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考物理复习专题04 物态变化
年级: 学科: 类型: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0小题)
1、隔水炖就是把食物放在小炖盅里,再把小炖盅放在大锅里,大锅里放水,通过水蒸气的温度和压力缓慢而均匀地将热量渗入到小炖盅内,保持炖品营养可口,原汁原味!如图所示,当锅里的水沸腾以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炖盅内的水同时沸腾
B . 炖盅内的水温比锅内的水温低
C . 炖盅内的水不会沸腾,汤的温度只能够达到水的沸点
D . 炖盅内的水温比锅内的水温高,会先于锅内水沸腾
2、下列热现象,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深秋的早晨是,枯草上的霜是水凝固形成的
B . 夏天,我们看到冰糕冒“白气”是一种汽化现象
C . 秋天的清晨,许多叶子的表面有水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D . 用久了的白炽灯泡内表面发黑,是钨蒸汽液化后再凝固的结果
3、下列事例中的物态变化属于放热现象的是( )
A . 从水中出来的人感觉冷
B . 河水中的冰逐渐消融
C . 夏天,酒在地板上的水很快干
D . 从冰箱取出的鸡蛋上出现水珠
4、如图所示,把装有碎冰块的试管,插入烧杯里的碎冰块中,然后把烧杯放入10℃的房间,当烧杯内的冰块熔化一半时,试管里的冰将( )
A . 不熔化
B . 熔化一半
C . 全部熔化
D . 开始熔化
5、铺设柏油马路时,需要把沥青由固态熔化成液态。如图能正确表示这一过程的是( )
A .
B .
C .
D .




6、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 用久了的电灯灯丝变细是因为发生了升华现象
B . 秋天的早晨,大雾逐渐散去是液化现象
C . 被水蒸气烫伤比被沸水烫伤更严重是因为水蒸气液化时要放热
D . 人出汗后,微风吹过感到凉爽,是因为汗液蒸发加快,从人体吸收更多的热量
7、下列物质中,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的是( )
A . 玻璃
B . 铁
C . 冰
D . 海波
8、如图,有A、B、C、D四种测量水温的操作。其中正确的操作方法是( )
A .
B .
C .
D .




9、下列关于温度的估计不正确的是( )
A . 家用普通冰箱冷冻室的温度约﹣30℃
B . 适宜的洗澡水的温度约为40℃左右
C . 人体感觉最舒适的环境温度为20℃左右
D . 兴化地区夏天最高气温可达40℃
10、中央电视台播出的《中国诗词大会》深受观众喜爱,下列对古诗词中涉及的热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 .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冰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B .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C .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露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D . “岚雾今朝重,江山此地深”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二、填空题(共9小题)
1、实施人工增雨的一种方法是用飞机在高空播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干冰进入云层很快 成气体,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量,于是高空水蒸气便 成小冰粒。小冰粒在下落过程中 成水滴,水滴降落就形成了雨。(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2、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种固体的熔化实验图像,固体甲第6分钟的状态是 ,乙在熔化过程中 (需要/不需要)吸热。
3、分析下列过程分别发生了哪种物态变化的过程,请写出它们的名称,并判断他们的吸热放热情况:
(1)刚从水中走出来,感觉特别冷: ,该物态变化过程需要 (吸热或放热);
(2)水烧开时冒出大量“白汽” : ,该物态变化过程需要 (吸热或放热);
(3)北方冬天的玻璃窗上结冰花: ,该物态变化过程需要 (吸热或放热),冰花出现的位置是在 (室内/室外);
(4)冬季,堆在户外的“雪人”没熔化却变小: ,该物态变化过程需要 (吸热/放热)。
4、寒冷的冬夜,窗玻璃的 (填“内”或“外”)表面会出现冰花,它是由 (填“室内”或“室外”)的水蒸气 而成。
5、如图所示,图甲用温度计测得某物体的温度为 ℃;按照图乙的方法测量液体的温度是 (选填“正确”或“错误”) 的.
6、小军同学学了“物态变化”的知识后,做了如下实验:他把酒精涂抹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用扇子去扇,他发现温度计的读数 (填“升高”、“降低”),这是因为酒精在 时要吸收热量。
7、液体沸腾条件:温度升到沸点且能继续 热。如图所示,水沸腾后把烧瓶从火焰拿开,水会停止沸腾,迅速塞上瓶塞,把烧瓶倒置并向瓶底浇 (填“冷水”、“沸水”),烧瓶中的水会再次沸腾。
8、有一支温度计,其刻度是均匀的,但读数不准,在1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中的温度为 ℃,而此时读数是4,在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读数为84℃.这支温度计的分度值是 ℃.若一杯水的实际温度是20℃,则用这只温度计测测这杯沸水的读数为 ℃。
9、温度是表示 的物理量。温度计的制作原理 。
三、实验探究题(共5小题)
1、
“模拟法”是一种重要的科学方法.它以真实的自然环境或客观事实为原型,创造出和自然环境或客观事实相同或相近的实验环境对具体的问题进行研究的一种方法.
(1)如图所示是模拟大自然中“雨”的形成的实验装置.为了让实验效果明显,实验时应在锥形瓶中加入 (填冰、温水、与室温相同的水),在在蒸发容器中放入 (填冰、温水、与室温相同的水).
(2)实验中可以观察到在锥形瓶口内有 出现,其形成的原因是 在蒸发容器的底部出现了水滴这就形成了“雨”.
(3)人们把善于传热(或传热本领大)的物质叫做热的良导体,例如金属就是热的良导体;人们把不善于传热的物质叫做热的不良导体.你认为如图中的蒸发容器用 容器为好(选填“金属”或“玻璃”).
2、某学习小组的同学自制了一个简易温度计,A为一塑料瓶,B为吸管,通过软木塞与A相连,管下端插入水槽中,使管内外水面有一高度差h,在不同温度下分别测出对应水柱高度h,记录数据如表:
温度/℃ | 17 | 19 | 21 | 23 | 25 | 27 |
h/cm | 30.0 | 24.9 | 19.7 | 14.6 | 9.4 | 4.2 |
(1)此温度计的测温原理是 .
(2)这个温度计的塑料瓶部分(图中的A)相当于常用温度计的 .
(3)用此温度计 (能/不能)测29℃及其以上的温度.
(4)若将此装置放在室内,液柱向上移动,说明温度 (选填“升高”或“降低”)
(5)利用此温度计存在的不足之处是 .
3、在“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试管中装有适量的碎冰。
(1)图甲组装器材的顺序应按 (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
(2)将装有碎冰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而不是用酒精灯直接对试管加热,这样做的目的是 ,而且碎冰的温度上升速度较慢 , 便于及时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
(3)由图乙可知:第6min时,它处于 态。冰完全熔化需要 min,它在熔化的过程中需要 (选填“吸热”或“放热”)。
(4)试管中的冰完全熔化后,若持续加热,在标准大气压下将得到图象中的DE段,这段时间内试管中的水 (选填“能”或“不能”)沸腾,是因为 。
4、为探究水蒸发快慢与水的温度、水的表面积和水面上方空气流动快慢是否有关。小凡同学在四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各滴一滴质量相同的水,如图所示
(1)选择A、B两图,可以探究水蒸发快慢与水的 关系。
(2)选择B、C两图,探究水蒸发快慢与水的温度关系,这样做的错误之处是: 。
(3)选择A、D两图进行实验探究,发现图D中的水先蒸发完,由此可以得出结论: 。
(4)小凡同学在实验结束后又提出猜想:蒸发快慢可能与液体的种类有关。请你帮他设计实验的方案: 。
5、如图甲所示,小明同学“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
(1)在组装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时,应按 (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
(2)刚开始实验时,烧杯内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时的水温为 ℃。
(3)当水温升到92℃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部分数据记录如下表。
时间/min |
0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 |
水的温度/℃ |
92 |
93 |
94 |
95 |
96 |
97 |
98 |
98 |
98 |
98 |
… |
请根据实验数据在如图丁所示的坐标中画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分析数据或图象可知:水的沸点是 ℃,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 ,不断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4)实验现象中,水沸腾前水中气泡的情形应为图丙中的 (选填“A“或”B“)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