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武威市第九中学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中考试卷
年级: 学科: 类型:期中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30分)(共20小题)
1、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 )
A . 丝绸之乡
B . 鱼米之乡
C . 瓷都
D . 产茶中心
2、隋唐时期政府实行科举考试主要是为了( )
A . 树立皇帝的威信
B . 选拔门第不高而有才华的人参政
C . 加强对教育的管理
D . 禁止贵族做官
3、光耀千古的唐朝文学,最为光彩夺目的是( )
A . 散文
B . 传奇
C . 戏剧
D . 诗歌
4、隋朝大运河的中心是( )
A . 长安
B . 洛阳
C . 涿郡
D . 余杭
5、唐朝长安城内繁华的商业区叫做( )
A . 坊
B . 市
C . 瓦肆
D . 勾栏
6、唐太宗在今新疆地区设立的管辖西域的最高行政机构是( )
A . 北庭都护府
B . 西域都护府
C . 安西都护府
D . 新疆行省
7、如果你生活在北宋,下列哪些现象是你无法看到的( )
A . 在城市的瓦舍内,看滑稽戏杂技等节目
B . 在江南人们吃到当地产的占城稻
C . 在汴京买卖东西使用的是“交子”
D . 农民插秧使用一种新型工具叫“秧马”
8、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起来的全国统一的封建政权是( )
A . 秦朝
B . 隋朝
C . 元朝
D . 清朝
9、北宋前期,四川地区的商人购买货物时可能用的货币是( )
A . 交子
B . 会子
C . 开元通宝
D . 光绪通宝
10、毛泽东《沁园春·雪》中提到“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等“英雄”。其中的“唐宗”“宋祖”“成吉思汗”是哪一组人物( )
A . 李 渊 赵 构 铁木真
B . 李世民 赵匡胤 铁木真
C . 唐玄宗 赵 构 忽必烈
D . 李世民 赵匡胤 忽必烈
11、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是( )
A . 契丹萧太后
B . 慈禧太后
C . 武则天
D . 吕后
12、因唐太宗奉行“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的开明民族政策,得到了西北各部首领的拥戴,尊称他为 ( )
A . 皇帝
B . 太宗
C . 可汗
D . 天可汗
13、第一个系统地把古代印度的佛教、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等记录下来并介绍到中国的是( )
A . 鉴真
B . 玄奘
C . 阿倍仲麻吕
D . 郑和
14、辽、西夏、金、元四个政权,分别是由哪个少数民族建立的( )
A . 契丹、党项、女真、蒙古
B . 党项、契丹、蒙古、女真、
C . 女真、契丹、党项蒙古
D . 党项、契丹、女真、蒙古
15、我国重要的省级行政区划分来源于哪朝的行省制度( )
A . 隋朝
B . 唐朝
C . 北宋
D . 元朝
16、暑假期间张丽要去参观艺术宝库莫高窟,你能告诉她应该去哪儿( )
A . 山西大同
B . 甘肃敦煌
C . 河南洛阳
D . 陕西西安
17、“主明臣直”,在下面的哪一组君臣身上表现的最为充分( )
A . 唐太宗—魏征
B . 武则天—狄仁杰
C . 唐玄宗—姚崇
D . 朱元璋—胡惟庸
18、唐朝时,可随水力自行转动,把水由低处汲向高处的灌溉工具是( )
A . 水排
B . 翻车
C . 筒车
D . 木棉搅车
19、元朝时,在我国形成的一个新民族是( )
A . 藏族
B . 蒙古族
C . 回族
D . 满族
20、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的主编者是( )
A . 司马光
B . 司马迁
C . 李白
D . 韩愈
二、材料解析题(30分)(共3小题)
1、阅读材料:“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狼,远行不劳吉日出。”请同学们思考回答:
(1)该诗描绘了唐朝哪位皇帝统治时期的状况?他的统治前期被誉为什么?
(2)这是谁的诗句?人们尊称这首诗的作者是什么?该诗作者的诗因为深刻地反映了那个复杂动荡的时代,而被后世称为什么?
(3)这种全盛局面是因什么事件而被打破的?
(4)唐朝时期还有哪些盛世?
2、提到宋代,特别是南宋,首先浮现在人们脑海中的多半是一幅“暖风熏得游人醉,只把杭州当汴州”的柔靡景象。但学术界对宋代社会文明却给予了高度评价。 阅读下列材料,请同学们思考回答:
材料一:“苏湖熟,天下足,“江南为之盛国矣。
材料二:…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材料三:宋代时期,中外交往主要依靠海路,那时海外贸易兴盛,政府鼓 励海外贸易,收入颇丰。
(1)根据材料一,二反映了我国古代经济发展出现了什么重大变化?
(2)材料中的“苏湖”指什么地方?当地最重要的粮食作物是什么?
(3)根据材料四写出宋代政府鼓励海外贸易所设立的机构名称。
3、阅读材料:“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朕赏宝此三镜,以防己过。” 请同学们思考回答:
(1)材料中的“朕”是指哪位皇帝?
(2)材料中的“以史为镜”和“以人为镜”是什么含义?
(3)他以上的治国思想对其统治产生了什么影响
(4)他的统治被称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