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年级: 学科: 类型:期末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共15小题)

1、考古学家在洛阳平原发掘出夏王朝的一座都城遗址——二里头遗址,这里有宫殿建筑群、大型墓葬和手工业作坊,还有平民生活区和墓葬群。二里头遗址反映了夏朝(    )
A . 经济繁荣,百姓安居乐业 B . 国君宫殿规模宏大 C . 阶级分化和等级界限 D . 国君与平民平等生活
2、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其使用多种造字方法,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其中用图形、线条把物体的外形特征勾画出来的造字方法是(   )
A . 指事字 B . 象形字 C . 会意字 D . 形声字
3、齐桓公采纳管仲的建议,改革内政,发展生产,训练军队,使齐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大为提高;齐桓公还打着“尊天子,攘四夷”的旗号,号令诸侯,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这段话说明了齐桓公称霸的(   )
A . 原因 B . 经过 C . 结果 D . 影响
4、“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与此水利工程相关联的信息是(   )

①灵渠   ②秦国   ③漓水   ④都江堰   ⑤李冰

A . ①②④ B . ②③⑤ C . ①③⑤ D . ②④⑤
5、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是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下列对于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社会处于大动荡、大变革的时期 B . 各学派希望用自己的学说解决社会问题 C . 各学派著书立说,希望统治者统一思想 D . 各学派在思想上、政治上的观点不同
6、对如图这场起义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这场起义的领导者是陈胜和吴广 B . 揭竿而起的革命首创精神永载史册 C . 推翻了秦朝统治,打击了地主阶级 D . 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7、西汉文帝和景帝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社会安定,国力增强,史称其统治局面为“文景之治”。下列属于文景之时采取的措施是(   )

①提倡以农为本,把田赋降到三十税一 ②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严刑苛法 ③让士兵还乡务农,释放奴婢为平民 ④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

A . ①②④ B . ①③④ C . ①② D . ②③④
8、有人说“东汉王朝就是在外戚与宦官的打来斗去,皇帝像走马灯似的换来换去的过程中走向灭亡的”。这句话描述的历史现象是(   )
A . 东汉皇帝寿命短 B . 东汉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C . 东汉存在时间短 D . 东汉争夺帝位斗争激烈
9、《汉书・张骞传》载:“然骞凿空,诸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以为质于外国,外国由是信之。”材料中把张骞出使西域的举动称之为“凿空”,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 . 张骞承担使命,被称为博望侯 B . 张骞因出使西域被当做人质扣押 C . 张骞出使西域,得到各国信任 D . 张骞开通丝绸之路,打通了中西方的交往通道
10、司马迁写作历史前,游历各地,搜集民间传说,考证文献记载,辨别文献真伪,在此基础上“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完成《史记》的著述。这表明司马迁著史(   )
A . 坚持“有闻必录”原则 B . 轻视文献记载的价值 C . 忽略实地考察的真实性 D . 注重搜集鉴别历史材料
11、下表描述的中国古代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是(   )

统帅

周瑜——曹操

兵力对比

5万——20万(号称80万)

结果

曹操失去了在短时间内统一全国的可能性

A . 巨鹿之战 B . 官渡之战 C . 赤壁之战 D . 淝水之战
12、230年孙权派卫温率船队到达台湾夷洲,即今天的台湾。台湾当时称(   )
A . 流求 B . 夷洲 C . 琉球 D . 澎湖
13、下列对西晋短期而亡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西晋的大地主在治国方略上缺乏雄才大略 B . 晋惠帝昏庸无能,统治阶级在生活上极为腐化 C . 地方上的“八王之乱”推翻了西晋政权 D . 内迁各族的少数民族反抗西晋的民族压迫
14、他被后人称为“书圣”,集书法之大成,自成一家,影响深远,该图中的作品反映了他所使用的字体是(   )

A . 篆书 B . 隶书 C . 楷书 D . 行书
15、小明暑假跟随某旅行社去参观了世界三大石窟之一的——云冈石窟,他去的地方应该是(   )
A . 河南洛阳 B . 山西大同 C . 陕西西安 D . 甘肃敦煌

二、简答题(共18分)(共1小题)

1、识读地图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它能帮我们构建历史时空概念。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一 春秋争霸形势图

  图二 战国形势图

  图三 秦朝形势图

图四 西晋内迁少数民族分布图

(1)根据图一、图二信息,从图一到图二发生了什么变化?
(2)根据图三信息,写出秦朝的相关史实。

秦的都城:  秦统治地方的制度: 秦的疆域南达: 

(3)概括从图一到图三历史发展的趋势。
(4)西晋时期迁入山西境内的少数民族有哪些?他们的内迁带来哪些影响?

三、材料解析题(共30分)(共1小题)

1、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法及太子,黥劓其博。斯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

——《战国策·秦策一》

材料二  “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 《汉书》记载:(武帝)下推恩之令,使诸侯王得分户邑以封子弟,不行黜陟(chuzhi废除、取消),而藩国自析。自此以来,齐分为七,赵分为六,梁分为五,淮南分为三……

材料四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步出夏门行》

材料五  材料三 魏主欲变北俗,引见群臣。……帝曰:“夫名不正、言不顺,则礼乐不可兴。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已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已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

——《资治通鉴》

(1)从材料一看,商鞅变法产生了什么效果?变法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中包含了秦始皇巩固统一的哪些措施?这些措施对国家的发展有什么重要意义?
(3)材料三反映了汉武帝治理国家的哪一措施?列举他在经济、思想上巩固大一统的措施。
(4)材料四诗中曹操表达了自己的雄心壮志,为实现远大理想他做了怎样的努力?
(5)结合材料五,概括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其作用。
(6)综上所述,你认为这些政治家们在治理国家的过程中有何共同之处?

四、探究题(本题共22分)(共1小题)

1、学习历史要注重史料实证,让我们追寻历史足迹,完成下面学习任务。
(1)任务一 【史料追寻历史史实】

①根据下面“史料1”示例,结合史料3、4内容,完成有关推论。

史料1发现:一些粗糙石器,炭屑和烧骨

推论:元谋人能够制作工具,知道使用火

史料2   发现:  推论:

史料3   发现:  推论:

②根据下面“丝绸之路上交往的物品”示意图,概括丝绸之路上贸易交往的特点,并简述丝绸之路的作用。

(2)任务二 【材料研读历史史实】

阅读方框内史料,说明当时南方出现这种情形的原因是什么?

(3)任务三 【归纳总结历史规律】

概括古代促进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