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七下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同步试卷

年级: 学科: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5小题)

1、苏辙在《栾城集》中写到:澶渊之盟后,“(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对这段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 . 契丹的军事力量遭到极大的削弱 B . 宋辽之间维持了长久的和平局面 C . 北方生产技术落后 D . 北宋军事实力大为增强
2、宋辽和议与宋夏和议的共同点是(   )

①都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

②都加重了少数民族人民的负担

③都有利于北宋边贸的发展

④都是在北宋军队取得重大胜利的前提下订立的。

A . ①③ B . ③④ C . ①② D . ②④
3、有人称辽宋夏金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又一次“南北朝”时期。其实,倒不如说这是又一次的“三国鼎立”局面更符合历史实际。这一“三国鼎立”局面正式形成于(    )
A . 10世纪前期 B . 10世纪中期 C . 11世纪前期 D . 12世纪初期
4、耶律阿保机和元昊的相同之处在于( )

①都是少数民族首领 ②都建立过本民族政权 ③都创制过本民族的文字 ④都重视发展生产

A . ①②④ B . ①②③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③④
5、如图是中国古代某阶段示意图,请写出材料三图中①、②分别代表的政权(    )

A . ①辽②金 B . ①辽②西夏 C . ①金②蒙古 D . ①金②辽
6、《宋史》中记载:“夏之境土,方二万余里,其设官之制,多与宋同。朝贺之仪,杂用唐、宋,而乐之器与曲则唐也。”材料反映了西夏(   )
A . 效仿唐宋制度 B . 向宋朝臣服 C . 创立了文字 D . 全面汉化
7、以盟约的方式达成和解是解决纷争的方式之一。结束宋辽之间战争状态的盟约是(   )
A . 绍兴和议 B . 雁门关协议 C . 宋辽协议 D . 澶渊之盟
8、观察“契丹货币”与“西夏货币”图,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 . 契丹、西夏都与北宋订立了和约 B . 契丹、西夏是同一区域建立的政权 C . 契丹、西夏都受到少数民族影响 D . 契丹、西夏都与中原文化联系密切
9、1038年少数民族首领元昊建立的政权在下图中的哪一处?(   )

A . A B . B C . C D . D
10、辽和北宋被金灭亡的共同原因是( )
A . 人民反对抗金 B . 统治腐败 C . 政权内部发生分裂 D . 重文轻武
11、下列少数民族政权与其建立者对应正确的是(    )
A . 契丹﹣﹣耶律阿保机 B . 金﹣﹣元昊 C . 辽﹣﹣完颜阿骨打 D . 西夏﹣﹣努尔哈赤
12、辽军大举进攻北宋,主张坚决抵抗的是(    )
A . 寇准 B . 宋真宗 C . 李纲 D . 宋钦宗
13、关于“澶渊之盟”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 是在北宋战败的前提下签订的 B . 削弱了辽的实力,使它暂时没能力再进攻北宋 C . 壮大了北宋的实力,以便于更好维护疆土完整 D . 虽削弱了北宋国力,但换来了边境安定,有利于社会的发展
14、下面四幅两宋与西夏、金并立的示意图中,哪一幅是错误的(   )
A . B . C . D .
15、辽与北宋“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双方这一相对和平的局面出现在哪一皇帝当政时期(   )
A . 宋太祖 B . 宋太宗 C . 宋真宗 D . 宋高宗

二、材料分析题(共4小题)

1、

阅读下列材料:

                  图一                               图二

(1)图一中的A,B,C是辽、北宋、西夏的都城,当时分别称什么?

(2)图二中A是南宋的都城,当时称什么?是今天的哪里?隋朝时这里称为什么?B是金的都城,当时称什么?C处为宋金议和后的分界线西段,这是哪里?

(3)依据这两幅地图,请你归纳这一时期的形势有什么特点?

(4)南宋著名的抗金名将在郾城大败金军,这位抗金名将是谁?

2、结合材料,探究问题。

材料一:规定双方为兄弟国家,宋每年向辽纳岁币,绢20万匹、银10万两。

材料二:西夏向宋称臣,宋每岁赐西夏绢13万匹、银5万两、茶2万斤,节日再另行赏赐。

材料三:著名学者黄仁宇先生在他的《中国大历史》一书中曾论述道:“和议中虽然宋辽彼此以兄弟之邦的地位同等对待,但宋朝从此被迫每年供给绢20万匹、银10万两。”“从历史的后端看来,这1004年的协定有它的作用。……这种为和平付出之代价无疑比战费来得低廉。……可是这种看法必须全部放弃当事人的观感……他们无法承认这种妥协为理之当然。中国历史之中,从无一个统一天下的大帝国卑躬屈节地向一个文化程度低的边区国家进贡。”

(1)材料一签订和约时,宋的最高统治者是谁?
(2)材料二中“西夏”的国主是谁?
(3)材料三中的“和议”指的是什么?它是哪两个政权签订的?请你从材料二中找出此项议和的内容。
(4)黄仁宇先生对此和议有什么评价?
(5)谈谈你对宋与辽、西夏的“战”与“和”的看法。
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它是我国北方的古老民族之一,过着逐水草往来迁徙的游牧生活。到9世纪后期,它已经有了农耕、冶铁和纺织等生产事业,并开始建筑房屋、城邑。

材料二 它生活在我国西北地区,原属羌族的一支。唐朝时,它集中到甘肃东部、陕西北部一带,与中原文化的接触渐多,社会生产有所发展。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它”是指哪一民族?该民族建立了哪一政权?
(2)材料二中的“它”是指哪一民族?该民族建立了哪一政权?
(3)上述两个政权的建立者分别是谁?他们分别采取了哪些措施来促进本民族的发展?
(4)这两个政权与北宋之间的关系如何?
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005年,辽宋议和,辽朝撤兵,宋朝给辽岁币,史称澶渊之盟。

——摘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下册》

请回答:

(1)材料中的辽是由哪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建立者和都城分别是什么?
(2)根据材料指出,澶渊之盟的结果如何?
(3)依据材料和学过的知识,想一想,北宋与哪两个政权并立?
(4)京剧《澶渊之盟》中的剧词“将舟船暂驻中流,寡人要一观黄河夜景”中的寡人是指历史上的哪位皇帝?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历史七下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同步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