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复习专题:07 春秋争霸

年级: 学科: 类型:复习试卷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8小题)

1、按照西周时的规定,周天子可以享用九鼎,诸侯只可用七鼎。但在春秋时,郑庄公却享用九鼎,此后一些诸侯竞相效仿。这一现象反映出春秋时期( )
A . 商汤灭夏、国人暴动 B . 王室衰微、诸侯崛起 C . 七雄并立、逐鹿天下 D . 诸侯争霸、秦灭六国
2、很多成语来源于历史故事,“问鼎中原”这个成语来自于(    )
A . 晋楚交战时晋军后退九十 B . 楚庄王向周王室询问鼎的大小轻重 C . 越王勾践送给吴王夫差九只仿制的鼎 D . 战国时期各国争夺九鼎
3、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以下是出土于不同历史时期生产工具的图片,你知道我国春秋战国时期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领域的是哪种工具(    )
A . B . C . D .
4、春秋时期的社会处于动荡的状态,当时最显著的政治特点是(    )
A . 农业生产力水平大为提高 B . 王室衰微,诸侯竞相称霸 C . 诸侯国势力逐渐缩小 D . 弱小诸侯依赖周天子
5、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的根本原因是(    )
A . 政治上进行改革 B . 学术上百家争鸣 C . 王室衰微 D . 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6、在下列诸侯国中,既属“春秋五霸”,又是“战国七雄”之一的是(    )
A . 齐国 B . 晋国 C . 吴国 D . 宋国
7、春秋初年有一百多个诸侯国,到战国时期只剩下十几个了,这个材料反映的历史发展趋势是(    )
A . 诸侯割据混战扩大 B . 人民遭受的灾难更重 C . 封建制度逐步瓦解 D . 历史走向统一的趋势
8、我国开始出现铁制农具是在(    )
A . 原始社会后期 B . 商朝 C . 春秋时期 D . 战国时期
9、下列对春秋时期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周天子失去往日权威 B . 春秋时期的第一位霸主是秦穆公 C . 楚国向中原扩张中的对手是晋国 D . 曾经问鼎中原的是楚庄王
10、许多成语来源于历史事件。下列成语出自春秋时期的是:(   )

①退避三舍  ②纸上谈兵     ③卧薪尝胆   ④老马识途

A . ①②③④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③
11、春秋时期,标志着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是(    )
A . 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B . 农业技术的进步 C . 水利工程的兴修 D . 农业产量的提高
12、中国春秋时期势力最大并取得盟主地位的诸侯称为霸主,以下属于春秋时期著名霸主的是(    )

①周平王            ②晋文公            ③楚庄王            ④齐桓公

A . ①③④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③④ D . ②④
13、“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下列不属于春秋时期的霸主是(   )
A . 晋文公 B . 齐桓公 C . 楚庄王 D . 秦孝公
14、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霸主的原因主要有( )
①以“尊王攘夷”为口号
②注重发展经济
③任用贤臣,改革内政
④加强军队建设
⑤忍辱负重,卧薪尝胆
A . ①②③④ B . ②③④⑤ C . ①③④⑤ D . ①②④⑤
15、对春秋时期诸侯争霸表述错误的是(    )
A . 各诸侯国为了自身利益 B . 一些强大的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展 C . 战争期间伴随着民族交融 D . 当时的争霸战争只有利没有弊
16、西周时期,鼎是重要的礼器。周礼规定天子使用九鼎,诸侯使用七鼎。如图是春秋时期郑国公所使用的一组礼器,包括九鼎。这说明(    )

图片_x0020_100003

A . 技术进步 B . 王室衰微 C . 国家产生 D . 民族交融
17、任用管仲为相,执掌国政。锐意改革,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的人物是(    )
A . 秦穆公 B . 晋文公 C . 楚庄王 D . 齐桓公
18、春秋时期,各大诸侯国不断进行战争的目的是(    )
A . 讨伐不向周王进贡的诸侯国 B . 加强民族融合 C . 取得对其他诸侯国的支配权 D . 促进奴隶制的瓦解

二、判断题(共5小题)

1、齐桓公成为了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他任用伊尹为相,通过改革,使齐国国富兵强。(  )

A . 正确 B . 错误
2、晋文公率领军队在城濮同楚国交战,晋国获得了胜利,晋文公一跃成为了新的霸主。
A . 正确 B . 错误
3、春秋时期的社会处于动荡状态,西周的各种制度在春秋时期逐渐遭到破坏。
A . 正确 B . 错误
4、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这一时期社会处于急剧动荡状态,维系周王室的各种制度不断遭到破坏崩溃。
A . 正确 B . 错误
5、春秋后期,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
A . 正确 B . 错误

三、填空题(共4小题)

1、东周分两个时期。春秋时期从公元前年到公元前年。

2、楚国与晋国在大战,结果楚国大败,一跃成为中原霸主。

3、齐桓公任用为相,改革内政,发展生产,是齐国迅速强大起来。
4、春秋后期,农具和的出现,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四、材料分析题(共5小题)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同时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疆域。通过改革,齐国国富兵强。

材料二:晋文公做了国君以后,他整顿、改革内政,发展生产,训练军队。晋国很快成为北方一大强国。

(1)齐桓公和晋文公生活在哪一历史时期?
(2)有人说:“齐国凭借政治威势,晋国凭借军事胜利,都取得了霸主地位”,你觉得齐国凭借的“政治威势”是什么?
(3)根据上述材料,分析齐桓公和晋文公成为霸主的共同原因有哪些?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平王立,东迁于洛邑,辟戎寇。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

——《史记·周本纪》

(1)材料实质上反映了怎样的问题?
(2)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春秋时期出现了哪些霸主?最早称霸中原的是谁?
(4)春秋争霸战争的影响是什么?
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秋时代齐国第十五位国君,姜姓,齐氏(其祖先原为吕氏),名小白。齐僖公的儿子、齐襄公的弟弟。春秋五霸之首。他任管仲为相,推行改革,实行军政合一、兵民合一的制度,齐国逐渐强盛。他还是历史上第一个充当盟主的诸侯。当时中原华夏各诸侯苦于戎狄等部落的攻击,于是管仲提出“尊王攘夷”的旗号,北击山戎,南伐楚国,他成为中原霸主,受到周天子赏赐。

材料二:齐国地近渤海,拥有山海渔盐之利的优越条件。

材料三:当政以后,任用管仲为相,注重发展经济,改革内政,齐国很快富强起来。

——摘自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1)材料一中的人物他是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他是谁?
(2)依据材料二,三,归纳出材料一中的人物首先称霸的原因。
(3)材料一中人物能首先称霸还在于他讲究称霸的政策与策略有哪些?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对于周来说,正是它所分封的诸侯国最终取代了帝国的荣耀,周的地位甚至连一个小国都不如。失去约束的诸侯之间为了自己的利益开始了争霸的历程,一位当时出生在山东的文人记录下了这一切,他把这本记录历史的书叫作《春秋》。

材料二 历史上的春秋时代,历时近300年,100多个诸侯国竞相争霸,战争不断。表面上看,诸侯国的强弱变迁,乃至霸主的兴替,全部取决于战争。但实际上,战争只是一层表象而已。

(1)春秋时期开始于哪一年?材料一中为什么说“所分封的诸侯国最终取代了帝国的荣耀”?
(2)材料二中提到“霸主的兴替”,请你说出在春秋时期相继出现的主要霸主。
(3)材料二中提到“霸主的兴替,全部取决于战争”,这只是一种表面现象。请你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决定春秋时期霸主兴替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4)试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来评价春秋争霸的影响。
5、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周)王夺郑伯(郑庄公)政,郑伯不朝。秋,王以诸侯伐郑,郑伯御之……王卒大败,祝聘(郑庄公的臣下)射(周)王中肩。

——《左传·桓公五年》

材料二: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

——《论语·宪间第十四》

材料三:春秋时期,山东诸小国为齐所并,河北、山西诸小国为晋所并,江淮、汉水诸小国为楚所并,西北诸小园为秦所并,使春秋初年百十个国家,缩减成几个大国。周边的蛮、夷、戎、狄不断袭扰中原;中原霸主也以“攘夷”相号召,与之进行斗争……华夏族与其他民族彼此犬牙交错,杂居共处。

(1)材料一说的是哪一时期的情况?
(2)材料二中首先称霸诸侯的是哪一诸侯国?为了“霸诸侯”,当时提出了什么口号?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上述问题,说说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有什么重要影响。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复习专题:07 春秋争霸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