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复习专练七:透镜及其应用

年级: 学科: 类型:复习试卷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2小题)

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将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30cm处,在透镜另一侧距离透镜16cm处的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则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①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②照相机是利用这一成像原理工作的

③该透镜的焦距f一定满足8cm<f<15cm

④将近视镜片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要使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光屏应靠近透镜

A . 只有①和③ B . 只有②和④ C . 只有②和③ D . 只有①和④
2、下图中的透镜属于凹透镜的是(    )
A . B . C . D .
3、防盗门上装一只“猫眼”,站在屋内的人通过“猫眼”能看清屋外的人有一个正立、缩小的像,这只“猫眼”相当于(  )
A . 凹透镜 B . 凹面镜 C . 凸面镜 D . 凸透镜
4、《森林保护法》中规定,禁止在森林里丢弃空罐头和空瓶子,这主要是为了防止(  )
A . 污染环境 B . 行人受伤 C . 引起山火 D . 动物死亡
5、有四种不同焦距的凸透镜,如果要使距凸透镜15cm的物体能够在光屏上得到放大的像,那么凸透镜的焦距应为(  )
A . 5cm B . 10cm C . 15cm D . 30cm
6、物体沿凸透镜主光轴从2倍焦距处匀速向外移动的过程中,像的大小和速度将(  )
A . 像变大,速度变大 B . 像变大,速度不变 C . 像变小,速度变小 D . 像变小,速度不变
7、物体从距凸透镜12cm处移到距凸透镜18cm处的过程中,调整光屏的位置,总能在光屏上得到倒立、放大的像,由此可知,此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A . 6cm B . 10cm C . 16cm D . 20cm
8、用同一凸透镜在光具座上分别探究甲、乙两物体的成像情况.实验时甲、乙两物体直立于光具座上,且甲物体比乙物体长些,它们经凸透镜成像后,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若它们都成放大的实像,则甲的像一定比乙的像长 B . 若它们都成等大的实像,则甲的像一定比乙的像短 C . 若它们都成缩小的实像,则甲的像一定比乙的像长 D . 不论成放大还是缩小的实像,甲的像都有可能比乙的像短
9、关于近视眼和远视眼及其矫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形成远视眼的原因是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 B . 远视眼成像于视网膜前 C . 近视眼用凹透镜进行矫正 D . 把透镜焦距的倒数乘以100的值叫做眼镜片的度数,则200度的眼镜片焦距是2m
10、下列情形中,与近视眼矫正相符的是 ( )
A . B .      C . D .
1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凸透镜、光屏位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烛焰在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放大的像.要使烛焰在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缩小的像,调节的方法是 ( )

A . 透镜不动,蜡烛远离透镜移动,光屏靠近透镜移动 B . 透镜不动,蜡烛远离透镜移动,光屏远离透镜移动 C . 透镜不动,蜡烛靠近透镜移动,光屏远离透镜移动 D . 透镜不动,蜡烛靠近透镜移动,光屏靠近透镜移动
12、如图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20cm,若将蜡烛放在离凸透镜16cm处时,如图所示,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将看到(    )

A . 倒立缩小的实像 B . 倒立放大的实像 C . 无像 D . 正立放大的虚像

二、多选题(共1小题)

1、如图所示,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光屏上出现了清晰的烛焰像.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f,由此可以判断像距v和物距u所在的范围是(   )

A . v<f B . f<v<2f C . u>2f D . f<u<2f

三、填空题(共3小题)

1、在玻璃板下放置一个用眼睛看不清楚的小物体,把一滴水滴在小物体正上方的玻璃板上,水滴就是一个放大镜,如果还着不清小物体,再拿一个凸透镜位于水滴正上方,调节镜与水滴间的距离,就能看清玻璃板下的小物体。此时看到的是小物体的      的(选填“正立”或“倒立”),      的(选填“放大”或“缩小”)      像(选填“实”或“虚”),这个组合与      (选填“望远镜”或“显微镜”)的原理相同。
2、将一个凸透镜对准太阳光,可在距透镜10cm的地方得到一个最小亮点。若有一个物体放在这个透镜前40cm处,则可在透镜的另一侧得到                  像。
3、形成近视眼的原因是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      (选填“太弱”或“太强”):预防近视眼的措施之一,就是读写时眼睛与书本的距离应保持在      (选填“10”、“15”或“25”)cm 左右.

四、作图题(共4小题)

1、完成光路图,根据图中的入射光线或折射光线作出相应的折射光线或入射光线。

2、小红和小华各设计了一个光学暗箱,只有入射光线和出射光线,请分别在暗箱内填写适当的光学器材?(不能重复)。

3、请完成图中凸透镜的光路图.

4、请画出如图经透镜折射后的光线.

五、实验探究题(共4小题)

1、自制水滴显微镜,探究显微镜的工作原理。器材:焦距较长的凸透镜一个,滴管一个,废录音带盒一个,清水。


(1)小水滴可看作一个焦距很小的      镜,本实验以小水滴作为显微镜的      镜,它与被观察物体的间距为10~15 mm,如左图所示。
(2)如图所示中,任意滴一滴水滴,透过这个小水滴,如果看到一个与原来方向相同的、放大的箭头,在不调整与箭头的距离,应该把水珠变      (填“厚”或者”薄”),直至与原来方向相反的、放大了的箭头。如果废录音带盒的厚度是12 mm,那么最终水滴凸透镜的焦距范围是      
(3)透过凸透镜去观察小水滴,使箭头、小水滴,凸透镜      ,并且保持凸透镜水平,看到的箭头相对于原来的箭头是      (填“正立”或“倒立”),如果要看到箭头更大的像,应把凸透镜略微向      (填“上”或“下”)移动。
2、在淹城民俗街上,小明对一雕刻于半粒大米(上圆下平)上的微雕作品“ ”产生浓厚兴趣.

⑴为看清微雕作品上的文字和图象,小明应利用如图所示透镜中的      (填序号)进行观察.

⑵正确选择透镜后,小明拿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再把一张纸放在它的另一侧,当在纸上呈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时,测得这个光斑到透镜的距离为5 cm.

⑶透过透镜观察微雕作品“ ”,小明看到的像如图所示,此时透镜到微雕作品的距离是      

A.小于5 cm             B.大于5 cm且小于10 cm

C.等于10 cm            D.大于10 cm

3、小刚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一束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了一个最小、 最亮的光斑。由图可知,凸透镜对光线具有      作用,该凸透镜的焦 距是      cm。
(2)点燃蜡烛后,调节烛焰、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上,目的是        。
(3)实验中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光屏都得不到像,可能的原因:      
(4)将蜡烛移至光具座上 35 cm 刻度线处,凸透镜位置不变,移动光屏直至成清晰的像,像的特点是倒立、      的实像;生活中的      就是利用这个规律制成的。
(5)蜡烛随着燃烧而变短,光屏上的像将向      (填“上”或“下”)移动.
(6)在实验过程中,当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时,用不透光的纸板挡住凸透镜的左半部,此时光屏上的像将(   ) (6)
A . 像的大小、形状不变,像的亮度变暗 B . 像的左半部消失 C . 像的右半部消失 D . 像缩小一半
4、某实验小组进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图所示:

                         

(1)由图甲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cm。
(2)实验时凸透镜与光屏的高度已调好,但烛焰在光屏上像的位置偏低,要想使像成在光屏中央,应调节蜡烛使烛焰向      (填“上”或“下”)移动。  
(3)如图乙所示,若在光屏上(光屏未画出)得到清晰放大的实像,则烛焰应位于透镜左侧a、b、c、d四点中的      点,此成像规律应用在      上(填一种器材名称)。

六、综合题(共1小题)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明好奇地把自己的近视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移动光屏,发现仍可以在屏幕上成像,拿开 眼镜后,像变得模糊不清,把屏幕向靠近凸透镜的方向移动,又可 以得到一个清晰的像.

材料二:如图是人的眼球结构图,正常人的眼睛通过睫状体对晶状体的调节, 可以看清近处和远处的物体.根据上面的材料,利用所学的物理知 识,回答下面的问题:

(1)近视眼镜的镜片是      透镜,对光有      作用.
(2)与凸透镜成像对比,人的眼球中的晶状体相当于      , 视网膜相当于      .
(3)下列哪种光学仪器成像原理与人眼球成像原理一样?      (填序号)①潜望镜     ②照相机     ③投影仪    ④放大镜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复习专练七:透镜及其应用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