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中考专题训练---平面镜成像

年级: 学科: 类型: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0小题)

1、如图是验证“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其中A为玻璃板前点燃的蜡烛,B为玻璃板后未点燃的蜡烛。有关本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玻璃板应该与桌面垂直 B . 实验宜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 C . 眼睛应从B一侧观察成像情况 D . 蜡烛燃烧较长时间后像物不再重合
2、如图所示,一束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照到墙上的E点。要使反射光线照射到F点,可采用的方法是(   )

A . 入射光不动,将平面镜竖直向下移动一定距离 B . 入射光不动,将平面镜逆时针转动适当角度 C . 平面镜不动,入射点不动,适当减小入射角 D . 平面镜不动,入射点不动,适当增大入射角
3、如图所示,是同学们制作潜望镜的结构示意图,通过这样的潜望镜看到物体的像是(   )

A . 倒立等大的虚像 B . 倒立放大的实像 C . 正立等大的虚像 D . 正立缩小的实像
4、物体在平面镜中像的大小取决于(   )
A . 平面镜的大小 B . 平面镜放置的高低 C . 物体本身的大小 D . 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
5、有一台光电控制液面高度的仪器,它通过光束射在液面上的反射光线打到光电屏(能将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进行处理)上来显示液面的高度,然后通过装置调节液面的高度.如图所示的光路图,光电屏上的光点由 S1 移到 S2 时,表示液面的高度(   )

A . 上升 B . 下降 C . 不变 D . 不确定
6、如图甲,一只小狗正在平面镜前欣赏自己的全身像,此时它看到的像是图乙中的(  )

A . A   B . B   C . C   D . D
7、一人从平面镜中看到对面墙上钟的像如图所示,则实际时间为(   )

A . 4:40 B . 4:20 C . 7:20 D . 8:40
8、如图所示,能解释“倒影”形成的是(   )

 

A . 光的色散 B . 光的折射 C . 光的反射 D . 光的直线传播
9、如图所示,相邻两室,一明一暗,在两屋之间的墙壁上有一平面镜M,且∠AOC=∠BOC,甲、乙两人分别站在A、B两点,向平面镜张望,则(    )

A . 甲能看到乙,乙看不到甲 B . 甲乙互相都可以看到对方 C . 甲看不到乙,乙看不到甲 D . 甲看不到乙,乙能看到甲
10、老师指导爱米在舞蹈室镜子前跳舞,爱米看到自己在镜中的“舞姿”美妙,同时和镜中的老师相视而笑。关于这个过程说法错误的是(    )
A . 在反射中光路是可逆的 B . 镜里“舞姿”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C . 爱米离镜越远,镜中的“爱米”就越小 D . 镜里“舞姿”和爱米舞姿是关于平面镜对称的

二、填空题(共8小题)

1、小立身高1.60m,站在镜前0.50m处,则他在镜中的像离镜面      m;当他慢慢远离镜子时,像的大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小明同学身高165 cm,站在竖置放置的平面镜前,从平面镜中看到挂钟的指针如图所示。由此可知,他在平面镜中的像高为      cm,挂钟显示的实际时间是      

3、身高1.75m的高翔站在平面镜前,距镜面1.5m,当他后退0.5m时,他在镜中的像高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75m,像距离他本人有      远。
4、“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鱖鱼肥。”是唐代张志和描写湖州境内西苕溪美景的词句。如图所示的是一只白鹭平行于水面飞行的画面。若以白鹭为参照物,它在水中的倒影是      (选填“运动”或“静止”)的,白鹭的倒影是由于      而形成的。

5、生活中经常提到的“影”与我们所学到的光学知识有关,例如水中倒影由光的      形成的,我们看到玻璃缸内水中的金鱼是由光的      形成的.
6、一个身高1.8m的人站在竖放的1m高的平面镜前2m处,像和人的距离为      m;当人向平面镜走近了1.5m时,像到平面镜的距离是      m,像的大小      (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
7、一个人站在平面镜前4m处照镜子,他在镜中的像距平面镜      m,如果他正对镜子以0.5m/s的速度向镜子靠拢,3s后镜中的像与人的距离是      m。
8、在湖边散步的小明惊奇地发现一只小鸟在水中飞翔,当小鸟向高处飞行时,水中的“小鸟”的大小将会(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三、作图题(共3小题)

1、如图所示,A'B'是物体AB在平面镜里的像,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画出平面镜(保留作图痕迹)。

2、如图所示,平面镜前有一点光源S,S发出的一束光被平面镜反射后经过A点。完成此光路图。

3、根据平面境成像特点,在图中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MN中所成的像A'B'。

四、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

1、某同学做“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把直尺的上面,再取两段等长的蜡烛A和B一前一后竖放在直尺上,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用眼睛进行观察,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

(1)直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物与像的       和       关系;

(2)两段等长的蜡烛是为了比较       和       关系;

(3)移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       接收到蜡烛A的烛焰的像(填“能”或“不能”).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       像.

2、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装置。选择器材时,小明建议:

(1)为确定像的位置,用厚度较(选填“厚”或“薄”)的代替平面镜。
(2)A、B两根蜡烛的大小和形状应(选填“相同”或“不同”),这样便于探究像和物的关系。实验过程中,小组同学互相配合,按规范完成实验。
(3)将蜡烛A点燃后放在M前方,透过M可以清晰地观察到(选填“A蜡烛”或“A的烛焰”)的像。接着移动蜡烛B,使它与像完全重合,从而确定的位置。
(4)在蜡烛B的位置放上一张白纸,白纸上(选填“能”或“不能”)呈现烛焰的像。由此表明平面镜成的是像(选填“实”或“虚”)。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2020中考专题训练---平面镜成像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