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七下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同步试卷

年级: 学科: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5小题)

1、据统计,安史之乱后,唐朝边塞诗体现的精神风貌由过去的外扩昂扬、积极向上转向厌战悲凉、思乡恋家。这反映了(    )
A . 军队战斗能力下降 B . 晚唐诗歌发展由盛转衰 C . 社会矛盾极度激化 D . 政局动荡影响文化风貌
2、如表户数和人口数大幅度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

纪年

公元年份

户数

人口数

玄宗天宝十四年

755

8 914 909

52 919 309

肃宗乾元三年

760

1 933 174

16 990 386

A . 外戚宦官专权 B . 军阀割据纷争 C . 安史之乱 D . 外族入侵
3、司马光对开元末年唐玄宗的评述:“是时,上在位岁久,渐肆奢欲,怠于政事。”这一材料可以用于研究(   )
A . 安史之乱发生的原因 B . 开元盛世的景象 C . 安史之乱的社会影响 D . 藩镇割据的危害
4、唐末农民起义在中国农民战争史上写下关辉的篇章。下列人物曾领导唐末农民起义的是(   )
A . 张角 B . 黄巢 C . 安禄山 D . 史思明
5、“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唐朝灭亡以后进入的分裂时期是(   )
A . 春秋战国 B . 魏晋南北朝 C . 五代十国 D . 辽宋夏金
6、下列事件按发生的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唐朝灭亡   ②唐朝打败安史之乱叛军   ③黄巢建立政权④安史之乱爆发

A . ④②③① B . ③①②④ C . ②③①④ D . ①②③④
7、唐朝灭亡后,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现了五个政权(即“五代”)。按先后顺序排列,这五个政权应是(     )
A . 后梁、后汉、后唐、后周、后晋  B . 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C . 后晋、后梁、后周、后汉、后唐  D . 后周、后汉、后晋、后唐、后梁
8、五代十国局面形成的主要历史根源是( )
A . 唐末农民战争 B . 朋党之争 C . 宦官专权 D . 藩镇割据
9、“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该诗语言精炼凝重,艺术技巧高超,反映了那个复杂、动荡酌历史时代,杜甫的这首《春望》描写了(  )
A . 安史之乱的破败景象 B . 开元盛世的繁荣景象 C . 藩镇之间的连年战争 D . 五代十国的政权更迭
10、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安史之乱的重要影响是(  )
A . 安史之乱使北方的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B . 安史之乱后,唐朝形成了藩镇割据的政治局面 C . 安史之乱是大唐王朝由盛转衰的标志 D . 安史之乱的爆发,标志着盛极一时的大唐王朝覆灭
11、“玄宗用姚崇、宋璟、张九龄则理,用宇文融、李林甫、杨国忠则乱。故用人得失,所系非轻。人皆以天宝十四年安禄山反为乱之始,臣独以为开元二十四年罢张九龄相,专任李林甫,此理乱之所分也。”材料说明唐朝衰亡的原因是(      )
A . 安史之乱 B . 外重内轻 C . 矛盾尖锐 D . 朝政腐败
12、《旧唐书》记载:在这次战乱中,“宫室焚烧,十不存一,……人烟断绝,千里萧条”。从此之后,国势由盛转衰,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该战乱发生时的唐朝皇帝是(    )
A . 唐高宗 B . 武则天 C . 唐玄宗 D . 唐肃宗
13、安史之乱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
A . 唐玄宗后期朝政腐败 B . 地方军事实力过于强大 C . 内地兵力空虚 D . 安禄山野心膨胀
14、杜甫在《垂老别》中写道:“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此诗的创作背景是(   )
A . “贞观之治” B . 黄巢起义爆发 C . “开元盛世 D . 安史之乱爆发
15、一场持续八年的大规模动乱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使唐朝从此走向衰落。这场“大规模动乱”是指(   )
A . 七国之乱 B . 安史之乱 C . 噶尔丹叛乱 D . 大、小和卓叛乱

二、材料分析题(共4小题)

1、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我里百余家,乱世各东西。存者无消息,死者为尘泥。”

——杜甫《无家别》

(1)材料反映了天宝年间的什么景象?“世乱”具体指什么史实?
(2)“世乱”给唐朝社会带来什么危害?
(3)从材料中,你可以感受到诗人怎样的情怀?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自高宗永徽以后,都督带使持节者,始谓之节度使,然犹以名官。景云二年(717年),以贺拔延嗣为凉州都督,河西节度使。由此而后,接乎开元,朔方、陇右、河东、河西诸镇、皆置节度使......既有其土地,又有其甲兵,又有其财赋,以布列天下。”

——《新唐书》卷五十

(1)节度使的设置始于哪个朝代?据材料分析,节度使有什么权力?
(2)该朝著名的节度使叛乱是什么?有何影响?
(3)节度使权力的不断增大最终导致了什么局面?
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安史叛军到处烧杀抢掠,攻进长安后“大索三日,民间财资尽掠之”,遭到军民顽强抵抗。

材料二 《旧唐书》语:“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虽称藩臣,实非王臣也。”

材料三 黄巢诗《不第后赋菊》: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安史叛军”指哪一事件?说说它的路线?“军民顽强抵抗”的结果如何?这一事件有何标志性意义?
(2)材料二中的“藩臣”指什么?这段材料说明了哪一局面的出现?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局面的特点是什么?唐朝灭亡后,延续这一局面的是什么?
(3)材料三中的“黄巢”是如何实现“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的?
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玄宗宠幸杨贵妃,从此荒废朝政。他重用宦官高力士,又把朝政交给口蜜腹剑的李林甫,还提拔杨贵妃的堂兄杨国忠担任宰相。这些人把持军政大权,营私舞弊,排斥贤能之人,致使朝政黑暗腐败。

材料二: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我里百馀家,世乱各东西。……四邻何所有,一二老寡妻。——杜甫《无家别》

材料三:武夫悍将……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甲兵,又有其财赋,以布列天下。

——《新唐书》

(1)材料一写出了“安史之乱”的原因,请加以概括。
(2)除了材料一所述原因外,“安史之乱”的爆发还有什么原因?
(3)根据材料二指出,“安史之乱”有何历史影响?
(4)材料三反映“安史之乱”后唐朝出现了什么局面?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历史七下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同步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