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课时练习
年级: 学科: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1、美国学者罗兹·墨菲在《亚洲史》中说:“在许多方面,宋朝在中国都是个最令人激动的时代,它统辖着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创新和文化繁盛期。”下列各项中属于宋朝“创新和文化繁盛”表现的是( )
①出现了最早的纸币 ②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③开创了科举考试制度 ④形成了词创作的繁荣局面
①出现了最早的纸币 ②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③开创了科举考试制度 ④形成了词创作的繁荣局面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③④
2、与中国指南针和火药传入欧洲有关的是( )
A . 西域人
B . 伊朗人
C . 印度人
D . 阿拉伯人
3、被誉为“水手的助手”是我国古代的哪一项重大发明( )
A . 造纸术
B . 指南针
C . 火药
D . 印刷术
4、中国古代有许多重大发明。下列发明按出现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
A . 造纸术、活字印刷术、火药
B . 火药、造纸术、活字印刷术
C . 活字印刷术、造纸术、火药
D . 造纸术、火药、活字印刷术
5、我国古代炼丹家发明的火药很早就应用于军事。下列战争中最不可能使用火药武器的是( )
A . 隋末农民战争
B . 蒙古军队灭金的战争
C . 南宋将领抗金的战争
D . 文天祥抗元的战争
6、如图中的人物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发明家,他的重大发明是( )
A . 指南针
B . 雕版印刷术
C . 活字印刷术
D . 火药武器
7、与雕版印刷相比,活字印刷的优点是( )
A . 印刷量大为增加
B . 印刷时可以套色
C . 印刷质量明显提高
D . 活字可以反复使用
8、我国古代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 . 北宋时,毕昇发明了雕版印刷术
B . 北宋时,制成指南针,并开始应用于航海事业
C . 指南针由印度人传入欧洲,为欧洲航海创造了条件
D . 火药是我国古代炼丹家发明的,火药武器有运载火箭等
9、根据以下四个片段判断:①前身称司南;②宋代时加以改进和完善;③曾在新航路开辟和郑和下西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④被称为“航海的眼睛”。它是 ( )
A . 指南针
B . 印刷术
C . 火药
D . 造船技术
10、宋元时期造船和航海技术有了较大发展,可通往的地区有 ( )
①日本 ②高丽 ③波斯湾 ④印度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③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④
11、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写道:“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材料中的“极为神速”主要得益于( )
A . 北宋城市商业的繁荣
B . 造纸术的重大改进
C . 瓦子的出现
D .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12、虽然历史影视作品是史实的艺术加工,但必须尊重史实,下列情节与史实不相符合的是( )
A . 西汉时有人用纸写字
B . 唐朝人坐着装有指南针的海船航海
C . 在宋元的战争中使用了火炮
D . 清朝人阅读使用活字印刷的小说
13、元朝建立后,陆路和海路交通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开创了中外交通的新局面。元代的陆路向西不能通往( )
A . 波斯
B . 阿拉伯
C . 俄罗斯
D . 东非海岸国家
14、宋元时期,中外海上交通非常发达的原因不包括 ( )
A . 造船技术进步
B . 指南针的发明
C . 海外贸易繁荣
D . 四通八达的驿站
15、英国科学家约瑟称中国15世纪以前的科技成就“使西方望尘莫及并改变了世界面貌”。我国古代“使西方望尘莫及并改变了世界面貌”的科技成就是 ( )
①造纸术 ②黄道婆改进棉纺织技术 ③活字印刷术 ④赵州桥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①④
D . ②④
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
1、通过本课学习,我们了解到宋元时期中外交通发达。回顾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搜集资料,概括汉、唐、宋元时期中外交通的情况。
(2)探究汉、唐、宋元时期中外交通发达的原因。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得宜,所得动以百万计。”——宋高宗
材料二 “元有天下,薄海内外,人迹所及,皆置驿传,使驿往来,如行国中。”
——《元史·地理志》
(1)材料一的这段话是什么意思?宋朝在主要港口设立什么机构来管理海外贸易?这段话说明了什么?
(2)元朝建立了遍布全国的驿站,对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有什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