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复习专题:01 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年级: 学科: 类型:复习试卷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5小题)

1、下列有关北京人的说法,哪一项尚未被考古研究证实?(    )
A . 制作石器的技术比较成熟 B . 结成群体生活在一起 C . 已经掌握钻孔和磨制技术 D . 用火烧烤食物、照明
2、据《韩非子》记载,“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在这种自然环境下,远古人类要生存,最需要的是(    )
A . 学会制造工具 B . 过群居生活 C . 学会狩猎 D . 学会烧烤食物
3、下列有关我国境内远古人类及生活情况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元谋人已知道使用火 B . 北京人使用打制石器 C . 山顶洞人有爱美意识 D . 北京人已会建造房屋,种植粮食
4、从如图图片中可以获得的历史信息有(    )

①山顶洞人已懂得钻孔技术

②山顶洞人有了审美观点

③山顶洞人已掌握磨光技术

④山顶洞人是我国最早原始居民

A . ①② B . ①②③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③④
5、观察下面的示意图,判断“北京人”应在的位置是(   )

A . A B . B C . C D . D
6、一位历史爱好者在游览一处我国远古人类遗址元谋人遗址时整理了一些资料,下列选项的表述不符合这处古人类遗址的是(    )
A . 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B . 它因发现于云南元谋县而得名 C . 这处遗址的居民已会种植庄稼 D . 这处遗址的居民会使用火
7、考古工作者制作完成“北京人复原头像”(如图)的主要依据( )

A . 周口店的自然环境 B . 遗址中的打制石器 C . 北京人头盖骨化石 D . 北京人生活想象图
8、在学完《中国早期的人类代表》一课后,同学们开展了模仿“北京人生活的一天”的体验活动。在活动的场景中,与史实相符的是(   )
A . 会使用天然火烧烤食物 B . 使用磨制石器 C . 住在干栏式的房子里 D . 会用骨针缝衣服
9、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考古学家在北京人遗址中发现有灰烬、烧石和烧骨等遗存,由此能得出的结论是(    )
A . 北京人已经普遍使用磨制石器 B . 北京人已经掌握了火的使用 C . 北京人已进入了农业种植时代 D . 北京人已普遍使用青铜工具
10、生活在距今约70万﹣20万年间,已经学会使用天然火并保存火种,还学会使用打制石器的古人类是(    )
A . 北京人 B . 元谋人 C . 蓝田人 D . 马坝人
11、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遗址在下图中的位置是(    )

A . ①北京人 B . ②半坡人 C . ③河姆渡人 D . ④元谋人
12、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最具代表性的早期人类有(    )

①元谋人   ②北京人  ③山顶洞人  ④黄帝部落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13、向阳中学某历史研学小组计划暑假实地考察中国早期人类代表﹣﹣北京人的生活遗址。他们应该去的地方是(   )
A . 周口店遗址 B . 半坡遗址 C . 河姆渡遗址 D . 元谋遗址
14、有同学参观旧石器博物馆,他可能看到( )

①元谋人化石     ②山顶洞人化石

③良渚遗址       ④半坡遗址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②④
15、在原始社会,按这种方式组成的比较固定的生产、生活集体叫氏族。这种方式是(   )
A . 种族 B . 血缘关系 C . 地域环境 D . 个人喜好

二、判断题(共5小题)

1、从猿到人的演变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作用,猿和人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会使用工具。
A . 正确 B . 错误
2、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A . 正确 B . 错误
3、我国境内原始人出现的先后顺序是元谋人、北京人、半坡居民和山顶洞人。
A . 正确 B . 错误
4、目前已确认我国境内最早的人类是元谋人。
A . 正确 B . 错误
5、北京人已经会人工取火,他们用火烧烤食物,驱赶野兽。
A . 正确 B . 错误

三、填空题(共5小题)

1、山顶洞人遗址位于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他们生活在距今约前。
2、下图显示的是,生活在距今年前,使用的工具是

3、北京人的生活距今约年。
4、火的使用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进步,北京人已经会使用      ,山顶洞人掌握了      的技术。
5、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是      

四、材料分析题(共5小题)

1、依据下图“北京人头部复原像”和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与现代人的头部相比,北京人的头部有什么特征?这说明了什么?
(2)从春、夏、秋、冬四季中选择一天,想象北京人从早到晚的生活和劳动情况。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

材料二:“在北京人生活的洞穴里,用火遗迹十分集中。灰烬堆积很厚,最后处有6米。”

材料三:“上古之世……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

(1)在材料一所述的险恶环境下,北京人只能过什么样的生活?它生活在哪一流域?
(2)材料二证明了什么?它所证明的史实有什么意义?
(3)材料三反映了原始社会生活的一个什么重大变化?从什么时代开始出现这种现象?
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09年,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元谋县政府完成了修建“东方人类祭祖台”的项目规划和选址工作。祭祖台初步设计高170米,基座是正方形,祭祖台内部由下到上分别为祭奠层、世界珍藏馆和人类博物馆。

材料二:如图

材料三:北京人头盖骨化石的发现,是人类发展史研究的一个里程碑。为人类正确认识自己的由来和历史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被学术界誉为“古人类研究史中最为动人的发现之一。”

(1)你认为材料一中在元谋县修建“东方人类祭祖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祭祖台为什么设计高为170米?
(2)观察材料二的图一,分析北京人的外貌有什么特点?从图二,图三中你能得出哪些信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北京人的发现所产生的重要意义。
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9年12月,在北京房山周口店龙骨山,我国考古工作者发现了北京人的第一个头盖骨化石,后来又发现了5个比较完整的头盖骨化石和200多块骨化石,还有大量的打制石器、动物化石和灰烬。

材料二:见下图。

材料三:上古之世……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

——《韩非子》

(1)材料一说明北京人生活在什么时代?材料中的“动物化石”和“灰烬”说明了北京人食物的来源和吃的方法是怎样的?
(2)材料二中哪一个为北京人使用的石器?它的名称是什么?哪种石器更利于远古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并说明原因。
(3)材料三反映出我国远古人类的生活出现了什么新变化?是从哪一远古人类生活的时代开始出现这种现象的?
5、历史文物的价值在于能够真实地反映当时的历史情境,为后人了解历史提供宝贵的资料。下图所示文物是在我国原始人类遗址中发掘出来的。请你仔细观察下面两幅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片_x0020_2009325682

(1)你知道它们是哪一原始人类曾经用过的吗?
(2)根据这两件文物,你能推测出当时的人们已经掌握了哪些生产和生活的技能吗?说一说你判断的依据?
(3)要进一步探究这一原始人的生活情况,除了从出土文物中可以了解外,还有哪些途径?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复习专题:01 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