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单元检测试卷

年级: 学科: 类型:单元试卷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5小题)

1、西晋末年至南朝时期北方人口南迁(右图所示),给江南地区带来的重要影响有(   )

①输送了大批劳动力

②改进了农业生产技术

③形成南北分裂的局面

④促进手工业进步和商业的交流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2、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留下了许多璀璨的科学和艺术瑰宝。下列选项中属于东晋王羲之成就的是(    )
A . 独创楷书书法,刚柔兼备,多有异趣 B . 开创了中医临床理论体系,被尊为“医圣” C . 擅长人物画,代表作《洛神赋图》 D . 被尊为“书圣”,代表作有《兰亭集序》
3、这是中国历史上一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它使前秦很快土崩瓦解,东晋统治局面相对稳定。这次战役是(   )
A . 巨鹿之战 B . 官渡之战 C . 赤壁之战 D . 淝水之战
4、“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这表明北魏孝文帝主张(    )
A . 改穿汉服 B . 使用汉语 C . 改用汉姓 D . 与汉人通婚
5、国家统一和民族融合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我国历史曾出现过几次民族融合的高潮,实现民族融合的基本因素是(   )
A . 封建统治者采取促进民族融合政策 B . 少数民族大量的内迁 C . 少数民族统治者采取的汉化措施 D . 各民族之间的长期交往
6、西晋结束了三国分裂局面,统一全国,但是西晋又是一个短命的王朝,导致西晋短命而亡的根本原因是(   )
A . 统治阶级政治上昏庸腐朽 B . 封王争权夺利,爆发“八王之乱” C . 统治者不重视发展生产,经济衰退 D . 匈奴起兵,攻灭西晋
7、历史图片的解读是学习历史的重要能力,如图图片突出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

A . 北方统一 B . 民族融合 C . 中外交流 D . 文化昌盛
8、三国鼎立局面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
A . 三个相对独立的经济区域发展呈均势 B . “吴有长江之险,蜀有崇山之阻”的地理条件 C . 赤壁之战结局的影响 D . 曹操、刘备、孙权都善于用兵
9、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后,各国统治者都重视发展生产,其中蜀汉在丞相诸葛亮的治理下取得的突出成就是(   )
A . 大力兴修水利 B . 发展海外贸易 C . 造船业发达 D . 开发西南地区
10、小明在阅读《晋朝那些事儿》后,对两晋的历史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司马懿建立西晋 B . 八王之乱导致东晋衰落 C . 316年,司马睿建立东晋 D . 420年,武将夺权,东晋灭亡
11、南朝历史始于420年,止于589年,历经四个王朝。南朝是指(   )
A . 我国历史上四个大一统的朝代 B . 我国南方相继出现的四个王朝 C . 我国南、北方并存的四个朝代 D . 我国南方地区并存的四个朝代
12、《史记》记载:“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无积聚而多贫。”《宋书》记载:“江南之为国盛矣……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江南地区发生这种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
A . 南方战乱相对较少 B . 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 C . 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D . 南方文化比北方文化先进
13、设计表格是学习历史常用的方法之一。下表反映了魏晋南北朝时期(   )

农业

麦稻兼作,兴修水利

手工业

丝织业技术进步

青瓷烧制技术高超

城市

建康人口众多,商业活跃

A . 北方经济的恢复 B . 江南地区的开发 C . 北方人大量南迁 D . 三足鼎立的局势
14、王羲之的书法“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在他的名作中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的(   )
A . 《女史箴图》 B . 《兰亭集序》 C . 《水经注》 D . 《洛神赋图》
15、下列关于南北朝石窟艺术的表述,说法正确的是(   )

①继承了秦汉以来的艺术传统 ②云冈石窟是著名代表 ③吸收佛教艺术的优点

A . ①③ B . ①② C . ②③ D . ①②③

二、材料分析题(共3小题)

1、请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魏晋南北朝时期的300多年间,大多处于分裂割据的状态。然而,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伟大精神,继续传承和发展着中华文明,创造出璀璨的科技文化。

请回答:

(1)农业方面,这一时期,北朝贾思勰撰写的农学著作是什么?
(2)科学方面,南朝时在数学、天文、历法和机械制造方面都有重大突破的科学家是谁?
(3)书法方面,王羲之是东晋杰出的书法家,他的代表作是什么,他被后人誉为什么?
(4)从中华民族璀璨的科技文化中,你获得了什么感受?
2、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是较早进行汉化改革的皇帝,他在公元496年,领头把复姓拓跋改为元,从此他的姓名就成了元宏。其他如独孤氏改姓为刘,步六孤氏改姓为陆。当时鲜卑民族改姓达一百多。

——摘自中新网

材料二  “太和改革”由孝文帝亲自设计和主导,基本上取得了成功。一方面是因为改革的大方向是正确的,是先进文化、制度对落后文化和制度的取代;另一方面,孝文帝本人的改革意志和决心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在改革面临保守派阻挠和挑战的时刻,孝文帝始终坚定改革方向不动摇,对破坏改革的势力进行强有力打击,扫除改革障碍,同时他还注意选贤任能,培养改革中坚力量,推动改革持续不断向前迈进。

——摘编自《北京日报》

(1)材料一反映了北魏孝文帝实行的哪一项汉化措施?请你再列举出两项他所实行的其他汉化措施。
(2)因当时北魏孝文帝的年号是太和,这场改革也被称为“太和改革”。这场改革的历史作用如何?
(3)根据材料二,谈一谈北魏孝文帝改革对今天的改革有哪些重要启示?
3、西晋结束了三国分立的局面,实现了短暂的统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三国实力比较表

国名

户数(户)

人口(人)

兵力(人)

约103万

约443万

约60万

约28万

约94万

约10.2万

约52.3万

约230万

约23万

材料二:据《晋书》记载,晋武帝分封诸王,并规定:“诸王以郡为国。邑二万户为大国,置上中下三军,兵五千人;邑万户为次国,置上军下军,兵三千人;邑五千户为小国,置一军,兵千五百人。”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三国中哪一国比较有优势完成统一?最终谁完成了统一?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晋武帝为何实行分封?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晋惠帝的执政有什么特点?他在位期间出现了什么局面?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单元检测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