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5.3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年级: 学科: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4小题)

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20cm,若将蜡烛放在离凸透镜16cm处时,如图所示,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将看到(  )

A . 倒立缩小的实像 B . 倒立放大的实像 C . 无像 D . 正立放大的虚像
2、小军做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将焦距为15cm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度线处,光屏和点燃的蜡烛分别位于凸透镜两侧,调整烛焰中心、透镜中心和光屏中心在同一水平高度,如图。则下列四个选项中,判断正确的是(   )

A . 若蜡烛放置在10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光屏上呈现的是烛焰正立的像 B . 若蜡烛放置在30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光屏上呈现的是烛焰缩小的像 C . 若蜡烛放置在40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光屏上呈现的是烛焰的实像 D . 若要说明照相机的成像特点,可以把蜡烛放置在15cm刻度线处
3、在做“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时,某实验小组所描绘的图象如图所示。图中A、B、C三点分别与蜡烛在光具座上移动过程中的三个位置相对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凸透镜的焦距是 20cm B . 照相机是利用 A 点的成像原理制成的 C . 蜡烛在 C 点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D . 将蜡烛从 C 移到 A 的过程中,所成像逐渐变小
4、小明将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32 cm处,在透镜另一侧距蜡烛50cm处的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则( )
A . 光屏上所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B . 光屏上所成的是倒立、等大的实像 C . 该透镜的焦距f一定满足9 cm<f<16 cm D . 该透镜的焦距f一定满足18 cm<f<32 cm

二、多选题(共2小题)

1、某班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跟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之间关系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 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6cm B . 当u=12cm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放大的像 C . 当u=20cm时成缩小的像,照相机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 D . 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2cm处移动到4cm处的过程中,像先变大后变小
2、如图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蜡烛和凸透镜之间的距离为26cm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该凸透镜的焦距可以是7cm B . 保持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变,换用焦距更小的凸透镜,移动凸透镜可以在光屏上再次出现清晰的像 C . 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只将蜡烛和光屏互换,可以在光屏上得到清晰放大的像 D . 将蜡烛远离凸透镜时,为了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远离凸透镜

三、填空题(共4小题)

1、如图所示,小红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焦距f=15cm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度线处后,应将光屏向      (填“左”或”右”)移动,才能在光屏上观察到烛焰清晰的      (填“正立”或“倒立”)的像。

2、如图所示为小京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装置。他将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30cm刻线处,光屏和点燃的蜡烛分别放在凸透镜的两侧。当点燃的蜡烛放到光具座上零刻线处时,将光屏移动到45cm刻线处就可以在光屏上观察到烛焰清晰的      像(选填:实,虚)由此他推测若固定凸透镜位置不变,将点燃的蜡烛放到光具座上45cm刻线处时,将光屏放到光具座上      cm刻线处就可以在光屏上观察到烛焰清晰的像。他通过实验验证了自己的推测是正确的,则此推测根据      

3、在焦距为5厘米、10厘米或15厘米的凸透镜中选择一个置于光具座的B点处,如图所示。在光具座上将蜡烛、光屏分别置于透镜两侧,调整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与烛焰的中心在      高度,为了使烛焰的像能成在光屏      。将蜡烛置于A点,在CD间移动光屏时,可看到一个清晰的像,则实验所用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厘米。保持蜡烛与光屏的位置不变,为了得到另一种性质的像。可将凸透镜向      移动(选填“左”或“右”)。

4、如图所示,蜡烛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利用凸透镜这一成像规律制成的是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保持透镜位置不变,将光屏移至刻度线85 cm处,蜡烛向      (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方向移动,光屏上能再次成清晰的像,是倒立      的实像.

四、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

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如图1所示,让平行光正对着凸透镜照射,左右移动光屏,直到光屏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测得凸透镜的焦距f=      cm。
(2)如图2所示,保持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左右移动光屏,在光屏上能否得到清晰的烛焰像?为什么?答:            
(3)如图3所示,烛焰能在光屏上形成清晰的像,此像是            的实像。如果此时撤去光屏,人眼在如图所示的位置      (选填“能”或“不能”)直接看到烛焰的实像。
(4)在图3中,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如果蜡烛向左移动5cm,为了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光屏应该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
2、物理兴趣小组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时:

(1)用图甲所示的装置测出凸透镜的焦距为      cm。
(2)图乙是某次实验时观察到的现象,生活中的      (选填“放大镜”、“投影仪”或“照相机”)是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保持凸透镜不动,把蜡烛向左移动一段距离,要想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应该把光屏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一段距离,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实验时,光屏上得到了蜡烛清晰的像,一同学不小心在凸透镜上溅了一个小泥点,则光屏上      (选填“有”或“没有”)小泥点的像或影子。
(4)将近视眼镜片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使光屏远离透镜,又能在光屏上看到蜡烛清晰的像,这说明近视眼镜对光线有      作用。由此可知,在近视眼得到矫正之前,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的      

五、真题演练(共7小题)

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在距凸透镜15cm处得到一个最 小、最亮的光斑,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cm;若将一个物体放在此透镜前40cm处,可在透镜另一侧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      (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
2、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图甲中一束平行光射向凸透镜,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未画出)。

(1)图乙中烛焰在光屏上恰好成一清晰的像(未画出),则该像是倒立、      的实像。
(2)若在图乙中将凸透镜移到55cm刻度线处,则将光屏移动到      cm刻度线处,可以再次看到清晰的像。
(3)若在图乙中烛焰和凸透镜之间放一近视眼镜的镜片,则将光屏向      (选填“左”或“右”,下同)移动才能再次看到清晰的像。
(4)若在图乙中用塑料吸管对准A点沿垂直于纸面方向持续用力吹气,发现光屏上“烛焰尖部”变模糊,则将光屏向      移动,“烛焰尖部”又会变清晰。
3、小明在用蜡烛作为光源完成“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后,发现蜡烛火焰飘忽不定,像与物对比难判定等问题,小明和老师、同学一起对实验装置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创新点如图所示:光具座上凸透镜所在位置为零刻度,数值向左、向右依次增大;在标有均匀格子的面板上制作字母“A”状LED灯替代蜡烛;光屏上标有同样的均匀格子。


(1)请分析创新后实验装置的优点:

①可以直接读出物距以及      

②光屏上成像更清晰、      

③从光屏上可以准确得出像与物的      关系。

(2)完成“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后,还可以更换(或增加)实验器材进行拓展探究,请仿照示例写出两种不同方案。

项目

更换(或增加)实验器材及操作

探究的问题

示例

用黑色纸片遮挡凸透镜的一部分

探究凸透镜没被遮挡部分的成像情况

方案1

      

      

方案2

      

      

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已知凸透镜焦距为10cm.所用光源为新型“蜡烛”(新型“蜡烛”薄且烛焰稳定)


(1)调整好器材后,进行实验,某次实验结果如图1,凸透镜成这种像的条件是       .

将“蜡烛”A从此位置在光具座上逐渐靠近透镜,发现经过图中      位置后,无论怎样调节光屏都无法承接到像,只能透过透镜观察到正立、放大的虚像,如图2.

(2)“蜡烛”移到距透镜二倍焦距处,观察光屏上的像感觉与物等大,请你简述证明像与物等大的办法.(器材足够用)
(3)君妍同学用凸透镜观察书上的字,如图3,她换用不同焦距的凸透镜放在原位置再次观察,发现像发生变化,便萌生了探究凸透镜所成像与焦距关系的想法,请写出需要收集的证据.
5、用如图的装置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烛焰在如图所示的位置时,成像特点与照相机成像特点相同 B . 若将蜡烛移到光具座42cm刻度处时,烛焰所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 C . 若将蜡烛移到光具座30cm刻度处时,烛焰所成的像是等大的 D . 若将蜡烛从光具座30cm刻度处向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时,烛焰所成的像将逐渐变大
6、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小明正确安装并调节实验装置后,各元件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生活中的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工作的;
(2)接着小明在不改变各元件位置的情况下,将原凸透镜更换成一个焦距稍小的凸透镜,发现光屏上的像变模糊,这是在模拟      (选填“近视眼”或“远视眼”)的形成原因;此时,在不改变蜡烛和凸透镜(包括位置)的情况下,要使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      (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
7、如图所示,小明和实验小组同学利用透镜、光屏、蜡烛等实验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物距u/cm

像距v/cm

像的性质

缩放

正倒

虚实

35

14

缩小

倒立

实像

25

17

缩小

倒立

实像

20

20

等大

倒立

实像

16

25

放大

倒立

实像

5

放大

正立

虚像

根据以上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在实验过程中,要使透镜中心、烛焰和光屏中心大致在      
(2)由实验数据可判断,该透镜的焦距约为      cm;
(3)分析实验数据可知,凸透镜成实像时,随着物距的减小,像逐渐      (选填“变大”或“变小”或“不变”),像距逐渐增大;
(4)如果用该实验中的透镜来矫正视力,可以制成      (选填“近视”或“远视”)眼镜。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5.3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