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同步练习

年级: 学科: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共15小题)

1、《宋书》记载:“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材料反映的现象是(    )
A . 两汉时期江南经济迅速发展起来 B . 东晋南朝时期经济重心出现南移趋势 C . 隋唐时期江南经济发展水平赶上北方 D . 宋代我国经济重心正式转移到南方
2、宋朝时的南北气温普遍变低,但南方变化的幅度小于北方,而且雨量充沛,更适宜农作物的生长,唐宋时期,北方湖泊减少,中原地区的森林因长期砍伐遭到严重破坏,而南方受到的破坏较小,相对完好的森林植被可以发挥调节气候、涵养水源和抵御灾害的作用。材料反映了宋代南方农业的发展得益于(     )
A . 北方人口的南迁 B . 先进技术的推广 C . 良好的生态环境 D . 政府政策的支持
3、《宋史·食货志》记载:“大中祥符四年(1101年)……帝以江、淮、两浙稍旱即水田不登,遣使就福建取占城稻三万斛,分给三路为种……内出种法,命转运使揭榜示民……稻比中国者穗长而无芒,粒差(稍)小,不择地而生。”这段材料反映了北宋时期(     )

①占城稻传入中国    ②朝廷指导农民种植占城稻
③占城稻生长适应性强    ④棉花种植区向北推进到黄河流域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③④
4、农村稳则社会安,农民富则国家盛,农业丰则基础强,而农业的根本出路在科技创新。下列属于两宋时期在农 业发展上取得的成就是(     )
A . B . C . D .
5、北宋时期,福建地区的茶叶种植主要分布于建宁府和南剑州,至南宋末年扩大到福州、汀州,甚至泉州、漳州等地也有零星种植。可见,两宋时期福建茶叶(     )
A . 销量大幅提高 B . 种植区域不断扩大  C . 品质十分优良 D . 研制技术日趋成熟
6、下表是“中国古代南北方粮食产量及所占比例变化图”。据表格数据分析可知(   )
朝代 南方 北方
粮食/斤 占全国粮食产量比例 粮食/斤 占全国粮食产量比例
西汉 2 470 685 19.8% 9 985 785 80.2%
唐代 3 920 415 43.2% 5 148 529 56.8%
北宋 11 224 760 62.9% 6 624 296 37.1%
A . 人口迁移促使新的民族(回族)形成 B . 北方的粮食产量要比南方高 C . 经济重心南移是历史发展的趋势  D . 南方的生产技术比北方先进
7、宋人周去非《岭外代答》上写道,南方某些地区盛产吉贝木,所织匹“幅长阔而洁白细密者,名曰慢吉贝;狭幅粗疏而色暗者,名曰粗吉贝”。该史料记载的是宋朝的(    )
A . 制瓷业 B . 纺织业  C . 造船业 D . 工商业
8、下列关于宋代的三幅图片,共同反映了我国宋代的(    )

A . 农业发达 B . 商业繁荣  C . 交通便利 D . 手工业兴盛
9、宋代早市紧接夜市,因其凌晨营业,天明即散,故被时人形象地称为“鬼市”。“鬼市”不仅在都城里普遍存在,外地州县也是如此。这反映了宋代(    )
A . 农业的发展  B . 手工业的进步  C . 商业的繁荣    D . 经济中心南移完成
10、杭侃在《两宋:在繁华中沉没》中说:“宋朝的海外贸易不仅在规模上远超前朝,而且为政府取得可观的经济收益。宋朝因此增设……(机关名),负责管理和推广海外贸易。”宋朝在主要港口设立管理海外贸易的机关是(    )
A . 枢密院 B . 御史台  C . 市舶司 D . 安西都护府
11、“上谕大臣……又曰:广南市舶,利入甚厚,提举官宜得人而久任。庶蕃商肯来,动得百十万缗,皆宽民力也。”材料反映了南宋时期(     )
A . 江西、福建和两广地区得到很大开发  B . 棉纺织业兴起,棉纺织品种类较多 C . 江南地区成为我国制瓷业中心  D . 外贸所得在财政收入中占有重要地位
12、宋代的泉州、广州等地都设有“蕃坊”,专供外国商人居住;外国商人聚居的地方,还设立外商子弟学校,称作“蕃学”;朝廷还允许信仰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修建清真寺。这些措施主要表明(     )
A . 宋朝提高外商待遇鼓励通商  B . 朝廷尊重外国人的生活习俗 C . 宋朝要求外商必须在华定居  D . 宋朝实行了平等的民族政策
13、“在国内外市场同时得到开拓、商业规模远远超迈前代的情况下,原先具有神奇魅力的铜钱这种交换手段,因其分量重又价值低而显得力不从心……,于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在北宋前期的川蜀地区率先登上商品交换的历史舞台。”北宋前期,纸币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
A . 铜钱分量重、价值低  B . 北宋时期造纸业发达 C . 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  D . 北宋政府的强力推动
14、下列关于宋代经济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宋朝时,小麦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 B . 北宋东京郊外,建有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船坞 C . 宋朝时朝廷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置转运使加以管理 D . 北宋前期,山东地区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15、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围绕宋朝进行了探究活动,以下是小华同学搜集的图片资料,据此推断他们探究的主题是(     )

A . 宋代手工业的兴盛 B . 宋代商业的繁荣 C . 宋代农业的繁荣 D . 宋代经济的发展

二、非选择题(共1小题)

1、史料是感知历史、解释历史的“媒介”,史料实证最能体现历史学科的特征。2007年,中国考古工作者将南海海域发现的宋代沉船“南海1号”整体打捞出水,发现了大量文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提举两浙路市舶司:

据泉州客人李充状,今将自己船壹只,请集水手,欲往日本国,

博买回赁,经赴明州市舶务抽解,乞出给公验前去者。

一人船货物

自己船壹只

纲首李充 梢工林养 杂事庄权 部领吴弟(以下为船员67人姓名,略)

——摘编自[日]三善为康《朝野群载》

材料二

材料三

材料四宋朝的对外贸易量远远超过以往任何时候。当然,对外贸易迅速发展的基础,是中国前所未有的经济生产率。航海技术的改进——其中包括指南针、带有可调中心垂直升降板的平底船,以及代替竹帆的布帆的使用,也很重要。……因而,宋朝时的中国正朝着成为一个海上强国的方向发展。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朝市舶司的职责是什么?根据材料一,分析宋朝海船出海需要向市舶司汇报哪些事项?
(2)提取材料二中关于宋代铜钱的信息。
(3)根据材料三和材料四,你认为哪些因素促使“宋朝时的中国正朝着成为一个海上强国的方向发展”?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同步练习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