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期末试卷2【吉林专版】

年级: 学科: 类型:期末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0小题)

1、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全民族抗战开始的标志是(    )
A . 九一八事变 B . 西安事变 C . 七七事变 D . 南京大屠杀
2、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的部队到达井冈山地区,创建了大革命失败后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从此,中国革命(   )
A . 摆脱了被动局面 B . 实现战略大转移 C . 从挫折走向坦途 D . 开辟出一条新路
3、下图是关于甲午中日战争的部分叙述。这段话陈述了甲午中日战争的(   )

A . 背景和人物 B . 方式和影响 C . 时间和目的 D . 方式和人物
4、右图,毛泽东和蒋介石在重庆的这次合影,曾使无数国人充满希望。当时,全国人民普遍希望(     )

A . 外争国权、内除国贼 B . 打倒列强、铲除军阀 C . 停止内战、打到蒋介石 D . 团结民主、和平建国
5、西方列强对中国发动两次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一致的,那就是(    )
A . 打开中国市场,谋求在华权益 B . 维护鸦片贸易合法化 C . 镇压中国人民的革命运动 D . 教训清政府
6、《圆明园十二生肖铜头兽咏叹》一诗中写道:“十二生肖飞,强盗理不亏,猴牛虎猪卖,强盗作鬼肥!”与此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
A . 甲午中日战争 B . 鸦片战争 C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 . 第二次鸦片战争
7、近代以来,人们的社会生活发生了显著变化,下列现象不可能发生的是(    )
A . 1918年,张某在《新青年》上阅读鲁迅的《狂人日记》 B . 1916年,赵某参加同事的新式婚礼 C . 1911年,王某通过《申报》获知武昌起义的消息 D . 1910年,李某参加了清王朝举办的科举考试
8、下列属于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护国战争相同点的是(    )

①孙中山号召或领导

②都是武装斗争

③矛头指向北洋军阀

④没有改变中国社会性质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③④
9、当代学者提出了“五四运动是第一次历史巨变的补课,又是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的观点,这里的“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应指五四运动是(    )
A . 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B . 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C .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D . 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10、辛亥革命是在一片胜利的欢呼声中失败的。这里的失败表现不包括(    )
A . 中国的社会性质没有变 B . 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C . 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被转让给日本 D . 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二、列举题(共4小题)

1、请列举出鸦片战争到戊戌变法以来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写三个就可以)
2、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战役或军事行动。
(1)武装反抗,打响第一枪——      
(2)战略转移,转危为安——      
(3)千里跃进,逐鹿中原——      
3、请列举出解放战争时期的三大战役。
4、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历史事件名称。
(1)广州国民政府以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统一全国而发动的战争--
(2)打响了武裝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第一枪的起义--
(3)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被迫放弃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
(4)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序幕,成为扭转时局关键的事件—      _

三、材料分析题(共3小题)

1、近代中国社会处于剧变之中,中国的社会生活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上海白渡桥通行工具变化表

年份

行人

人力车

马车

轿子

自行车

摩托车

汽车

公共汽车

有轨电车

1889

11770

6984

544

9

11

0

0

0

0

0

1926

50823

14600

0

0

0

3459

194

3764

172

922

材料二:凡国家之政治,风俗之变迁,中外交涉之要务,商贾贸易之利弊。与夫一切可惊可愕可喜之事,是以新人听闻者,靡不毕载。务求其真实无妄,使观者明白易晓……此新闻之作,固大有益于天下也。

——摘编自《申报》创刊词

材料三:

(1)从材料一的表格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交通工具在中国近代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2)从材料二可以看出《申报》登载范围包括哪些方面?简述近代新闻出版事业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3)材料三中图1中的著作编写的目的是什么?图2中的译著反映了作者什么样的观点?两部著作(译著)诞生的共同背景是什么?
(4)综合以上三则材料,指出影响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化的因素。
2、阅读下列关于土地问题的材料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想通过这个方案,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保暖”的理想社会。

材料二:民生主义就是“平均地权”,……实现土地国有,解决贫富不均等问题。

材料三:会议通过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

材料四: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适时调整了土地政策,将抗战时期的(①)的土地政策改为(②)的土地政策。

(1)阅读材料一,说出“这个方案”指的是什么?
(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说出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
(3)阅读材料三,指出“会议”的名称。说出这次会议毛泽东提出的著名论断。
(4)阅读材料四,补充①和②的内容。抗战胜利后各个解放区先后开展了什么运动?
3、近代以来,无数中国人为追求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之梦而不懈努力,几多教训,几多启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同治元年(1862年),李鸿章奏设同文学馆于上海,译出西书颇多。四年,又在上海设江南制造局,附设译书局。五、六年间,左宗棠奏请在福建设船厂,附设船政学校。六年,设同文馆于京师。九年,李鸿章设机器制造局于天津。十年,曾国藩、李鸿章始派学生赴美国留学。十一年,设轮船招商局。光绪元年(1875年),筹办铁甲兵船。二年,设船政学堂于福州,并派船政学生赴英、法学习造船和驾船。六年,设水师学堂于天津,又设电报局。七年,设开平矿务局。八年,设上海机器制布厂。十一年,设天津武备学堂。十三年,又开漠河金矿。十四年,李鸿章成立北洋海军。十五年,总署请造铁路,张之洞请先筑卢汉线,迨二十二年(1896年),乃以盛宣怀督办其事。是年,又设邮政局。此戊戌以前所办“新政”之大略也。

———摘编自《中国近代史》

请回答:

(1)关于材料中的“新政”,外国史学界一般称之为“自强运动”,还有学者称之为“自救运动”等,而中国学术界一般称之为什么历史事件?
(2)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新政“的起止年代是何时?
(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政”试图达到什么目的?

四、综合题(共2小题)

1、在19世纪末20世纪前期的中国,思想的传播不外乎以三种方式为主:创办刊物、成立团体与政党、领导武装起义。根据下列提示回答问题。
(1)【资产阶级维新变法思想】
当时在北方最有影响的报纸是什么?
(2)【资产阶级革命思想】
举出宣传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代表著作一部。
(3)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政党是哪个?它虽建立在海外,但领导了哪次起以后名声大振?
(4)【马克思主义】
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伟大爱国运动是哪一事件?随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中国历史上发生的开天辟地的大事是什么?
(5)通过以上内容的探究,你可以获得哪些启示?
2、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发动了大规模的侵华战争,中国人民进行了英勇的抵抗并最终取得抗战胜利。回答以下问题
(1)全国性的抗日战争开始于什么事件?

(2)中国军民“血肉筑长城”,请举出两个中国军民抵抗日本侵略的战争名称。 
(3)请问:抗日战争结束以什么为标志?

(4)你认为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2020-2021学年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期末试卷2【吉林专版】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