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 3.2 熔化和凝固 基础巩固训练
年级: 学科: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熔化和凝固(共8小题)
1、用质量相等的0℃的水和0℃的冰来冷却物体, 的冷却效果较好.因为它在 过程中要 热量.
2、在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中有“北国风光,千里冰封”的词句,其中包含了一种物态变化,这一物态变化的图像是( )
A .
B .
C .
D .




3、冰糖葫芦的制作方法是:将洗净的山楂穿在竹签上,然后将一定量的白糖放入锅中加热,待白糖 (填物态变化名称)为糖浆后,将山楂蘸上糖浆,等山楂上的糖浆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成固态,令人垂涎欲滴的冰糖葫芦就做好了.
4、民间艺人制作“糖画”时,先将糖化为糖浆,再用勺舀起糖浆在光滑的石板上绘制出蝴蝶、鱼等图案,等石板上的糖浆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后就 (填物态变化名称)成了如图所示的栩栩如生的“糖画”。
5、冬天的一场大雪,给交通运输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为了使雪很快熔化,常常看见洒水车在路面上洒盐水,这是因为( )
A . 盐水从雪中吸热
B . 盐水使雪的熔点降低
C . 盐水使雪的温度升高到0℃而熔化.
D . 盐水起化学作用
6、放在温水中的冰块逐渐变小,冰块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 . 凝固
B . 液化
C . 汽化
D . 熔化
7、下列物态变化,需要吸热的是( )
A . 春天,冰雪开始融化
B . 夏天,小草挂上露珠
C . 秋天,树枝蒙上白霜
D . 冬天,湖面覆上薄冰
8、如图所示为“制造云和雨”的实验装置,在一只加少许湿沙子的大烧杯口盖一只盘子,盘里放入一些冰块,用酒精灯给烧杯加热。该过程中没有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 . 凝固
B . 熔化
C . 汽化
D . 液化
二、熔点和凝固点(共10小题)
1、关于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 晶体熔化时吸热,温度不变
B . 晶体和非晶体都有一定的熔点
C . 非晶体熔化时吸热,温度不断升高
D . 非晶体熔化时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2、某种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下图所示,请根据图像回答:
(1)这种物质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2)该物质的熔点是 ;
(3)在第10min该物质是 (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
3、下列物质中全部是晶体的一组是( )
A . 萘、雪花、食盐
B . 铁、玻璃、水晶
C . 松香、蜡、沥青
D . 沥青、海波、水
4、沥青路面在烈日下由硬变软,在这个过程中温度是升高的,说明沥青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5、如图所示是海波和蜡烛的熔化实验图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甲在第6min时是固态
B . 甲在ab段仍然吸热
C . 甲的熔点是44℃
D . 乙是海波
6、某种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这种物质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该物质的熔点是 ℃,熔化的时间是 min。
7、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的熔化实验图象,固体甲第6分钟的状态是 (选填“固态”或”液态”或“固液共存”).由图象可知, 是晶体(选填“甲”或“乙”).它固定的熔点 ℃。
8、在各图中,能正确描述铁锭熔成铁汁过程中温度变化情况的是( )
A .
B .
C .
D .




9、下列各组固体中具有一定熔点的一组是( )
A . 冰、铁、铝
B . 蜡、铝、玻璃
C . 蜡、玻璃、沥青
D . 冰、铁、沥青
10、如图所示,是小李同学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探究某物质变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第6min时的物体处于 状态(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该物质在BC段 (选填“吸收”或“不吸收”)热量。
三、探究固体融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共1小题)
1、某实验小组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冰熔化时的特点。
(1)安装图甲的装置时,应该按照 (选填“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的顺序。
(2)将装有适量碎冰的试管置于烧杯的水中进行水浴加热,其目的是使碎冰 。
(3)如图乙所示,将实验中温度计示数与时间的关系绘制成坐标图像。其中 (选填“AB”、“BC”或“CD”)阶段反映了冰正在熔化,在熔化过程中冰要不断吸热,温度 。
(4)根据熔化过程中的温度特点判断,冰属于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生活中同是这类物质的还有 (写出一种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