代洋务派的“实际行动”有哪些?产生了怎样的积极作用?
(2)材料二中“开始学制度”“开始学习西方民主与科学的思想”,分别是指哪些运动?在改变“中国人的思想”的运动后期,知识分子宣传的思想又有了什么新发展?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化主要的特点。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县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