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考物理复习专题09《机械运动》
年级: 学科: 类型: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0小题)
1、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 测量时,刻度尺不能歪斜
B . 读数时,视线应垂直于尺面
C . 误差是由于测量时未遵守操作规则而引起的
D . 某人的拇指长度约为40mm
2、一汽车在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图正确表示汽车通过的路程与时间的关系是( )
A .
B .
C .
D .




3、关于误差和错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错误
B . 所有探究实验中多次实验都是为减小误差
C . 精密仪器可以减小误差
D . 只要足够细心,误差就能避免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房屋、树木随地球转动不属于机械运动
B . 对同一物体选用不同的参照物,其运动情况一定不相同
C .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
D . 用
也可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且
越小,表示运动越快


5、一位同学用最小刻度是1毫米的刻度尺先后5次测量科学课本的长度,各次测量值分别为25.46厘米、25.45厘米、25.66厘米、25.44厘米、25.47厘米,则这个物体的测量值应取( )
A . 25.455厘米
B . 25.46厘米
C . 25.496厘米
D . 25.47厘米
6、某物体在水平面上某一点出发沿直线运动,其s﹣t图象如图所示,对该物体的运动情况进行分析,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 )
A . 物体在7s内运动的路程为6m
B . 以出发点为参照物,物体在中间3s内是静止的
C . 物体前2s内的速度大于最后2s内的速度
D . 物体在前5s内的平均速度为0.4m/s
7、如图记录了甲、乙两车同时在同一平直公路上行驶时,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 . 在0~40s的时间内,甲、乙两车的平均速度大小相等
B . 在每段相同的时间内,甲车的平均速度都比乙车的大
C . 在20~30s的时间内,甲车的平均速度比乙车的大
D . 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8、如图所示,是国庆阅兵时护旗方队经过天安门城楼的情景。我们看到鲜艳的五星红旗匀速前进,所选的参照物是( )
A . 护旗队员
B . 五星红旗
C . 天安门城楼
D . 同速行进的其他方队
9、下列各运动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
A . 火箭升空
B . 跑步的运动员
C . 爱国运动
D . 下落的雨滴
10、如图所示是某实验小组用刻度尺测木块长度的四种测量方法,其中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二、填空题(共9小题)
1、李伟军同学为了测某一品牌导线的直径,采用了如下方法:剪下一段导线,紧密的单层在一支铅笔上缠绕30圈形成一个导线圈。测量情况如图所示,这把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mm,这个导线圈的长度是 cm,该品牌导线的直径是 mm。
2、甲、乙、丙三辆小车由同一起点同时、同向运动,它们运动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经过5s,跑在最前面的小车是 (选填“甲”、“乙”或“丙”);图乙中阴影部分的面积表示的物理量是 (填“速度”、“路程”、“时间”)
3、国庆70周年,空中护旗梯队9架直升机护卫着党旗、国旗、军旗通过天安门,如图所示。地面上的人看到飞机从自己的头顶飞过,是以 为参照物的,以编队中某一架飞机为参照物,其他飞机是 (选填“运动”或“静止”)的。若飞机以180km/h飞行速度,通过天安门用时约9分20秒,则飞行距离为 m。
4、一滑雪运动员沿240m的斜坡下滑后,又在水平面滑行250m才停止。运动员在斜坡和水平面滑行的时间分别是16s和25s,则滑雪运动员在斜坡上下滑的平均速度是 m/s,在水平面上滑行的平均速度是 m/s,整个运动过程的平均速度是 m/s。
5、小明同学测量物理课本的宽度,他记录的数据是18.35cm,数据中准确值是 cm,估计值是 cm,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cm。
6、为响应“低碳生活”的号召,小明每天骑自行车上学,他看到路旁的树木向后退去是以 为参照物,如果他在平直公路上10分钟骑了3km,则他骑自行车的速度为 m/s。
7、某同学郊游时,用半小时走完2km的路程,休息半小时后,再用30min走完2.5km的路程。那么,他在前半小时的平均速度是 km/h,走完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m/s。
8、一辆旅游大巴正在开往贺州市区,车上的乘客看到公路旁的树木不断往后运动,此时乘客是以 为参照物的;汽车才不违反交通规则的前提下,从如图所示的标志牌处到达贺州市最快需要 h。
9、如图甲所示,木块的长度是 cm;图乙所示,秒表的读数是 s
三、实验探究题(共3小题)
1、某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蜗牛的运动情况,将蜗牛放在刻度尺上让其沿刻度尺爬行,每隔10s拍摄记录蜗牛的位置,并拼成了如图所示的蜗牛爬行位置图片
根据蜗牛位置图片,某同学记录的部分实验数据如下表:
照片序号 | 1 | 2 | 3 | 4 | 5 | 6 |
时间t/s | 0 | 10 | 20 | 30 | 40 | 50 |
路程s/mm | 0 | 12.0 | 22.2 | 48.7 |
(1)请根据位置图片,将表格中的数据补充完整 、 。
(2)分析表中的数据可得出:蜗牛是做 速运动。
(3)蜗牛前20内的平均速度是 mm/s,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mm/s。
2、小明同学利用斜面、小车,刻度尺,停表测量小车沿斜面下滑时的平均速度。
(1)该实验的原理是 ;除甲图中器材外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有 。
(2)实验过程中,由于小车的运动时间较短,不便于计时,可以通过使斜面的倾斜程度变 (填“陡”或“缓”)的方式,改变小车的运动时间,达到便于测量时间的目的。
(3)图甲中AB段的距离SAB= cm,测得时间tAB=1.6s,则AB段的平均速度vAB= cm/s。
(4)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则测得的平均速度vAB会偏 ;
(5)BC段的平均速度vBC vAC(填“>”、“<”或”=”)
(6)物体的运动常常可以用图像来描述,图乙中能反映图甲小车运动情况的是 (选填“a”或“b”)。
3、如图是一小球从A点沿直线运动到F点的频闪照片,频闪照相机每隔0.2s闪拍一次,分析照片可知:
(1)小球在做 (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
(2)小球从B点运动到D点的平均速度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小球从A点运动到F点的平均速度;
(3)小球在 两点间的平均速度最大;
(4)下图中四个速度随时间的关系图像,能反映出该小球下落运动的是 。(填图中的选项字母)
四、计算题(共2小题)
1、长度为150m的火车在笔直的轨道上匀速行驶,在从山崖驶向大桥的过程中,如图;火车头距离桥头200m处鸣笛,鸣笛5s后,火车头到达桥头,此时车头的司机听到来至山崖的回声;听到回声30s后,车尾驶过桥尾。(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1)计算火车的速度;
(2)计算大桥的长度;
(3)鸣笛时,火车车头到山崖的距离。
2、小明同学从桂城乘车去南国桃园游玩,某时刻他所乘车的速度计如图甲,同时他看见路边一个交通标志牌,如图乙,则:
(1)从甲图中可知该车此时的速度是多少?
(2)图乙中的“80”表示什么意思?
(3)小明从图乙的标志牌位置开始计时,到南国桃园花了0.25h的时间,求该车从交通标志牌处到南国桃园的平均速度为多少km/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