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信阳市商城县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年级: 学科: 类型:期末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共20小题)

1、

如图是唐代三彩骆驼载乐舞俑,驼背上是两个汉人和三个深目高鼻的胡人(西域人)组成的乐舞队。一人表演胡舞,其余乐工在演奏胡乐乐器。从该文物可以获取的唐朝信息不包括(  )

A . 艺术的繁荣状况 B . 农业的发展状况 C . 手工业的发展状况 D . 开放的社会局面
2、有人说:“隋朝,犹如一颗流星划过历史的夜空,时间虽然短暂却光芒四射。”下列对“流星”的理解,正确的是(  )

A . 繁荣而短暂 B . 实现了统一 C . 统治者残暴 D . 大运河开通
3、

下图是某朝代政府的改制图,据此判断该朝代是(    )

A . 秦朝 B . 西汉 C . 唐朝 D . 明朝
4、唐朝进入全盛时期是在(    )
A . 唐太宗统治时期 B . 武则天统治时期 C . 唐玄宗统治前期 D . 唐玄宗统治后期
5、诗歌是现实生活的反映。杜甫在“接缕垂芳饵,连筒灌小园”的诗句中描述的工具是(   )
A . B . C .      D .
6、某电影公司准备拍摄一部电视连续剧,请根据下列几集的名称判断该电视连续剧是(   )

第一集:《至尊红颜》 第二集:《大明宫》   第三集:《一代女皇》 第四集:《无字碑歌》

A . 《汉武大帝》 B . 《武则天》 C . 《贞观长歌》 D . 《三国演义》
7、“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杜甫的这首《无家别》描述了哪次战乱后,广大劳动人民无家可归的悲惨状况(   )
A . 玄武门之变 B . 安史之乱 C . 唐末农民起义 D . 隋末农民起义
8、假如你是北宋与西夏议和的一名使臣,你可以答应的是(   )

①宋对夏称臣;②北宋每年送给西夏银、绢、茶叶;③开放宋夏边界贸易市场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③ D . ①②③
9、下面四幅两宋与西夏、金并立的示意图中,哪一幅是错误的(   )
A . B . C . D .
10、历代王朝都十分重视对西藏地区的管理,下列属于对该地区管理的措施有(   )

    ①设宣政院;②设伊犁将军;③设行省;④设驻藏大臣

A . ②③ B . ②④ C . ①③ D . ①④
11、下列三幅图片能直接反映宋代哪一方面的繁荣(   )

A . 农业繁荣 B . 手工业繁荣 C . 商业繁荣 D . 文化繁荣
12、《马可·波罗行纪》记载了马可·波罗在元代中国的所见所闻。元代在下图中的位置是(    )

A . B . C . D .
13、有位词人描写一个天真活泼的小姑娘见到陌生人的情景: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根据这首词的特点可以判断这位词人是(   )
A . 苏轼 B . 李清照 C . 关汉卿 D . 李白
14、有一本史书,历时19年编撰而成,宋神宗认为这部史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并为此书赐名。该史书是(   )
A . 《史记》 B . 《资治通鉴》 C . 《大唐西域记》 D . 《窦娥冤》
15、如图为我国古代的“瓦子”,取“来时瓦合,去时瓦解”之意。它的出现反映了(   )

A . 隋唐科举制发展 B . 唐朝民族关系和谐 C . 宋代市民文化生活丰富 D . 明清工商业繁荣
16、郑和时代的中国,则是真正承担了一个文明大国的责任,强大却不称霸,播仁爱于友邦,宣诏颁赏,厚往薄来。从材料中不能解读出的信息是郑和下西洋(   )
A . 为明王朝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B . 使明朝国力强盛    C . 加强了中国同海外各国的友好关系 D . 传播了和平和友谊
17、下列图片中,能体现我国古代中医药文化成就的有(   )

A . ①③ B . ②④ C . ①④ D . ③④
18、下列关于李自成起义军的表述,错误的是(   )
A . 李自成起义军是明末农民起义的主力军 B . 李自成起义军进入北京以后提出了“均田免赋”的口号 C . 李自成规定了严明的军纪 D . 李自成起义军作战英勇,纵横于河南、湖广等10余省
19、我国历代政府都重视对边疆地区的有效管辖。依据下列管辖措施判断该边疆地区应是(   )

A . 台湾 B . 东北 C . 西藏 D . 新疆
20、描写了封建家族的衰亡和一对贵族青年男女的爱情悲剧,艺术地再现了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方面的情形,被誉为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的是(   )
A . 《三国演义》 B . 《水浒传》 C . 《红楼梦》 D . 《西游记》

二、材料题(30分)(共5小题)

1、材料一: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都是从我们国家学过去的。

材料二: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材料三:唐太宗常说:“为政之要,唯在得人……今所任用,必以德行,学识为本。”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讲述的是什么制度?这种制度正式诞生的标志是什么?
(2)材料二体现了唐朝怎样的民族政策?举出唐朝可以体现这种政策的一个例子。
(3)材料三体现了唐太宗的什么执政理念?请举一例史实说明他是如何践行这一理念的。
2、回顾历史,在古代,中日之间曾有过友好的交流,但也有过冲突。结合下列材料,对相关问题进行探究。

材料一:

材料二:

(1)图1中日本遣唐使来华的主要目的是什么?这些遣唐使回国后,为日本的发展作出了怎样的贡献?
(2)图2中鉴真东渡发生在哪个朝代?他东渡日本后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怎样的贡献?
(3)图4中抗击倭寇的领导人是谁?有何功绩?
3、宋元时期是我国古代科技大发展时期,四大发明中的三大发明在这一时期得到了发明或广泛的应用。请结合下列相关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覆盖)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版,持就火炀(烘烤)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平坦的磨刀石)。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梦溪笔谈》

材料二  忽作一声如霹雳,谓之“爆杖”。则蛮牌者引退,烟火大起。……或就地放烟火之类,又一声爆杖,乐部动拜新月慢曲,有面涂青碌,戴面具金睛……又爆仗一声,有假面长髯、展裹绿袍靴简,如钟馗像者。

——《东京梦华录》

材料三:

图一:司南         图二:罗盘

(1)仔细阅读材料一,说一说这是《梦溪笔谈》一书中记载的哪一科技具体操作的过程。写出这一科技发明的发明者。结合材料一的内容说一说这一科技的作用。
(2)材料二中所描写的是哪一发明的应用?
(3)图一和图二主要应用于哪一领域?传入欧洲后有何作用?
(4)我国四大发明除了以上三项还包括哪项发明
4、中国地大物博,历史悠久。我们的祖先给后人留下了丰富多彩的建筑遗产。中国古代建筑史就是一部十分真实而生动的中国古代文化史。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图一:《清明上河图》 图二:大运河          图三:长城           图四:广州十三行

(1)图一选自宋朝风俗画《清明上河图》,其反映的民居出现于哪个城市?图二的水利工程是大运河,它的中心和作用分别是什么?
(2)图三是明长城遗址,请写出明长城东西两端的起止点。
(3)图四是清政府经营海外贸易的机构,请写出清朝的对外政策及产生的消极影响?
5、为如图郑成功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

要求:史实准确,语句通顺,表述完整,体现图片内容之间的联系性。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河南省信阳市商城县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