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复习专题:08 戊戌变法

年级: 学科: 类型:复习试卷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24小题)

1、清朝末年,有位思想家主张:“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废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该思想家是(   )
A . 李鸿章 B . 梁启超 C . 孙中山 D . 袁世凯
2、戊戌变法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由传统走向近代的系统方案,倡导博爱、平等、自由、人权,这些思想观念并没有因变法失败而消失,相反更加深入人心。体现在变法( )
A . 推翻了顽固派的统治 B . 使中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C . 挽救了中华民族危机 D . 对中国社会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3、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改革,也是一次启蒙运动,在促进中国社会近代化的进程中起了重要作用。下列内容与之相关的是(     )
A . 师夷长技,自强求富 B . 裁撤冗官,维新改良 C .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D . 民主科学,反对孔教
4、19世纪末,康有为、梁启超等人领导了(   )
A . 洋务运动 B . 戊戌变法 C . 辛亥革命 D . 新文化运动
5、“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自此开展自上而下的全方位改革。中国近代文教事业的各门类兴起,几乎都可以在戊戌变革中找到源头。”戊戌变法中与材料联系最密切的措施是(    )
A . 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 B . 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C .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 D . 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
6、制作学习卡片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基本方法。如图所示这张学习卡片记录的历史事件是(   )

A . 洋务运动 B . 百日维新 C . 公车上书 D . 辛亥革命
7、他用“物竞”、“天择”的道理告诫世人要关注国家的命运和民族的前途,他用这书著作的思想敲起了祖国危亡的警钟,宣传了变法维新的道理。这里的“他”及“著作”分别是(   )
A . 严复  《天演论》 B . 李大钊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C . 郑观应  《醒世盛言》 D . 魏源  《海国图志》
8、“壮飞(谭嗣同号)不复飞矣,(康)有为安有为哉?”无量头颅无量血,可怜购得假共和。”上述说法反映出的历史事实表明(    )
A . 中华民族危机日益严重 B . 改良和革命都能推动社会进步 C . 革命比改良更能有效改造中国政治 D .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没有能力完成历史任务
9、“皇上若决定变法,请先举三者。大集群臣于天坛太庙,或御乾清门,诏定国是,躬申誓戒,除旧布新,与民更始。”材料应来自(    )
A . 康有为的上书 B . 曾国藩的奏折 C . 林则徐的文稿 D . 张之洞的家书
10、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一代代先进的中国人不懈的追求。有一段诗文写道:“匆匆来去的‘现代化’运动,在菜市口的刑场上画上了休止符。历史在这里沉思,世纪末的落日,王朝的落日。”这段诗文记录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
A . 洋务运动失败 B . 太平天国运动战败 C . 戊戌变法运动失败 D . 义和团运动失败
11、1898年,居住在北京城的居民能见到的历史事件是(    )
A .   新文化运动 B . 宣统帝退位 C . 戊戌变法 D . 北平和平解放
12、他积极宣传维新变法,指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他是(    )
A . 邓世昌 B . 梁启超 C . 孙中山 D . 陈独秀
13、唐德刚在《从晚清到民国》中指出,“康有为是近代中国现代化运动这场接力赛中,第一个接棒跑其第二段的短跑健将”。康有为在“第二段”的主要活动是(   )
A . 师夷长技,自强求富 B . 力陈变法,推行维新 C . 废除帝制,建立民国 D . 宣传科学,批判礼教
14、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说:“欲自强,必先致富;欲致富,必首在振工商,必先讲求学校,速立宪法,尊重道德,改良政治。”他强调的是(   )
A . 学习西方的技术 B . 西方的学校教育 C . 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 D . 学习西方的制度
15、康有为在《上清帝第六书》中写道:“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这段话代表着维新派的共识是(   )
A . 只主张要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 B . 只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C . 既学西方科技,又学西方制度 D . 通过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
16、梁启超提出:“三代(夏商周)以后君权日益尊,民权日益衰,为中国致弱之根源。”其意图是(    )
A . 振兴洋务 B . 倡导变法 C . 批判孔教 D . 维护共和
17、1895﹣1898年,中国民间新增报刊约六十家,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报刊(见如表),主要传播的思想主张是(    )

主笔(创办人)

报刊名称

梁启超

《时务报》

严复

《国闻报》

康有为

《强学报》

A .  自强、求富 B . 三民主义 C . 民主、科学 D . 变法图强
18、1898年6月11日,清政府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实行变法,其中在文教方面“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 清政府在百日维新期间决定创办的新式学堂是(    )
A .   福州船政学堂 B . 北洋西学堂 C . 南洋公学 D . 京师大学堂
19、有人对近代中国部分著作和报刊中“民主”“共和”两个关键词出现的频率进行统计发现,1893﹣1898年“民主”出现的频率远远高于“共和”的频率。这一现象反映了(    )
A . 同盟会忽视了在国内的思想宣传 B . 民主自由平等的思想已深入人心 C . 维新变法思潮成为新思潮的主流 D . 顽固保守势力阻碍新思想的传播
20、维新变法期间,湖南是“全国最富朝气”的维新省份,湖南维新变法的代表人物是(   )
A . 曾国藩 B . 左宗棠 C . 梁启超 D . 谭嗣同
21、《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后,群情激愤。正在参加会试的康有为、梁启超等,联合各省参加会试的举人,上书光绪帝,请求变法。材料叙述的是中国近代历史上著名的(  )
A . 虎门销烟 B . 公车上书 C . 洋务运动 D . 义和团运动
22、“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以谭嗣同为代表的“戊戌六君子被捕遇害,缘于他们参与了(   )
A . 百日维新 B . 义和团运动 C . 新文化运动 D . 五四运动
23、1895年,维新派创办报刊宣传变法,其中北方最有影响的报纸《国闻报》以“通上下之情,通中外之故”为目的,号召变法图强。其创办者是(   )
A . 谭嗣同 B . 严复 C . 梁启超 D . 康有为
24、如图是戊戌变法期间各地创办的重要报纸,其宣传的主流观点应当是(   )

A . 有田同耕 B . 自强求富 C . 维新变法 D . 三民主义

二、判断题(共4小题)

1、1895年春,康有为、梁启超等联合在京的举人,上书光绪帝,反对议和,请求变法。史称“百日维新”。
A . 正确 B . 错误
2、谭嗣同、杨锐、梁启超、康有为、康广仁、刘光第在戊戌变法失败后英勇就义,被后人称为“戊戌六君子”。
A . 正确 B . 错误
3、公车上书没有达到目的,但曾国藩和梁启超等为救亡图存掀起的维新变法运动就此拉开了序幕。
A . 正确 B . 错误
4、“那是一个风云激荡的世纪。世纪末的那个多事之秋,落日的紫禁城里突然热闹起来。几个读书人呼号:‘变亦变,不变亦变’。”在读书人的呼吁下,皇帝“不甘作亡国之君”,进行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
A . 正确 B . 错误

三、改错题(共2小题)

1、《马关条约》的签订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此后,在维新派的努力下,光绪皇帝为促进资本主义在中国的发展也公开支持维新变法,并发布了一系列变法法令,从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展开变革.但是变法运动引起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势力的恐慌,他们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捕杀了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六名维新派领袖,轰轰烈烈的戊戌变法运动最后遭到失败。
有三个错误,请找出来。

错误:       理由:       

错误:       理由:       

错误:       理由:       

2、林则徐领导的“公车上书”拉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错误:      

改正:      

四、材料分析题(共3小题)

1、近代中国,每一个探索救亡图存的中国人,都不会忘记当年在深重的民族危机中用生命唤醒东方睡狮的爱国志士们!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95年春,乙未科进士在北京考完会试,等待发榜。《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突然传至,在北京应试的举人群情激愤。他们联名上书光绪帝,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图强。台籍举人更是痛哭流涕。

材料二: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训练新式军队等。

材料三:……那个烦闷的夏季,又一次见证了旧制度的腐朽。刽子手挥刀砍下了六颗爱国者的头颅,也砍断了所有试图通过改良实现救国自强的人们的幻想。谭嗣同从容赴死,他认为国家不昌盛是因为还没有人为变法救国而流血。戊戌变法被扼杀了,但“六君子”的鲜血没有白流。

(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这一事件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2)指出材料二中哪些内容最能够促进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哪些内容促进了中国人民的思想解放、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如何理解“戊戌六君子被扼杀了”,“但‘六君子’的鲜血没有白流?”
(4)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中国近代化的探索给你什么有益启示?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98年,顽固派教训康有为说:祖宗之法是不能变的!康有为应辩道:祖宗之法是用来治理祖宗之地的,时代变了,祖宗之法非变不可!

材料二:康有为求学之初,就特别留心中国政治制度的沿革和各种经世之学。他到过香港、上海,看见西洋人地方行政整齐,觉得这种行政必有文化思想的背景和渊泉。

材料三:维新变法运动失败了,但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在那个时期的新式学堂和开设西学的书院里,出过黄兴、蔡锷等民主革命的风云人物;而随之兴起的学会,为广开民智介绍了西方的科学知识,这些知识在近代中国几乎必然地会转化为政治力量;维新人士还提出了“论白话为维新之本”的主张,早了胡适20年,可以说,后来的许多进步主张,在戊戌维新的时候都已露出了端倪。

(1)材料中的“祖宗之法”主要指什么?维新派为改变“祖宗之法”所做的努力有哪些?
(2)据材料和材料二,概括指出康有为主张变“祖宗之法”的原因。
(3)据材料三,谈谈你如何理解维新运动在社会上的“思想启蒙”作用。
3、请依据下面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述完整,体现图片内容之间的联系性)

图一签订《马关条约》                 图二 公车上书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复习专题:08 戊戌变法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