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复习专题:09 春秋争霸

年级: 学科: 类型:复习试卷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6小题)

1、周平王东迁后,周王室的统治势力大减,所能直接管辖的地区仅在(  )
A . 洛邑一带 B . 阳城一带 C . 镐京一带 D . 亳一带
2、春秋时期,各诸侯国之间的争霸战争主要是为了( )

①争夺土地和人口    ②帮助弱小的诸侯国发展军事力量
③争夺支配其他诸侯国的权力    ④加强与其他诸侯国的联系

A . ①②③④ B . ②④ C . ①③ D . ①④
3、“春秋无义战”是孟子对春秋时期争霸战争的评价。下列与春秋时期争霸战争相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巩固了周王室 B . 给社会带来了灾难 C . 有利于国家走向统一 D . 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
4、关于春秋的争霸战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争霸的背景是周王室日渐衰微              ②目的是为了维护周天子的威信

③争霸的实质是要获取周天子过去的政治、经济特权    ④争霸战争具有两面性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②③ C . ②③④ D . ①③④
5、“平王东迁后,周天子失去了对国家的控制。一些大的诸侯国,纷纷争做霸主。”材料反映的是哪一时期的政治特点(   )
A . 尧舜禹时期 B . 西周 C . 春秋 D . 战国
6、《卧薪尝胆》讲述了春秋时期那位霸主的故事?(   )
A . 齐桓公 B . 晋文公 C . 吴王阖闾 D . 越王勾践
7、春秋时代,社会风雷激荡,烽烟四起,战火连天。春秋霸王串联起了整个春秋时代,他们见证了这数百年的兴衰荣辱。春秋末期,长江流域先后北上争霸的诸侯国是( )
A . 晋国、楚国 B . 吴国、越国 C . 齐国、晋国 D . 楚国、齐国
8、诸侯争霸是发生在春秋时期的一起重大的政治事件。其原因不包括( )
A . 王室衰微,周天子无力控制诸侯 B . 各诸侯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C . 各诸侯国争夺土地、人民财产和政治上对别国的支配权 D . 各诸侯国生态环境的恶化,百姓民不聊生
9、周平王东迁时,尚有百余数量的诸侯国,到战国末期却只剩下齐、楚、秦、燕、赵、魏、韩、卫、中山九个诸侯国。这反映的历史趋势是( )
A . 逐步走向统一 B . 兼并战争不断 C . 秦国实力最强 D . 人民深受灾难
10、很多成语来源于历史故事,“问鼎中原”这个成语来自于(    )
A . 晋楚交战时晋军后退九十 B . 楚庄王向周王室询问鼎的大小轻重 C . 越王勾践送给吴王夫差九只仿制的鼎 D . 战国时期各国争夺九鼎
11、按照西周时的规定,周天子享用九鼎,诸侯只可用七鼎。但春秋时,郑庄公却享用九鼎,以后一些诸侯随之仿效。这反映的主要问题是春秋时(    )
A . 周王室衰微 B . 经济得到发展 C . 发生政治改革 D . 青铜制作工艺进步
12、春秋时期最显著的政治特点是(   )
A . 霸主尊王攘夷,扶助弱小 B . 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C . 争霸战激烈,呈分裂趋势 D . 弱小诸侯依赖周天子
13、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人才辈出,留下许多佳话。我国古代的很多成语就来源于春秋战国时期。下列成语与历史人物对应不正确的一组是( )
A . 退避三舍——晋文公 B . 纸上谈兵——赵括 C . 卧薪尝胆——吴王夫差 D . 问鼎中原——楚庄王
14、史书记载:周平王去世时,丧葬费筹集不出来。继位的周桓王只得派人去鲁国,乞求鲁国出些财物好办丧事。此事说明东周初年(   )
A . 周天子经济上依附于强大的诸侯国 B . 周天子已完全不能对各诸侯国发号施令 C . 诸侯成为霸主,开始左右周天子 D . 诸侯国对周天子已不存在纳贡的义务
15、他任用的丞相叫管仲,“‘尊王攘夷’为口号,第一霸主逞威风”。上述材料中的“他”是(   )
A . 齐桓公 B . 晋文公 C . 楚庄王 D . 越王勾践
16、春秋时期各诸侯国之间不断战争,其主要目的是(   )
A . 尊崇周天子 B . 吞并其他诸侯国 C . 称霸中原,号令天下诸侯 D . 抵御少数民族的侵扰

二、判断题(共5小题)

1、齐桓公成为了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他任用伊尹为相,通过改革,使齐国国富兵强。(  )

A . 正确 B . 错误
2、春秋时期著名的霸主有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等。

A . 正确 B . 错误
3、晋文公率领军队在城濮同楚国交战,晋国获得了胜利,晋文公一跃成为了新的霸主。
A . 正确 B . 错误
4、春秋战国时期由兼并战争发展到争霸战争,社会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人民渴望实现统一。
A . 正确 B . 错误
5、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这一时期社会处于急剧动荡状态,维系周王室的各种制度不断遭到破坏崩溃。
A . 正确 B . 错误

三、填空题(共4小题)

1、春秋时期著名的霸主有等,史称“”。

2、春秋时期的社会处于动荡的状态,      制逐步瓦解。      东迁后,周王室的统治力大减,直接管辖的地区仅在      一带。诸侯国不再听从王命,各自为政。周王室甚至要依赖      的经济支持。周王室地位下降,大的诸侯势力崛起,竞相      ,操控政治局面,实际上取代了      的地位。

3、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是,他对内整顿朝政,对外以“”为号召扩充疆界。
4、他辅佐国君,尊王攘夷,成为春秋第一霸。      

四、材料分析题(共5小题)

1、材料论述题。

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

(1)材料中的“方伯”指一方诸侯之长,春秋时期国家处于什么状态?
(2)有人说,春秋时代的争霸战争给人们带来了战乱,对社会化起了破坏作用延缓了历史的发展。也有人说春秋时代的争霸给社会带来了种种灾难,但也使社会在战斗中发展,推动了历史的发展,你是怎样认为的呢?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平王立,东迁于洛邑,辟(避)戎寇。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诸侯)。

(1)上述材料说的是哪一时期的情况?
(2)根据材料,简述当时的政治局势。
(3)平王东迁洛邑是在哪一年?洛邑是今天什么地方?
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秋时期,人们掌握了冶炼生铁的先进技术。铁器的使用使大规模开垦荒地成为可能,这促进了私田的发展,牛耕渐趋普遍。牛耕技术的发展,与铁器的使用相配合,大大促进着农业生产的发展。

材料二: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

(1)根据材料一分析春秋后期我国农业生产水平大为提高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方伯”指什么?材料一反映了当时哪一社会现象?
(3)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诸侯之间展开争斗对历史造成了哪些影响?
4、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1)桓公是哪个诸侯国的国君?
(2)桓公为什么能霸诸侯,一匡天下?
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对于周来说,正是它所分封的诸侯国最终取代了帝国的荣耀,周的地位甚至连一个小国都不如。失去约束的诸侯之间为了自己的利益开始了争霸的历程,一位当时出生在山东的文人记录下了这一切,他把这本记录历史的书叫作《春秋》。

材料二 历史上的春秋时代,历时近300年,100多个诸侯国竞相争霸,战争不断。表面上看,诸侯国的强弱变迁,乃至霸主的兴替,全部取决于战争。但实际上,战争只是一层表象而已。

(1)春秋时期开始于哪一年?材料一中为什么说“所分封的诸侯国最终取代了帝国的荣耀”?
(2)材料二中提到“霸主的兴替”,请你说出在春秋时期相继出现的主要霸主。
(3)材料二中提到“霸主的兴替,全部取决于战争”,这只是一种表面现象。请你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决定春秋时期霸主兴替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4)试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来评价春秋争霸的影响。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复习专题:09 春秋争霸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