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考物理复习专题16《简单机械》

年级: 学科: 类型: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2小题)

1、如图所示,动滑轮重10N,不计绳重及滑轮和绳之间的摩擦,当动滑轮上挂重力为50N的物体A时,物体B在水平桌面上恰好能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则B受到的摩擦力( )


A . 方向水平向左,大小是20N B . 方向水平向右,大小是 N C . 方向水平向左,大小是 N D . 方向水平向右,大小是20N
2、一个重为600N的物体Q底面积750cm2 , 将其放在水平地面上,如图所示,现将物体Q挂在杠杆的B端,在A端悬挂一个重为450N的物体P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忽略杠杆自重的影响,若OA:OB=1:2,那么(  )

A . 绳子对物体Q的拉力为375N B . 地面对物体Q的支持力为225N C . 物体Q对地面的压强是5000Pa D . 物体Q对地面的压强是10000Pa
3、如图所示,物体A、B的重分别为20N、10N,滑轮和绳子的重忽略不计,此时物体A在水平面上向右作匀速直线运动,若用力F向左拉物体A,使物体A向左作匀速直线运动,则(  )

A . F=20N B . F=10N C . F=5N D . F=30N
4、利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匀速提升200N的重物,动滑轮重为10N(不计绳重与摩擦),则拉力F的大小为(   )

A . 70N B . 100N C . 105N D . 110N
5、如图所示,下列简单机械中,忽略杠杆、滑轮的自重、绳重及摩擦,当提起同一重物时,最省力的是(   )
A . B . C . D .
6、如图所示,用大小相同的力F匀速提起两个物体,若不计滑轮重及摩擦,则两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关系是(   )

A . G1=2G2    B . G1= G2    C . G1=4G2 D . G1= G2
7、如图所示,利用滑轮组在2s内将重400N的物体匀速提升了1m,所用拉力F为150N.不计绳重和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绳子自由端移动的速度为2m/s B . 动滑轮的总重为100N C .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3.3% D . 提升更重的物体,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会变小
8、下列简单机械,在使用中可以省距离的是( )
A . 钓鱼竿 B . 盘山公路 C . 起瓶器 D . 方向盘
9、如图所示滑轮分别在力F1、F2、F3的作用下匀速提升物体,这三个力的大小关系是( )

A . F1>F2>F3 B . F1<F2<F3 C . F1<F2=F3 D . F1=F2=F3
10、分别用如图所示的甲、乙两个滑轮组,在100 s内将重为400N的物体G匀速提升10 m,每个滑轮的重均为20 N.不计绳重及摩擦,此过程中 (   )

图片_x0020_100016

A . F做的功大于F做的功 B . F做的功小于F做的功 C . F做功的功率等于F做功的功率 D . F做功的功率小于F做功的功率
11、使用滑轮或滑轮组肯定做不到的是(   )
A . 既省力又改变用力的方向 B . 既省力又省距离 C . 省力,但没有改变用力的方向 D . 不省力,但改变用力的方向
12、如图是一个杠杆式简易起吊机,它上面装了一个定滑轮可以改变拉绳的方向,杠杆OBA可绕O点转动,重物通过绳子对杠杆的拉力为阻力。图中能够正确表示动力臂的是(  )

图片_x0020_621815162

A . l1 B . l2 C . l3 D . l4

二、填空题(共7小题)

1、如图所示是一种常见的螺丝刀,可以把它看做一个轮轴,它的      相当于轮,      相当于轴,使用螺丝刀拧螺丝的好处是      

2、如图是一风景区的盘山公路,之所以要把上山的公路修成这般模样,是因为盘山公路相当于简单机械中的       ,使用它可以       

3、生活中杠杆的应用十分广泛,比如:①切纸刀②钢丝钳③镊子④摩天轮⑤食品钳。其中属于省力杠杆的有      ,属于费力杠杆有      ,属于等臂杠杆有      
4、杠杆绕着转动的固定点叫做      。费力杠杆的动力臂      (选填“小于”或“大于”)阻力臂。两种滑轮中,实质属于省力杠杆的是      滑轮,它的动力臂与阻力臂之比的最大值为      
5、升旗时,在旗杆的顶端安装有一个      滑轮,用来改变力的       。
6、如图所示,一根均匀的细木棒OC,OA= OC,B为OC的中点,在C点施力将挂在A点的重为180N的物体匀速提升0.2m,木棒的机械效率为90%,这里的木棒是一种简单机械,称为      ,提升该物体做的有用功是      J,木棒重为      N(不计摩擦)。
7、如图所示,用F=50N的拉力,通过滑轮组(滑轮自重大小不计)拉着物体A在水平面上以0.4m/s的速度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 90N.绳子移动速度为      m/s,拉力的功率是      W. 5s时间内滑轮组所做的有用功为      J.

图片_x0020_1298711471

三、作图题(共3小题)

1、按照题目要求作图:


(1)如甲图(a)所示,小华用笤帚在扫地,O为支点,作用在A点的动力为F1 . 在甲图(b)中画出作用在B点的阻力F2的示意图及其力臂L2
(2)在图乙中作出物体A所受重力的示意图和拉力F的力臂L.
(3)如图丙所示,在C点用力把桌腿A抬离地面时,桌腿B始终没有移动,请在C点画出最小作用力的示意图。
2、用滑轮组拉出陷入泥中的汽车,在如图所示中画出最省力的绳子绕法。

3、如图,在杠杆AB上挂了一个重为G 的物体。为使杠杆在图中的位置静止。请在杠杆上画出最小动力。

图片_x0020_1539659965

四、实验探究题(共3小题)

1、做物理实验要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乐乐同学按图所示装置对动滑轮特点进行了探究,记录的数据如表:

实验次数

物重G/N

弹簧测力计示数F/N

1

1.0

0.7

2

1.5

1.0

3

2.0

1.3

通过分析数据、她觉得与“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的力”的结论偏差较大,回想你的实验经历,回答下列问题:

(1)面对这一事实,下列做法中最不可取的是        . (1)
A . 实验失败,停止实验 B . 与同学分析可能原因, C . 改进实验条件,重新实验 D . 查阅资料,了解结论的适用条件
(2)该实验中出现这样结果的主要原因是      ,除此之外弹簧测力计还应沿      方向做      运动.
2、下表是小明测一滑轮组机械效率时收集的有关数据 .
(1)请在图中画出实验中滑轮组的绕绳方法;

(2)将表格中的数据补充完整;

序号

动滑轮重

G/N

物重

G/N

钩码上升

高度h/m

动力

F/N

动力作用点

移动距离s/m

滑轮组的

机械效率η

1

0.5

1

0.1

0.7

0.3

47.6%

2

0.5

2

0.1

1.1

0.3

60.6%

3

0.5

4

0.1

2

0.3

      

(3)实验中需      拉动弹簧测力计,同时注意使视线始终和测力计的刻度板面       . 每组实验开始前还需记下钩码和测力计的起始位置,这是为了      .
(4)分析表中数据可知:用同一滑轮组,提升的物重增加,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
(5)细心的小明分析数据后还发现,同一滑轮组提升不同重物至同一高度,物重增大,克服动滑轮重所做的额外功      (变大/变小/不变,下同),克服滑轮转轴处摩擦所做的额外功      
3、小明用一根每格等距的均匀杠杆进行“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

图片_x0020_399815478

(1)实验前,将杠杆中点置于支架上.当杠杆静止时,发现杠杆左高右低.此时杠杆处于      (选填“平衡”或“不平衡”)状态;应把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调节,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便于在杠杆上测量      的大小.
(2)如图甲所示,实验中有6个钩码,调节好杠杆后在杠杆左边距离支点2格的 处挂了4个钩码.为使杠杆平衡,应在杠杆      处(坡字母符号)挂      个钩码.
(3)实验中要改变钩码位置和个数,重复实验至少三次,得到多组数据并进行分析.下列实验均需多次测量,目的与本实验相同的是_________. (3)
A . 测量物体的长度 B . 测量某物体的密度 C . 探究串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
(4)小明完成了探究实验,并得出了杠杆平衡条件: .他又提出了新的探究问题:“若支点不在杠杆的中点时,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否仍然成立?”于是他又利用如图乙所示装置进行探究,发现在杠杆左端的不同位置,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拉使杠杆处于水平平衡状态时,测出的拉力大小都与杠杆平衡条件不相符,其原因是      .若每个钩码重1N,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应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6N.

五、计算题(共2小题)

1、如图是某科技小组设计的在岸边打捞水中金属块的装置示意图,每个滑轮重为100N,均匀实心金属块的密度为8×103kg/m3 , 金属块的质量为80kg。绳重和摩擦、滑轮与轴及杠杆支点处的摩擦、水对金属块的阻力均忽略不计,金属块一直匀速上升。(水的密度ρ=1.0×103kg/m3 , g取10N/kg)

 

(1)在金属块还未露出水面时,求此时金属块所受到的浮力;
(2)在金属块未露出水面时,求人的拉力F;
(3)金属块在水中匀速上升2m,且金属块未露出水面时,求人的拉力所做的功。
2、解放前,我国经济很落后,一些地区过着极其原始的生活。如图所示,就是为了解决饮水问题,需要到很远地方挑水的示意图。为了防止道路不好水溅出桶外,在水面上覆盖木板(如图)。若一个木板质量为500g,密度为0.8×103kg/m3 , 每个桶内水深30cm(ρ=1.0×103kg/m3)。求

(1)桶底受到的水产生的压强;
(2)一个木板受到的浮力及静止时露出水面的体积;
(3)扁担与绳质量忽略不计,扁担长度1.5m,每桶水总重180N,扁担与肩接触点距离扁担右端55cm,支撑手距扁担左端也是55cm,则支撑手受到的扁担产生的压力。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2020年中考物理复习专题16《简单机械》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