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复习专题:11商鞅变法

年级: 学科: 类型:复习试卷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8小题)

1、对于秦国的商鞅变法,不正确的看法是(  )

A . 秦孝公变法的坚定决心与商鞅大刀阔斧变法的行动相得益彰 B . 假如商鞅没有遇到秦孝公,他的治国才能很可能难以施展 C . 一些旧贵族极力反对变法,说明任何变法都会涉及利益的重新调整 D . 商鞅是杰出的政治家,没有他就没有秦国的变法和强大
2、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最彻底、影响最深远的一次变法。下列有关商鞅变法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变法代表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  ②“奖励军功、按功授爵”是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  ③改革措施体现了法家思想  ④商鞅被杀说明改革违背了历史发展潮流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③④
3、商鞅变法后的秦国,一个农民如果想获得爵位,最好的办法是(    )

A . 多生产粮食布帛 B . 当兵建立军功 C . 大力开垦荒地 D . 去经商发财
4、对商鞅变法历史作用的评价不准确的是(    )
A . 秦国的经济得到迅速发展 B . 秦国很快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 C . 军队战斗力显著提高 D . 使秦国成为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5、《史记·商君列传》记载:“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这段话反映的核心主张是(    )
A . 顺应时代发展进行改革 B . 遵循先代旧制保持稳定 C . 加强思想控制禁锢思想 D . 强化专制统治维护集权
6、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盛的诸侯国,主要原因是(    )
A . 铁制农具的使用 B . 实行商鞅变法 C . 牛耕的推广 D . 重视水利工程建设
7、公元前361年,秦孝公即位,由于国力不强,受到各诸侯国的歧视,痛感脸面尽丢。为此,秦孝公(   )
A . 开创分封制 B . 任用商鞅变法 C . 任用管仲为相 D . 提出“尊王攘夷”
8、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蒙恬被封为将军,后因打败齐国有功,被拜为内史(秦朝京城的最高行政长官)。这主要得益于商鞅变法规定(    )
A . 鼓励耕织 B . 确立县制 C . 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D . 奖励军功,按功授爵
9、造成“商君虽死,秦法未败”现象的最根本因素是(    )
A . 变法迎合从诸侯割据走向全国统一的必然趋势 B . 变法顺应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历史潮流 C . 变法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需要 D . 变法有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
10、钱穆在《国史大纲》中写道:“商鞅……亦严行以军功代贵族之新法……以前是贵族任战士,现在是战士为贵族。”材料中“以军功代贵族之新法”起到的作用是( )
A . 加强了对地方的管辖 B . 增强了国家经济实力 C . 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D . 健全了国家法律制度
11、秦惠文王下令逮捕商鞅,商鞅逃亡途中投宿旅店遭到拒绝。店主说商君定有法律,谁让没有凭证的人住宿,就要连坐,商鞅因此无可奈何。这个“作法自毙”的故事,说明了( )
A . 变法违背民意 B . 变法深入贯彻 C . 变法遇到阻力 D . 变法宣告失败
12、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在秦国确立了( )
A . 井田制 B . 土地私有制 C . 王位世袭制 D . 科举制
13、《史记·商君列传》记载:“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这反映了商鞅变法( )
A . 鼓励耕织,发展经济 B . 严明法度,稳定社会秩序 C . 确立县制,便于国家管理 D . 奖励军功,富国强兵
14、对题图所示秦国有关信息,理解正确的是(     )

     

A . 商鞅变法成效显著 B . 分封制基本瓦解 C . 诸侯混战破坏经济 D . 改革图强成为风潮
15、《战国策·秦策一》记载:“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材料说明商鞅变法成功是因为(    )
A . 秦孝公支持 B . 人民群众支持 C . 商鞅公正无私 D . 顺应时代潮流
16、下列关于商鞅变法的内容,叙述错误的是(    )
A . 确立郡县制 B . 统一度量衡 C . 禁止私斗 D . 实行土地私有
17、某班同学讨论“商鞅变法的失败与成功”时产生了不同意见。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商鞅变法顺应了历史潮流,值得肯定 B . 商鞅变法有利于秦国的富强 C . 商鞅最后被杀了,所以变法是失败的 D . 商鞅变法为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8、在秦国逐渐强大并实现统一六国的道路上,起到推动作用的历史人物有(    )

①孔子    ②商鞅    ③李冰    ④嬴政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④

二、判断题(共4小题)

1、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始皇的支持下进行变法以求富国强兵。
A . 正确 B . 错误
2、商鞅变法后,秦国逐渐成为七国中实力最强的国家。
A . 正确 B . 错误
3、战国时期各国通过变法,封建制度逐步建立起来,我国封建社会形成。
A . 正确 B . 错误
4、一些旧贵族极力反对商鞅变法,说明任何改革都不会一帆风顺。
A . 正确 B . 错误

三、填空题(共4小题)

1、商鞅变法主要内容: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富国措施是      ,强兵措施是      ,加强中央集权措施是      ,改变了社会性质的措施是      

2、六国之间南北联合,共同抗       ,称为“       ”。秦利用六国间的矛盾,       ,各个击破,称为“       ”。

3、公元前年,商鞅在支持下变法,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

4、战国时期变法最彻底的是      国的商鞅变法。公元前      年,秦朝建立。

四、材料分析题(共4小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摘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二:

材料三: 从商鞅变法到秦始皇即位前的109年间,秦军同六国共交战65次。

(1)材料一这句话是谁说的?表明他什么思想?

(2)材料二所反映的是他的哪一项变法措施?

(3)结合以上三则材料和所学知识,说说商鞅变法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2、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战乱频繁,相互杀伐,为了避免被吞并的命运,为了称雄诸侯,各国先后开展了一系列社会变革,其中最彻底的,就要数商鞅变法了。

材料二: 他被任命为左庶长,以颁布《垦草令》为起端,先后两次推行变法。内容主要包括:废井田,开阡陌实行土地私有制;推行小家庭制度,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统一度量衡;等等。

材料三: 随着秦孝公的去世,新继位的惠文王为了稳固自己的统治,把商鞅抛出来以缓解社会各界的积怨……商鞅虽然被处死,但其变法措施仍得以延续。

                                                                                                                                                      以上材料均摘自《商鞅变法:不为人关注的另一面》

(1)“商鞅变法”的目标是什么?

(2)材料二是商鞅变法的内容。请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措施。

①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措施

②提高军队战斗力的措施

(3)根据材料三分析,导致“商鞅……被处死”这一悲惨结局的原因是什么?你认为商鞅变法的主要不足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我们今天的改革应注意什么问题?

3、某校初一历史兴趣小组开展“商鞅变法”专题学习,请你参与下列活动。

材料一: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而亡”。

——摘编自《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为了富国强兵,对本国的政治、经济制度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商鞅在秦国的变法。

——摘编自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三:“商君为法于秦,战斩一首赐爵一级,欲为官者五十石”“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

——摘编自《汉书》

材料四:对商鞅变法的评价,两位同学(图所示内容)产生了分歧。

(1)根据材料一,指出“卫鞅”说服秦孝公所引用的两个成功的历史人物。

(2)根据材料二,指出商鞅变法的目的。

(3)根据材料三,概括商鞅变法后秦人尚武的原因。

(4)你认为商鞅变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

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原文大意:在这个时候,是商鞅辅佐他……于是秦国人毫不费力地取得了黄河以西的大片土地。

材料二:法令规定,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奖励军功,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材料三: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强盛的封建国家。

(1)以上材料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材料一中“商君佐之”的“之”指的是谁?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商鞅变法的目的是什么?
(2)结合材料二,如果你是农民,你会最支持商鞅的哪项措施?请说明理由。
(3)材料二的变法措施中反映中央集权的是哪一项?
(4)结合材料三,说说秦国毫不费力取得黄河以西大片土地的原因。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复习专题:11商鞅变法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