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八下第4课《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同步试卷
年级: 学科: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5小题)
①科技革命的推动 ②举国上下的支持
③苏联的援助 ④一汽工人的辛勤努力
| | | |
①学习苏联先进经验建设我们的祖国 |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三年来的伟大尝试 | ③保证国民经济中社会主义成分的比重稳步增长 | ④让高产“卫星”永远在天空运转 |
中国(1952年产量) | 印度(1950年产量) | 美国(1950年产量) | |
钢产量(人均) | 2.37千克 | 4千克 | 538.3千克 |
发电量(人均) | 2.76千瓦时 | 10.9千瓦时 | 2949千瓦时 |
二、材料分析题(共4小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材料一:1953年将是我国进行大规模建设的第一年……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过穷困生活的基本保证,因此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
——摘编自《人民日报》1953年元旦社论
材料二:我国1952年钢产量135万吨,发电量72.6亿度,煤炭6649万吨,原油43.6万吨,棉布38.3亿公尺。1957年钢产量535万吨,发电量193亿度,煤炭13000万吨,原油146万吨,棉布50.5亿公尺。1957年比1952年钢产量增长296%,发电量增长166%,煤炭增长96%,原油增长235%,棉布增长32%。
——摘编自1959年《人民日报》
材料三:历史在1956年发生了质变。1956年是一个创造了许多共和国“第一“……”中国人自己制造的第一批汽车从总装配车间开出了厂房……这一年7月,沈阳飞机制造厂生产出中国第一架喷气式歼击(飞)机……从前连铁钉和火柴都要进口的中国,第一次建立起自己的航空、机床、汽车和电子工业……以鞍山钢铁公司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形成了。
——摘编自《复兴之路》解说词
材料: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感慨的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制造。”
请回答:
材料一:我们现在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毛泽东
材料二:1953-1957年,我国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产值增长速度和比重变化表。
行业变化 |
1953年农、轻、重比例(%) |
1957年农、轻、重比例(%) |
1953-1957年平均增长速度(%) |
农业 |
52.8 |
43.5 |
4.5 |
轻工业 |
29.6 |
29.2 |
12.8 |
重工业 |
17.6 |
27.3 |
25.4 |
材料三: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兴建了156个核心项目,先后施工的工业项目有1万多个,沿海工业基地得到加强,华北和西北也建立起一批新的工业基地。
请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