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惠民县2020届初中历史学业水平第一次模拟考试卷

年级: 学科: 类型:中考模拟 来源:91题库

一、本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共25小题)

1、下列歌词反映的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依次为(   )
①“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②“西边的太阳就要落山了,鬼子的末日就要来到……” 
③“铁流两万五千里,红军威名天下扬……”  ④“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

A . ①②③④ B . ②③①④ C . ④③②① D . ③①④②
2、从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到张謇的“实业救国”;从詹天佑的“各出所学,各尽所知,使国家富强,不受外侮,足以自立于地球之上”,到佟麟阁的“国家多难,军人当马革裹尸,以死报国”这是仁人志士发出的时代最强音。这个时代的特征是(    )

A . 国家统一,民族团结 B . 国家分裂,民族融合 C . 百年屈辱,民族抗争 D . 曲折前进,民族复兴
3、毛泽东生前写了不少诗词,每一首背后都有一件甚或数件中国近现代史上惊天动地的大事。下列诗句所反映的重大事件,发生在解放战争期间的是(    )

A .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B .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C . 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D .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4、新华社特稿《在历史关节点上》这样说:“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的奋斗历程,走了整整28年。期间,中国共产党先后经历了‘日出东方’、‘星火燎原’、‘力挽狂澜’、‘灯塔指引’、‘进京赶考’五个关键阶段”。其中‘星火燎原’是指(    )

A .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B .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C . 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D . 召开遵义会议
5、下面表格反映了我国某时期公有制经济和私有制经济的比例,该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


国民收入(%)

商业零售(%)

工业产值(%)

公有制经济

92.9

95.8

100

私有制经济

7.1

4.2

0

A . 新中国成立 B . 抗美援朝胜利 C . 土地改革完成 D . 三大改造完成
6、了解因果关系,是历史学习的基本要求之一。学完“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这一单元,小华归纳了以下因果关系,错误的是(    )
A . 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 .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 . 甲午中日战争——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D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清政府完全变成“洋人的朝廷”
7、以下示意图呈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进程。①应为(    )

A . 莫斯科保卫战 B . 斯大林格勒战役 C . 诺曼底登陆 D . 德国无条件投降
8、2017年5月5日,凝聚着国人梦想的国产C919大型客机首飞成功,天空中终于有了属于中国人的大型喷气式客机。如图是C919主要供应商示意图,它反映了当今世界(    )

A . 贸易保护主义不复存在 B . 两极对峙的政治格局 C . 经济全球化趋势 D . 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流
9、构建知识结构是学习历史的一项基本技能。下图是学习主题为“近代化的起步”的知识结构图。下列与图中数字编号②③相关的历史事件,完全对应恰当的是(    )

A .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 B . 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C . 洋务运动、新文化运动 D . 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10、人类对历史的认识和研究离不开史料。下列选项中,作为研究我国农耕时代居民生活的可靠史料是(   )
A . 女娲造人、精卫填海的神话传说 B . 浙江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谷、骨耜和房屋材料 C . 山西丁村遗址的打制石器和动物化石 D . 司马迁《史记》中有关汉武帝的记载
11、从地方行政组织来看,吕思勉先生把古代中国划分为“部落时代”、“封建时代”、“郡县时代”这三个先后相继的时代。其中与“封建时代”相对应的朝代是(   )
A . 西周 B . 秦朝 C . 西汉 D . 宋代
12、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规定,监察部对国务院各部门及国家公务员、国务院及国务院各部门任命的其他人员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及其领导人员实施监察。秦始皇、汉武帝在设置的类似功能的官职是(   )

①太尉    ②御史大夫    ③刺史    ④丞相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②③ D . ①④
13、美国汉学家费正清在谈到中国清朝时期某一政策时说:“归根到底,它是倾向倒退,眼光向里,防守和排外的。”他评论的政策是(   )
A . 对外开放政策 B . 休养生息政策 C . 闭关锁国政策 D . 汉化政策
14、唐代两位高僧不忘“西行”和“东渡”的初心,在历史上各自留下了一段属于自己的传奇故事。“西行”和“东渡”的共同作用是(   )
A . 加强了边疆管理 B . 开通了丝绸之路 C . 促进了中外交流 D . 扩大了唐朝疆域
15、《东京梦华录》记载:“街南桑家瓦子,近北则中瓦,次里瓦,其中大小勾栏50余座,中瓦子莲花棚、牡丹棚,里瓦子夜叉棚、象棚最大,可容数千人。”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
A . 宋朝时重文轻武,进士地位较高 B . 北方人迁到江南,带去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 C . 城市繁荣,市民阶层不断壮大 D . 统治者坚持以农为本的传统观念,推行“重本抑末”政策
16、五四运动不仅使学生卷入了运动的漩涡,同时也吸引了资产者、小商人、工人参加战斗。它不是官僚、政客、上层分子的活动,更不是军事投机或军事阴谋的行为,而是一个广大的群众运动。这最能说明五四运动中(   )
A . 青年学生起到先锋作用 B . 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C . 知识分子发挥领导作用 D . 各阶层的群众广泛参与
17、1922年以后,日、美、英等国加紧向中国倾销商品和输入资本,利用我国丰富的资源和廉价劳动力开办工厂,占领市场,使大生纱厂等企业受到严重打击。材料反映出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是(   )
A . 官僚资本的摧残 B . 列强的经济侵略 C . 封建主义的阻挠 D . 落后的生产技术
18、“在历史的分水岭上(1950—1951年,中国政府宣布开展长达六个月的全国募集资金运动,以购买战需品(《中国时代:1900—2000》)。”材料中所指“购买战需品”是为了适应(   )
A . 解放战争的需要 B . 解放西藏的需要 C . 抗美援朝的需要 D . “一五计划”的需要
19、20世纪80年代,中国农村有副对联:“三十年前分田地,耕者有其田。三十年后又分地,耕者有其责”。对两次“分地”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 都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 B . 都提高了农民的积极性 C . 都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D . 农民都有生产自主权
20、“毗接香珠南海边,回归澳岛举国欢。”诗句反映的历史事件得益于(   )
A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B . “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 C . “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实施 D . 两岸“九二共识”的达成
21、但丁的《神曲》借梦游“地狱”“炼狱”“天堂”三界,抨击现实中教会的贪婪腐化;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深刻批判了封建道德伦理观念和社会陋习。两位作家表达的情感与理想是(   )
A . 宗教蒙昧 B . 人文主义 C . 理性主义 D . 浪漫主义
22、“正是这个设计……使这个稚嫩的国家在草莽中崛起,迅速成为也许你不喜欢但却不能轻视的超级大国。这样一个精巧的设计,在二百年前由一群蛮荒大陆上的“乡巴佬”创造出来,实在令人惊叹不已。”材料中的精巧设计是指(   )
A . 美国l787年宪法 B . 法国的《人权宣言》 C . 英国的《权利法案》 D . 英国的《人民宪章》
23、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在机器大生产代替手工劳动的过程中,在动力方面作出杰出贡献,将蒸汽机变为主要动力的发明家是(   )
A . 凯伊 B . 哈格里夫斯 C . 瓦特 D . 斯蒂芬森
24、19世纪中期的一部著作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论证了被剥削的无产者不断壮大,将用暴力推翻资本主义制度,未来属于工人阶级。这部著作是(   )
A . 《人权宣言》 B . 《共产党宣言》 C .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D . 《联合国家宣言》
25、图是苏俄(联)粮食产量变化曲线图。1921~1925年粮食产量迅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实现了(   )

A . 农奴制改革 B .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 . 新经济政策 D . 赫鲁晓夫改革

二、本卷共4题,第26题12分,第27题14分,第28题12分,第29题12分,共50分。(共4小题)

1、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国计民生。

材料一:①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②荀子: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③汉初统治者采取休养生息政策,重视农业生产,减轻赋税、徭役,出现了“文景之治”。

④唐太宗减轻人民负担,发展农业生产,减省刑罚,使得经济发展国力强盛。

材料二:秦孝公锐意改革秦国落后的局面,任用商鞅变法。商鞅认为按照当时的土地赋税制度,秦国的实力尚不能满足与列国竞争的需要。为此,商鞅变法规定:废除秦国原来传统的土地制度,重新规划丈量土地,依照土地数量交纳赋税;官府奴隶可以凭借耕织的成绩恢复平民的身份,不从事农业生产而变穷的人则要被罚为官奴婢。

——摘编自晁福林《中国大通史·春秋战国卷》

材料三:南北朝时期,北方的粮食作物麦、粟等传入南方。隋唐时期长江流域的户口数量有很大的增加,单位面积耕地所负载的人口大大增多,这就迫使农民实行复种制(一年两熟),稻、麦复种制产生并发展。江南推广了曲辕犁,普遍采用插秧技术,缩短了水稻在大田中的生长期,双季稻在南方出现。

——摘编自阎万英等《中国农业发展史》

材料四  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同时期粮食产量变化(单位:亿吨)

——整理自陈海秋《建国以来农村土地制度的历史变迁》

(1)用材料一的史实,说明以下观点。(填序号,每空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以民为本是中国古代的重要思想主张:

盛世局面出现的重要前提是推行爱民政策:

(2)依据材料二,说出商鞅变法的时代背景。结合所学,分析材料二中变法内容的作用。
(3)依据材料三,概括促使隋唐时期南方复种制出现的因素。
(4)依据材料四,概括图表反映的共同现象。任选两张,分别运用相关的农业政策解释图表反映的现象。
2、2019年是新中国建立70周年,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砥砺前行,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巨大飞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崭露新曙光】

材料一:

【开辟新纪元】

材料二:

【探索新道路】

材料三:1953—1957年,我国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产值比重和增长速度变化表

变化

行业

1953年农轻

重比例(%)

1957年农轻

重比例(%)

1953~1957年平均

增长速度(%)

农业

52.8

43.5

4.5

轻工业

29.6

29.2

12.8

重工业

17.6

27.3

25.4

【踏上新征程】

材料四:

【焕发新气象】

材料五:……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

——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材料六:70年风云际会,当今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综合国力的历史性跨越世人瞩目。国产航母完成海试;歼—20翱翔蓝天;港珠澳大桥建成通车;新个税法全面实施;成功举办两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

——摘编自新华网

(1)请写出图中会议召开的地点。材料一中“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是哪次会议?
(2)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新中国成立后为巩固新生政权,党和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
(3)上表中重工业增长速度最快,得益于哪一政策的实施?这一时期中国历史上出现的

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是什么?

(4)图中会议上提出了什么历史性决策?形成了以谁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5)材料中,“农村改革”实行的政策是什么?
(6)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什么?现阶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什么?
(7)结合以上材料,谈谈你的感受。
3、近代以来,科学技术日益成为影响大国兴衰的重要因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的优越地位在十八世纪归功于优越的政治制度……在十九世纪初期则几乎完全归功于机械技术,纺织业、冶金业、采矿业等行业大量采用机器生产。……到1830年,英国已成为“工业欧洲的老师”。

——C.W.克劳利《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第九卷

材料二:

材料三:二战后,日本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国民经济非军事化,政府把主要投资放在发展经济上等。……紧紧抓住科技革命的有利时机,大量引进技术……教育经费在政府的预算中所占比重已超过20%,名列资本主义世界各国之首。美国又从“特需”订货等方面给予经济扶植。1968年,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跃居资本主义世界第二位,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经济大国。

——摘自九年级下册《世界历史》教学参考书

材料四: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制定了高科技发展规划。……经过不懈努力,在核技术、空间技术以及基因工程等方面取得了重大进步。……2015年,我国发布了《中国制造2025》,指出未来要重点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等10个领域里取得突破性发展,其中5G技术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领域发展的重点。最近,在5G技术方面领跑世界的华为公司被美国列入贸易禁令“实体名单”,遭到打压,……中美贸易战愈演愈烈。

(1)根据材料一,英国优越的政治制度是什么?英国在“机械技术”领域最关键的发明是什么?为什么英国能成为“工业欧洲的老师”?
(2)根据材料二表一,与英国相比,美国的工业产值发生了什么变化?根据表二并联系所学知识,从政治和科技发展角度分析造成这一变化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概括二战后日本跃居资本主义世界第二经济强国的原因。
(4)根据材料四,列举我国20世纪六七十年代在高科技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至少二项)。面对美国发动的贸易战,我们该如何应对?
4、从古至今,人类在探索的“路”上砥砺前行,“路”既踏在脚下承托现实,又伸向远方指导未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有形之路】

材料一:通过这条道路,汉朝的丝绸、漆器等物品,以及开渠、凿井、铸铁等技术传到西域;西域的良种马、香料、玻璃、宝石等,以及核桃、葡萄、石榴、苜蓿等植物,以至多种乐器和歌舞等传入中国。

——摘自《中国历史》]

材料二:如果全球化把欧洲人迈入大洋当作开始的话,那么走在前列的首先是(欧洲西南端的)两个国家。他们以高效的行政机器组织远航,怀揣着传播上帝福音和寻求黄金的期盼揭开了不同种族、不同文明的大碰撞,充满“内在动力”的帆船运载着奴隶、黄金、香料,也洒播着诸如“地球是圆的”等进步光芒。

——摘自《处于变动世界中的历史》

材料三: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国际社会需要一个联结全球经贸的通道或共同体。“一带一路”倡议正契合了国际社会当前的这一需求。更重要的是“一带一路”倡议再次吹响了共同体意识的号角,通过重振交流渠道和加深国家交流,建立起经济和安全的共同体,它将从根本上促进人类共同体建设。

——摘编自《从根本上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

【无形之路】

材料四:大萧条不仅是无比强烈的,而且具有独特的世界性影响,资本主义世界笼罩在空前绝望的情绪中,甚至有人哀叹“世界末日已经来临”……美国发生了失业工人、退伍军人的示威游行,德国接连发生大规模的工人罢工。

——摘自《历史必修二》

【成长之路】

材料五:一条路,落叶无际/走过你,走过我/悄悄地,我从过去,走到这里/我双肩驮着风雨,想知道我的目的/走过春天,走过我自己……

——摘自《一条路》

(1)开通这条“路”的使者是谁?依据材料一用一句话概括这条路的作用。
(2)文中“欧洲人迈入大洋”指的是哪一事件? “走在最前列”的是哪两个国家?
(3)据材料三指出“一带一路”的现实价值。
(4)文中提及的两国在面临困难时选择了何种道路?
(5)感悟歌词,它对你的“人生之路”有何启示?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山东省惠民县2020届初中历史学业水平第一次模拟考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