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吕梁市文水县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教学质量评估试卷
年级: 学科: 类型:期末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共15小题)
①辽﹣契丹族 ②西夏﹣元昊 ③阿骨打﹣党项族 ④北宋﹣赵匡胤 ⑤金﹣阿保机
①玄奘到天竺学习佛学 ②叶蕃与唐朝“和同为一家”
③日本多次派出使者来唐朝学习 ④马可·波罗来中国经商
①元朝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 ②山西是由中书省直接管辖 ③元朝境内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促进了各族经济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四 ④台湾、西藏在元朝的版图之内
地区 | 唐 | 五代 | 北宋 | 南宋 | 明 | 清 |
北方 | 40 | 6 | 28 | 6 | 11 | 10 |
南方 | 17 | 10 | 27 | 74 | 78 | 88 |
步辇图 宣政院印 伊犁将军府 达赖和班禅金印
①西藏,新疆是中国的神圣领土
②和亲、册封是促进民族交融的重要方式
③元朝首次在台湾正式建立行政机构
④新疆开始正式归属中央管辖
二、简答题(共10分)(共1小题)
材料一 隋唐科举制……自产生之日起就确立了由政府出面招生,考生“皆怀牒(证件)自列于州县”的自由报考原则,不论贵族和平民皆可参加公开考试……举凡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天文、地理、民族等各种与国计民生相关的大事,皆可为考试内容……一切以程文(文章)定去留,为草野寒酸之士开辟了登仕之途……
——杨齐福《科举制度与近代文化》
材料二 西国莫不慕之,近代渐设考试以取人才,而为学优则仕之举.今英、法、美均已见端,将来必至推广。
——丁韪良《西学考略》
材料三 中国进入近代以后,剧烈的社会大变动迫切需要大批与时代相适应的人才,……而科举制度依旧执迷于八股文,小楷试帖,所取之人内不能兴国富邦,外不能御侮抗敌。
——杨齐福《科举制度与近代文化》
三、材料解析题(共20分)(共2小题)
材料一:见图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图片
图一 蔡伦改进造纸术 图二 毕昇的发明 图三 宋代的发明甲 图四 宋代的发明乙
材料二:明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引发革新工艺技术的社会需要,推进科技发展,涌现出一些在传统科技领域取得一定突破的科学家。——北师大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
材料三:见下表《中国古代重大科技成果在世界重大科技成果中所占比例表》
时 间 | 中国占比 |
公元前6世纪-公元前1世纪 | 50% |
公元前1世纪-400年 | 62% |
401年-1000年 | 71% |
1001年-1500年 | 58% |
明清时期 | 30%以下 |
19世纪 | 0.4% |
请回答:
材料一
材料二 2016年4月24日,“华光礁1号沉船特展”在南京博物院开展,吸引了众多观众前来参观。“华光礁1号”是我国考古工作者在西沙群岛的远海地区发现的第一艘古船。据考证,“华光礁1号”当时是从福建泉州港出发,船货均为南宋外销瓷器,最终在西沙群岛沉没。这意味着,沉船行驶在向西的“海上丝绸之路”航线上,前往东南亚甚至更远的地方。专家认为,“华光礁1号”古沉船遗址及出土文物,记载着古代中国与周边国家友好往来的历史,标志着中国人开创了“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先河,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
----摘编自中国新闻网
材料三 明清时期,中外关系出现了新的变化。中外之间既有友好交往的一面,也有武力冲突的一面。
材料四 “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二的大帝国,不顾时世,安于现状,人为隔绝于世界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
---韦尔斯《世界史纲》(英国)
四、探究题(15分)(共1小题)
【任务一 漫画鉴赏_____________还原历史真相】
【任务二 史料分析 探究历史原因】
北宋初期,统治者鉴于唐末五代以来的藩镇割据局面,为加强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而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形成了军权高度集中的兵制、财权高度集中的财制和政权高度集中的政制。这些措施顺应了历史发展的需要,对巩固政权,防止藩镇割据局面的再次发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也使北宋长期处于积贫积弱、被动挨打的局面……
----《历史研究》
【任务三 图片解读_____________分析历史变革】
图① 图②
故宫导游说:“这个不起眼的‘偏房’(如图),在雍正时代及以后的清朝政治生活中,成为了这个王朝的权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