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 1.4 测量平均速度

年级: 学科: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基础题(共6小题)

1、如图所示,一个小物体沿光滑斜面由A点上方从静止开始下滑,在它通过的路径AE分成相等的四段,v1v2分别表示通过AB段、BC段的平均速度,v表示BE段的平均速度,则v1v2与v的关系是(   )。

A . v1< v2< v B . v1= v2< v C . v1= v2>v D . v1< v< v2
2、“测平均速度”实验中已有的器材是小车、斜面、金属片,还缺少的器材是            

根据上图所示,填写下列表格:

通过AB段的时间(s)在AB段的平均速度(m/s)通过BC段的时间(s)在BC段的平均速度(m/s)通过AC段的时间(s)在AC段的平均速度(m/s)
                                    
3、如图所示为“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cm)的斜面顶端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小 B . 小车从A到B的平均速度是 C . 小车从A到C动能不断增加 D . 若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 偏大
4、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测量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时的平均速度:

(1)实验中,应该用      测量小车通过的路程,用停表测量小车运动的时间;
(2)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保持      (选填“很大”或“很小”)的坡度.
5、小张同学所在的学习小组利用学校的标准百米跑道,在体育教师(下图)的帮助下,测某同学进行百米跑的全程平均速率,学习小组安排甲、乙两同学在终点线处进行计时。要求甲同学看到老师的发令枪冒烟瞬间按下秒表的计时按钮,要求乙同学听到发令枪发出的枪声瞬间按下秒表的计时按钮,被测同学冲线瞬间甲、乙两同学同时按下停表按钮,甲、乙两同学一丝不荷地按要求完成了计时工作,最后把两个秒表同时交给了小张,由于疏忽,没有注明图中表A和表B分别是谁计时的。


试问:

(1)表A读数为      秒,表B读数为      秒。
(2)甲同学测得的平均速率为      米/秒,乙同学测得的平均速率为      米/秒。
(3)甲、乙两同学之所以测得的速率不同,其主要原因是      

A.有一块表不准

B.测量读数误差所致

C.两同学的反应时间不同

D.声速远小于光速导致两同学计时起点不同

6、如图,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小木块从斜面A点滑下,AC段的距离为      cm,通过AC段的时间为2s,则小木块在AC段的平均速度为      m/s。


二、提升题(共4小题)

1、如图甲所示,在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让小车从斜面的 A 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并开始计时,分别测出小车到达 B 点和 C 点的时间,即可算出小车在各段的平均速度.

(1)根据实验的原理      ,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小车运动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 对小车运动的各段长度进行测量并分段做了标记,因      (选填“路程”或“时间”)的测量误差较大,需多次测量;
(2)图中 AB 段的距离 SAB=      cm,测得时间 tAB=1.6s,则 AB 段的平均速度vAB=      cm/s;
(3)如果小车过了 B 点才停止计时,则测得的平均速度 vAB会偏      
(4)实验中应多次测量,每次测量时必须让小车从      由静止开始下滑;
(5)BC 段的平均速度 vBC      vAC (填“>”、“<”或“=”);
(6)物体的运动常常可以用图像来描述,图乙中能反映图甲小车运动情况的是      (选填“(a)”或“(b)”).
2、小明利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做测平均速度的实验,若秒表每格为1s(实验中指针没有转过1圈),则该实验中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大小为      m/s;实验中小车通过上半程的平均速度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小车通过下半程的平均速度。

 

3、如下图所示是测量小车沿斜面下滑的平均速度的实验

(1)该实验原理是      
(2)实验中用到的器材除了斜面,小车、米尺外,还需要两种器材是            

(选填:天平、弹簧秤、秒表、石英钟、金属片)

(3)该实验中,选择较      (选填“大”或“小”)坡度的斜面,是为了      
(4)实验时观察到,小车沿斜面顶端下滑到斜面底端的运动是      直线运动(选填“匀速”或“变速”)。
4、如图所示,在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并开始计时,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算出小车在各段的平均速度。

(1)根据实验的原理      ,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小车运动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      (选填“较大”或“较小”);
(3)图中AB段的距离sAB      cm,测得时间tAB=1.6s,则AB段的平均速度vAB      cm/s;
(4)根据实验情景推断vAB      vBC(填“>”、“<”或“=”)。

三、中考演练(共2小题)

1、小明同学用如图1的装置研究小车在斜面上的运动。他将小车从坡顶A处静止释放,测出小车从A滑到坡底C处的时间t1=2.6s;再次将小车从A处静止释放,测出小车从A滑到中点B处的时间t2=1.8s。


(1)通过小明的测量数据可以判断,小车在前半程的平均速度      全程的平均速度。(选填:大于、等于、小于)
(2)小明想测量小车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后半段的平均速度,他应该将小车从      处静止释放,并在B处开始计时,在C处停止计时。(选填:A、B)
(3)物体运动的情况还可以通过另一种办法即时测定、显现出来。位置传感器利用超声波测出不同时刻小车与它的距离,计算机就可以算出小车在不同位置的速度(如图2)。屏幕图象如图3所示,横轴为时间,纵轴为速度,通过图象可以看出小车在斜面上滑下时是      (选填:匀速、加速)运动的;小车到达坡底时的速度为      m/s。
2、小王在“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他已经从实验室借到的实验器材有:小车一辆、秒表一块、长木板一块、小木块一块。

(1)他为了完成该实验,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有      
(2)为了方便计时,应该使斜面的坡度      (选填“较大”或“较小”)
(3)经测量,S1=0.9m,S2=0.4m,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的过程中,秒表记录如图所示,则小车在S3上的平均速度是      m/s。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 1.4 测量平均速度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