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八上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同步检测

年级: 学科: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5小题)

1、下列关于一二•九运动意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 迫使蒋介石放弃了不抵抗政策 B . 宣传了共产党的抗日救国主张 C . 标志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D . 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2、辨析:西安事变发生后应该怎样处置蒋介石?有人主张放蒋,也有人主张杀蒋。下列主张符合中华民族利益的有(    )

①英美等国和宋美龄等人:怕南京政府被亲日派控制,主张和平解决

②南京政府亲日派:以营救蒋为名,力主讨伐张扬

③日本支持亲日派:企图挑起中国内战,扩大了对中国的侵略

④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提出了和平解决的正确方针

A . ①④ B . ②③ C . ①③ D . ②④
3、九一八事变后,在东北组织抗日游击队的主要领导人是(    )
A . 吉鸿昌 B . 杨靖宇 C . 佟麟阁 D . 赵登禹
4、“西北各将领及数十万士兵忍无可忍思发为义举,在张副司令杨主任领导之下实行对蒋介石兵谏,促其醒悟,今晨黎明本市枪声即因此而起,张扬与各将领并就救国主张,通电全国,清算十年来之错误国策”材料反映的是(    )
A . 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的目的是逼蒋抗日 B . 张学良、杨虎城的举动得到了人民的拥护 C . 张学良、杨虎城同意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 D . 西安事变在中国共产党的积极参与下和平解决
5、“东北人民更陷入水深火热的亡国惨痛之中,马占山率部在嫩江桥抵抗多日,终因孤立无援而失败,成为民众心目中的抗日英雄。各族民众相继组织抗日义勇军,奋战在白山黑水之间。”这段材料表明(    )
A . 中国人民开始了艰苦卓绝的抗战 B . 国民政府对日采取不抵抗的政策 C . 日军加强对广大占领区的经济掠夺 D . 学生运动揭露了日本侵略者的阴谋
6、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到来的历史事件是(    )
A . 一二•九运动 B . 五四运动 C . 国共合作宣言发表 D .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7、西安事变爆发后,有人主张将蒋介石“交付人民审判”,但中共中央认为应争取国民党亲英美派接受“停止内战、共同抗日”的主张,为此制定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这表现出中国共产党(   )
A . 消除了与国民党的矛盾 B . 以民族利益为重的伟大胸怀 C . 开始组建东北抗日联军 D . 努力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8、毛泽东在1935年12月27日指出“党的基本的策略任务是什么呢?不是别的就是建立广泛的民族统一战线”。以上材料中“民族革命统一战线”的任务是( )
A . 推翻清朝统治 B . 打倒北洋军阀 C . 抵抗日本侵略 D . 争取和平
9、2017年1月,教育部下发重要文件《关于在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函》,将“八年抗战”一律改为“十四年抗战”。“十四年抗战”开始于(    )
A . 九一八事变 B . 七七事变 C . 西安事变 D . 华北事变
10、从九一八事变后开始的局部抗战到最后取得胜利长达14年的时间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为抗战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其初步形成的标志是( )
A . 东北抗日义勇军的建立 B . 国民党发表《国共合作宣言》 C .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D . 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
11、1936年12月14日美国《民生讲坛报》评论道:“张学良此次行动,适足以肇害中国,而西方各国在远东保有利益者,亦为之感觉不安矣。”此次行动指的是(  )
A . 宣布东北易帜,服从国民政府。 B . 发动西安事变,扣押蒋介石。 C . 签署卖国条约,出卖国家权益。 D . 主动围剿红军,积极反共。
12、“九一八事变”后,何香凝将自己的裙子送给蒋介石,并在裙子上赋诗一首“枉自称男儿,甘受敌人气。不战送山河,万世同羞耻。……”诗中的“山河”主要是指(   )
A . 东北地区 B . 华北地区 C . 平津地区 D . 华东地区
13、在看完电影《西安事变》后,你马上会联想到的人物是(   )
A . 张学良 杨虎城 B . 张学良 叶挺 C . 叶挺 贺龙 D . 陈独秀 蒋介石
14、“全中国的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抗战通电的发表,说明当时中国共产党致力于(  )
A . 组建东北抗日联军 B . 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C . 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D . 发动百团大战
15、日本陆军中将花谷正在《“满洲事变”是这样策划的》中写道:“在北大营,一无所知的中国军队,多数人还睡在梦乡…黎明时,奉天(沈阳)全部都落在我们手里…”他记载的事件是(     )
A . 七七事变 B . 九一八事变 C . 淞沪会战 D . 武汉会战

二、材料分析题(共2小题)

1、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陕变事起,曾……通电主张一致对外……不图讨伐令忽然而下,值兹强邻压境,国家民族,危在旦夕,方谋解救之不暇,何忍再为箕豆之煎,况汉卿(即张学良,字汉卿)通电各项主张,多位国人所同情者,屡陈不纳,迫以兵谏。绝不宜以叛逆目之。而政府逮加讨伐,宁不顾国人责以勇于对内,怯于对外?”

──1936年12月24日《桂林日报》

材料二:“大义当前,不容反顾,只求于救亡主张贯彻,有济于国家,为功为罪,一听国人之处置。”                    ──张学良、杨虎城通电全国的电文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陕变”是指什么事件?发生于何时?

(2)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张学良发动此事件的目的是什么?

(3)材料一中的“强邻压境”是指哪一个国家?

(4)中共对这次事件的态度如何?派谁来谈判?

(5)这一事件的解决对当时的时局有何影响?

2、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

——蒋介石给张学良的密电

材料2: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我的同胞,还有那衰老的爹娘。

(1)材料1所指日本军队在东北寻衅的背景是什么?
(2)蒋介石发出密电以后中国发生了什么大事?
(3)该事件后,由于张学良执行了蒋介石的命令,结果在中国境内出现了什么情况?
(4)材料2是什么时候流行的歌曲?反映了什么?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历史八上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同步检测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