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聊城市东昌中学2019-2020八年级下学期历史期中试卷

年级: 学科: 类型:期中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本题共计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共25小题)

1、歌曲和口号反映了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状况。 下列建国后的歌曲和口号, 按出现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②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③打倒一切,全面内战

④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

A . ②③①④ B . ②①③④ C . ③②①④ D . ②③④①
2、小云同学带着一个研究性学习课题,搜集了“政企分开”“公司制”“股份制改革”等资料。根据这些信息,判断他的研究性学习课题是( )

A . 土地改革 B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 . 民主与法制建设 D . 国有企业改革
3、中共八大的召开是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其主要原因是(    )
A . 坚持无产阶级专政 B .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 C . 正确认识中国国情 D .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4、他带领人民艰苦奋斗,治理灾害,开始改变当地贫穷的面貌:病故前要求“埋在沙滩上”,“也要看着把沙丘治好”。这位被称为“党的好干部”的模范人物是(    )
A . 焦裕禄 B . 王进喜 C . 邓稼先 D . 雷锋
5、下列选项属于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内容的是(  )

①通过了《共同纲领》

②选举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③以北平为首都并改名为北京

④采用公元纪年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②③④
6、下面是建国初期我国主要农产品产量表(单位:万吨),其主要农产品产量变化的原因是(    )

种类

1950年

1951年

1952年

粮食

13213

14369

16392

棉花

69.2

103.1

130.4

A . 进行了土地改革 B . 成立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C . 开展了人民公社化运动 D . 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7、阅读历史书籍需要关注章节标题,从而把握内容的主旨,根据图中的内容,你认为最适当的标题是(    )

A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 . 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 C .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D .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8、某地在短短的几年内,由一个贫穷落后的边陲小镇,建设成一座繁华的现代化城市,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这座城市是(    )
A . 深圳 B . 珠海 C . 汕头 D . 厦门
9、如图为20世纪80年代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增长数据表。这种增长趋势主要得益于当时我国(   )

A .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B . 建立经济特区和开放沿海城市 C .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 .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10、请你从以下四句话中选择最为贴切的一句话,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 )
A . 封建帝制被推翻 B .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C . 中国实现现代化了 D . 世界和平力量壮大了
11、某学校八年级历史学习兴趣小组开设了一个有关抗美援朝时期人物的专题网站,收录了大量的资料,其中【人物篇】收录的历史人物包括 ( )

①彭德怀 ②黄继光 ③邱少云 ④叶挺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③④
12、改革新中国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是我国消灭封建剥削制度的深刻的社会变革,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下列表述中,不属于政治意义的是 ( )
A . 彻底摧毁了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B . 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C . 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 D . 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
13、1953年是中国经济史上一个重要分水岭,从那时起,中国人熟悉了一个经济术语:“五年计划”。以下属于“一五计划”成就的是 ( )

 ①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        ②修建青藏、新藏等公路

③农村的乡镇企业发展迅速        ④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

A . ①②③④ B . ④②③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④
14、电视剧《人民的名义》里的达康书记获得了观众的追捧。剧中达康书记在多个场合强调,“我国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此话原文最早出现在以下哪部法律文献中 ( )
A . 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B .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 . 1947年《中国土地法大纲》 D . 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15、身边的小历史,往往透露着大的时代背景。1954年,同仁堂经理乐松生以大局为重,顺应历史潮流,带头进行公私合营。公私合营后,同仁堂在生产、销售规模和开发新药等方面都有了一个新发展。这里的“历史潮流”是 ( )
A . 实现工业化 B . 社会主义改造 C . 巩固人民政权 D . 人民公社化运动
16、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 )
A .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 B .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C . 第一届政协会议的召开 D .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17、不同时代的宣传画体现了不同的时代风貌。如图的两幅图出现在 ( )

A . “大跃进”时期 B . 文化大革命时期 C . 改革开放时期 D . “三大改造”时期
18、时代特征会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留下烙印,人们所取的名字也能折射出不同的时代特征,例如钱文革、孙建国、刘援朝、周跃进等。一般而言,以上四人中年龄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 ( )
A . 周跃进、孙建国、钱文革、刘援朝 B . 刘援朝、钱文革、孙建国、周跃进 C . 钱文革、周跃进、刘援朝、孙建国 D . 孙建国、刘援朝、周跃进、钱文革
19、1978年开展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是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这里所说的“解放是指(   )
A . 打破了长期以来的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 B . 推翻了三座大山的压迫 C . 摧毁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D . 纠正了“文化大革命”的错误路线和政策
20、小明曾在作文中写道:“我们的国家从此告别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全国人民将一心一意搞经济建设,加速奔向四个现代化!小明在作文中所表达的喜悦来自(   )
A .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 . 三大改造的完成 C . 土地改革的完成 D .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2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这里的“转折”主要是指(   )
A . 提出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B . 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 C . 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D . 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22、1990年桓台县2.6万公顷粮田平均单产达到1020公斤,成为长江以北第一个全年粮食亩总产量超过1000公斤的“吨粮县”。取得这一成就的主要原因(   )
A . 淄博对外开放走在全国前列 B . 家庭联产承包解放生产力 C . 现代企业制度激发创新活力 D . 农村的乡镇企业迅速发展
23、1985年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访华,马哈蒂尔当时来中国,可能会看到的标语是(   )
A .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 B . 公共食堂是我们的大家庭 C . 造反有理,打倒一切牛鬼蛇神 D . 国企改革增活力
24、在改革开放的关键时刻, 1992年邓小平视察南方并发表谈话。邓小平的“南方谈话” (   )
A . 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B . 强调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C . 丰富了“一国两制”科学构想 D . 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25、某同学在自主学习时收集了以下几幅图片,符合这组图片的恰当主题应当是(   )

A . 民族团结 B . 改革开放 C . 祖国统一 D .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二、填空题(共5小题10个空,每空1分,共10分)(共5小题)

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新中国成立时起临时宪法作用的是为彻底废除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提供了法律依据;
2、他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枪口,为战役的胜利铺平了道路,他是;文化大革命中最大的冤案是案。
3、年,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4、新中国成立后建设的第一座长江大桥是;中国在社会主义改造中的创举是
5、祖国大陆实现统一的标志是;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是

三、材料分析题(共三个大题,40分)(共3小题)

1、2019年是新中国建立70周年,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砥砺前行,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巨大飞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开辟新纪元】

材料一:

Picture

【探索新道路】

材料二:1953﹣1957年,我国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产值比重和增长速度变化表

变化

行业

1953年

农轻重比例

1957年

农轻重比例

1953﹣1957年

平均增长速度

农业

52.8%

43.5%

4.5%

轻工业

29.6%

29.2%

12.8%

重工业

17.6%

27.3%

25.4%

【踏上新征程】

材料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吹响了中国人民摆脱贫困的号角,这个号角首先从农村开始,并迅速向城市传导。80年代初,济体制改革以农村改革为重点;80年代中后期以城市为重点、城乡联动和全面改革。以中国共产党十四大为标志,中国的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宁可主编《中国经济发展史》

【焕发新气象】

材料四:70年风云际会,当今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综合国力的历史性跨越世人瞩目。国产航母完成海试;歼﹣20翱翔蓝天;港珠澳大桥建成通车;新个税法全面实施;成功举办两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

﹣﹣摘编自新华网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新中国成立后为巩固新生政权党和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
(2)上表中重工业增长速度最快,得益于哪一政策的实施?这一时期中国历史上出现的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是什么?
(3)为摆脱贫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提出了什么历史性决策?“改革进入了新阶段”的原因是什么?
(4)结合以上四则材料,谈谈你的感受。
2、某校开展以宣传新中国建设成果为主题的展览,请你参与,根据下列材料完成展出要求。

(一)人物篇:他们(指如图所示图中三位历史人物)是 世纪 年代感动中国的英雄楷模 

(二)成就篇:实现工业化是全国人民追求的目标。为此,党在不同时期领导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经济,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中国与印度、美国钢和电产量比较:

中国

(1952年产量)

印度

(1950年产量)

美国

(1950年产量)

钢产量(人均)

2.37公斤

4公斤

538.3公斤

发电量(人均)

2.76千瓦时

10.9千瓦时

2994千瓦时

(三)感悟篇:

(1)请你分别写出两幅图的人物名字。我们应该学习他们身上的什么精神?
(2)为了改变上述情况,我国政府做出了什么决定?请你列举在此时期重工业取得的两项成就。
(3)建国头二十年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众多成就,许多工业从无到有,请你总结出取得经济建设成就原因(一条即可)。
3、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非常重视“三农”问题。就解决“三农”问题,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拐点:新中国成立后】

材料一:解放前占农村人口不到百分之十的地主、富农,占有百分之七十至八十的土地。他们凭借占有的土地,残酷剥削和压迫农民。这种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过渡时期: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材料二:到1956年底,全国87.8%的个体农户参加了高级农业合作社。

【艰难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材料三:1958年8月,报纸上提出了“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口号,出现了“早稻亩   产三万六千多斤”“花生亩产一万零五百多斤”1958年夏秋之际,各地成立人民公社,公社的一切财产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公社还大办公共食堂,实行吃饭不要钱。“鼓足干劲生产,放开肚皮吃饭”是当时流行的口号。

【伟大的历史转折:改革开放】

材料四: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转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大包干,就是好,干部群众都想搞,只要搞上三五年,吃陈粮,烧陈草,个人富,集体富。国家还要盖仓库。

【感悟历史】

(1)为了废除“这种制度”巩固国家政权,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
(2)1953到1956年,党和国家为发展农村经济采取了怎样的措施?
(3)1958年我国农村建设出现了怎样的失误?它带来怎样的危害?
(4)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政府对农村问题做的最大调整是什么?
(5)党和政府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断调整农村政策,我们从中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山东省聊城市东昌中学2019-2020八年级下学期历史期中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