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恩施州2020年中考历史真题试卷

年级: 学科: 类型:中考真卷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12小题)

1、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下列考古发现中,可以用于研究半坡居民生产生活状况的是(   )
A . 打制石器 B . 炭化稻粒   C . 人面鱼纹彩陶盆 D . 司母戊鼎
2、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大变革时期。下列不属于这一时期社会变化的是(   )
A . 甲骨文开始用于记事 B . 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C . 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D . 诸子百家,思想大争鸣
3、隋、唐在人类历史进程中曾发挥过文化交流的桥梁作用。下列发生于盛唐时期的历史事件中,促进了中印文化交流的是(   )
A . 玄奘西行 B . 鉴真东渡 C . 唐蕃和亲 D . “遗唐使"来华
4、中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下列有关中国古代医学成就表述正确的是(   )
A . 春秋之际名医扁鹊著有《伤寒杂病论》 B . 张忡景发明“麻沸散”、创编“五禽戏” C . 名医华佗是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 D . 《本草纲目》是我国古代药物学巨著
5、诗史一体,诗歌是了解历史的重要途径。下列两首诗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哪两个不平等条约?(   )

A . 甲:《南京条约》乙:《天津条约》 B . 甲:《天津条约》乙:《《马关条约》 C . 甲:《南京条约》乙:《马关条约》 D . 甲:《南京条约》乙:《北京条约》
6、阅读文本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下列文本中,阐违了“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的语句是( )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④ D . ②③
7、有学者认为,只有争职民族的解放和国家的独立,才能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根据该观点,中国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的标志是(   )
A . 中华民国的建立 B . 新中国的成立 C .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D .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8、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全国各条战线上涌现出了大批英雄模范人物。在开发大庆油田的会战中用身体搅拌泥浆,制服了井喷,被誉为“铁人”的是(   )
A . 雷锋 B . 王进喜 C . 焦裕禄 D . 邓稼先
9、1971年10月25日,美国驻联合国代表在某项决议通过后被迫承认:”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国家在美国威信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这段话所指的历史事件是(   )
A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正式提出 B . 田中角荣访华,中日邦交正常化 C .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 . 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
10、“光荣属于希腊,伟大属于罗马”。下列有关古希腊古罗马的叙述不符合史实的是(   )
A . “小国寡民”是古代希腊城邦的突出特点 B . 伯里克利主政时雅典奴隶、妇女享有政治权利 C . 《十二铜表法》遏制了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 D . 公元前2世纪罗马成为整个地中海地区的霸主
11、对下表中的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A . 伦敦世博会上的展品还有内燃机、小汽车和飞机 B . 法国巴黎世博会上与电有关的展品是瓦特发明的 C . 两次世博会的展品都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D . 表中所列世博会展品是新发明和技术革新的产物
12、1945年5月8日,德国正式签署无条件投降书,欧洲战事结束。同年8月上旬,苏联履行其在某次国际会议上的承诺,出兵中国东北和朝鲜,参加对日作战。该国际会议是(   )
A . 巴黎和会 B . 开罗会议 C . 雅尔塔会议 D . 万隆会议

二、综合题(共3小题)

1、材料解析题

中国古代的制度构建和政策实行既反映了时代特色,又蕴含着国家治理的政治智慧。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以前的中国,只可说是一种封建的统一。直到秦朝,中央方面才有一个更像样的统一政府,而其所辖的各地方,也已经不是封建性的诸侯列国并存,而是紧密隶属于中央的郡县制度的行政区划了。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二:经“文景之治”,武帝时国力上升,在调整、限制、打击王国势力的过程中,郡县制逐步成为汉国家结构的主体,也正是在这个基础上,汉武帝从政治、经济、文化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汉帝国走向强盛。

——摘编自卜完群《春汉之际国家结构的演变》

材料三:隋唐时期把平等竞争机制引人选官制度,向社会各阶层人士能开了入仕的大门。

——摘编自张国安《中国古代文官选拔制度及其现代借鉴》

材料四:明太祖朱元璋全面改革官制简表

材料五:在统治大一统国家的民族地区方面,清朝积累了不少经验。在西藏地区,清廷的统治者们创新管理模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逐步加强了对西藏地区的有效管辖。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更像样的中央政府”中负责监察事务的官衔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朝“郡县制度”的实行有何历史意义?
(2)列举材料二中汉武帝“调整、限制打击王国势力”的措施。为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在思想文化上采纳了董仲舒的什么建议?
(3)材料三中的“选官制度”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该选官制度的创立有何历史意义?
(4)阅读材料四,指出材料四表中的“行省”最早出现于哪一封建王朝?写出表中A处指代的相关内容。
(5)根据材料五,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清廷为“加强对西藏地区的有效管辖”而采取的措施一例。
2、探究题某班历史学习兴趣小组以“中国近代以来的屈辱、探索和四个正确选择”为主题开展探究性学习,收集了以下材料和图片,请你参与。

材料一:圆明园之火,烧掉了清统治者因长期闭关而形成的自大心理,当时的一些有识之人,开始把魏源提出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付诸行动,开始了求富求强的洋务运动。

——摘编自凤凰卫视出版中心《世纪大讲堂》

材料二: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知识分子的冲击,与“五四运动”的力度一样,产生了令人震惊的效果。随着无产阶级力量的日益壮大,陈独秀等人积极组建马克思主又小组和马克思学说研究会。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大会在上海召开。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材料三:红军和游击队的存在和发展,以及伴随着红军和游击队而来的成长于四周白色政权中的小块红色区域的存在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并且无疑义地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

——摘自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930年)

材料四:

(1)材料一中的“圆明园之火发生在近代哪一次列强侵华战争期间?请列举"有识之人”在“求富”主张下开办的位于武汉的企业一例。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中华大地上第一次高高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的“知识分子”是谁?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有何历史意义?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红军、游击队和成长于四周白色政权中的小块红色区域的存在和发展”体现出中国共产党探索出了一条怎样的革命道路?
(4)阅读材料四,结合时代背景,写出图1中“社”的全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图2中深圳“一夜崛起”的政策原因。
(5)综合上述材料,结合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和建设实践,谈谈你的认识。
3、材料解析题世界近现代史的发展进程既有以向的进步,又有横向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精神体现在张杨人的个性和维护人的尊严上。当中世纪种秘主义隐退后,探险家出现了,这些地理大发现和新航线的开辟,对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纪录片《世界历史》解说词

材料二:19世纪中期的几十年里,西方扩张的威胁和压力对日本的传统政冶文化形成了致命的挑战。I本的反应从“不分青红皂白地一概敌视,不情愿地承认自身在财富和力量上的劣势”到后来“以夷制夷”,获得了成功。明治维新可以说是日本近代史的起点。

——摘编自张光《明治维新》

材料三:实际上,俄国社会主义者即通常所说的布尔什维克,正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成功地夺取政权,建业起有史以来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府。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四:注重实际的列宁在1921年采取了新的政策。在这一政策下,农民们被准许在公开市场上出售他们的农户品,私人可以经营小商店和小工厂,农民和新商人都能雇佣劳动力,并能保留他们在经营中获得的利润。该政策成功地应付了数年战争留下的直接危机。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五:

(1)阅读材料一,请列举文艺复兴时期“张扬人的个性和维护人的尊严”且以现实人物为主题的绘画作品。结合所学知识,从世界历史整体化发展的角度分析“新航线的开辟”有何影响?
(2)材料二中给日本带来"威胁和压力"的国家通过颁布哪一文献成为了民主共和国?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日本明治时期在增强“自身财富和力量”上采取的具体措施一例。
(3)材料三中布尔什维克成功夺取政权”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四中的“政策”是什么?
(4)阅读材料五,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图中美国制造业生产指数回升的主要原因。写出表中B处指代的相关内容。
(5)冷战结束后,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请你谈谈中国应该如何应对多极化趋势下的机遇和挑战?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湖北省恩施州2020年中考历史真题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