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试卷3【吉林专版】

年级: 学科: 类型:期末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0小题)

1、秦统一后,为改变币制混乱的状况,由政府统一铸造通行全国的货币(如图1所示)。这一举措(   )

图1

A . 加强了各地的行政管理 B . 促进了各地的经济交流 C . 加强了各地的交通往来 D . 有利于各地的文化交流
2、“先分析是阳症还是阴症,再由阴阳辨明表里,辨明虚实,再辨明寒热。”材料中的中医诊断方法出自张仲景的(   )
A . 《黄帝内经》 B . 《本草纲目》 C . 《伤寒杂病论》 D . 《农政全书》
3、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唯一一个统一的封建政权是(     )
A . 东晋 B . 西晋 C . 北朝 D . 南朝
4、殷墟某商代墓出土了大量青铜器,有礼器、乐器、工具、兵器等,种类齐全,以兵器为主,有钺、刀、戈、矛等,计200多件,镞900多枚,礼器41件。这反映了商代(   )
A . 农业技术先进,使用青铜农具 B . 战争较多,青铜武器多样 C . 冶铜技术发达,青铜器品种多 D . 青铜礼器精美,体现权力大小
5、生活在公元前4世纪中后期的秦国农民,要想获得爵位,最好的办法是(    )
A . 靠贵族推荐 B . 通过联姻 C . 努力生产粮食 D . 建立军功
6、考古发现北京人遗址中有大量的木炭和几处较大的灰烬。这证明北京人会(    )
A . 建造房屋 B . 制造彩陶 C . 使用和保存火 D . 种植水稻
7、《左传》记载:“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大意是:“将同姓子弟亲属封为地方诸侯国,作为保护周王室的屏障。”)说明西周时期实行该制度的主要目的是(    )
A . 分割诸侯的兵力 B . 巩固周王室统治 C . 保证国家兵源 D . 保证国家财政收入
8、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领导的大泽乡农民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
A . 秦的暴政 B . 不满押队军官的残暴欺压 C . 戍守误期要被处死 D . 拒服兵役,暴力抗秦
9、汉武帝削弱诸侯国势力的实质是(    )
A . 剥夺王国的封地 B . 分割王国的封地 C . 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封建统治 D . 收回王国官吏的任免权
10、儒家思想之所以能够长期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这是因为(    )
A . 董仲舒对儒家思想作了发挥 B . 儒家思想代表了劳动人民的利益 C . 儒家思想适应了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 D . 汉武帝任用信奉儒家思想的人做了大官

二、列举题(共4小题)

1、列举出百家争鸣时期三个学派及思想主张。

2、根据下列历史信息写出相应的历史人物:

(1)开“私学”之先例,提倡“因材施教”之法——

(2)实行“法治”,制造“焚书坑儒”——

(3)建隋伟业,创科举之先河——

(4)变科举选才之法,实施八股取士之道——

3、列举战国时期三个著名的战役。
4、请写出下列远古人类使用的生产工具。

①北京人、山顶洞人---

②半坡人、河姆渡人---

③夏、商、西周---

④春秋时期---

三、材料分析题(共3小题)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朝代

南方

北方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西汉

2470685

19.8%

9985785

80.2%

唐代

3920415

43.2%

5148529

56.8%

北宋

11224760

62.9%

6624296

37.1%

材料二  朝廷在故都(东京)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江苏)中又为东南根抵。语曰“苏湖熟,天下足”。

请回答:

(1)上述两则材料能反映什么问题?
(2)从材料上看我国古代经济发展出现了怎样的变化?
(3)这种变化最终形成在什么时期?
(4)南方经济发展原因是什么?
2、观察下图,回答问题。

(1)图一是北京人使用的打制石器,这种简单的生产工具再加上当时恶劣的自然环境,决定了当时的原始人类,必须过怎样的生活才能生存下去?
(2)图二所示‘“钻孔石斧”主要反映了我国半坡居民的生产工具,他们生活在哪一大河流域?
(3)图三是“铁制农具”。那么铁制工具何时开始应用于农业生产领域?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有什么重要影响?
(4)从打制石器到磨制石器,再到铁制工具,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3、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灵魂。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春秋战国时期,鲁国尚儒学,是儒学的发展基地;齐地学术较为庞杂,阴阳五行学、道家之学、儒学都相当发达,楚地道学与词赋最具特色……

——邹逸麟《中国历史地理概述》

材料三: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无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四:中国《世界文化遗产名录》(部分)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片文字的名称。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何时?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一位春秋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并用一句话概括其历史地位。
(3)据材料三,指出董仲舒的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阐述其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
(4)中国是世界上拥有世界遗产类别最齐全的国家之一,也是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数量最多的国家。任选材料四中的一项文化遗产,请你从历史角度为它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概括一个理由。

示例:长城:又称“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军事防御工程。

四、综合题(共2小题)

1、识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1)上面四幅图片反映的是我国古代四个不同时期的农具,请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填写字母)
(2)你知道图C是我国哪一个原始农耕居民使用的主要农业工具?
(3)根据图D,列举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
(4)请说一说上述农具的不断改进,反映出什么问题?
2、“和谐”是人类发展的追求之一。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步骤一:走进历史,了解“和谐”内容。
统治的和谐:原始社会末期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是什么?
(2)人与自然的和谐:战国时期秦国修筑的重大水利工程是什么?修建者是谁?这一工程起到了哪些作用?
(3)步骤二:反思历史,认识不“和谐”音符。
请写出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发生的战役三例。
(4)根据这段历史的学习,你认为如何才能使我们的社会和生活更加和谐?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2020-2021学年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试卷3【吉林专版】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