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考历史复习专题02:夏商周时期

年级: 学科: 类型: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20小题)

1、以“仁”释“礼”,力图将社会外在规范转化为个人的内在自觉,从而铺垫了中华民族文化精神根基的是(    )
A . 儒家思想 B . 道家思想 C . 墨家思想 D . 法家思想
2、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对环境的巨大破坏,让人们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引起越来越多的人对环境污染治理和环境保护问题的高度重视。下列选项中与解决这一问题的主张相似的是(    )
A . “兼爱”“非攻” B .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C .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D . 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
3、《诗经》中的“千耜其耘”是对西周时期大规模集体耕作的形象描述。当时实行大规模集体耕作的原因主要是(    )
A . 劳动力充足 B . 技术落后 C . 生产工具简陋 D . 农作物品料单一
4、下图中所示的“古文字”是(    )

A . 甲骨文 B . 小篆 C . 契丹文 D . 西夏文
5、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有力地促进了当时思想文化和社会的发展。下列“诸子百家”及其思想对应正确的是(   )
A . 孟子——民贵君轻 B . 韩非子——“兼爱”“非攻” C . 墨子——无为而治 D . 庄子——以“法”治国
6、中国古代的许多成语出自百家争鸣时期的诸子百家。下列成语中与庄子有关的是(   )
A . 守株待兔 B . 舍生取义 C . 道法自然 D . 墨守成现
7、王国维说:“自周之衰,文王、周公势力之瓦解也,国民之智力成熟于内,政治之纷乱乘之于外,上无统一之制度,下迫于社会之要求,于是诸子九流各创其学说。”他意在说明(    )
A . 分封制的崩溃 B . 百家争鸣的原因 C . 兼并战争的后果 D . 商鞅变法的作用
8、“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室,大夫有贰宗,土有隶子弟。”与此材料有关的制度是( )
A . 丞相制 B . 郡县制 C . 刺史制 D . 分封制
9、春秋时期,在孔子兴办的私学中,学生来自士农工商各阶层。这体现的教育思想是( )
A . 为政以德 B . 因材施教 C . 仁者爱人 D . 有教无类
10、对下图所示秦国有关信息,理解正确的是( )

A . 商鞅变法成效显著 B . 分封制基本瓦解 C . 诸侯混战破坏经济 D . 改革图强成为风潮
11、我国早期国家产生的标志是(    )
A . 夏朝的建立 B . 商朝的建立 C . 西周的建立 D . 秦朝的建立
12、在学习了百家争鸣后,针对学校出现的乱扔垃圾现象,大家对解决问题意见不一:甲:随他们吧,扔点垃圾而已,小事情,不用管。乙:说服教育,一次不行就两次、三次……,直到他们改为止。丙:一定要严惩,罚值日,实在不行就罚款。这三位同学的言论分别符合哪三位思想家的思想(    )
A . 老子、孔子、韩非子 B . 孟子、庄子、韩非子 C . 庄子、墨子、孙子 D . 墨子、孟子、老子
13、中国第一个把学术推广到民间的人是(    )
A . 孟子 B . 孔子 C . 老子 D . 张骞
14、“工匠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之一。正是古代工匠的追求极致,追求品质的精神,造就了如图两件绝世青铜精品。它们铸造于(    )

图片_x0020_100001

A . 夏朝 B . 商朝 C . 周朝 D . 秦朝
15、河南殷墟遗址被列为2006年第三十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我国的审议项目。你认为殷墟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最主要是因为它向人们展现了哪个王朝的社会风貌。(    )
A . 夏朝 B . 商朝 C . 西周 D . 东周
16、“确立县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奖励军功……”;“规定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以上材料叙述的是(   )
A . 商鞅变法和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 B . 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 C . 西周分封制和孝文帝改革 D . 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和孝文帝改革
17、如下图中的文字,是中国的一种古老文字,又称“契文”“殷墟文字”或“龟甲兽骨文”,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下列关于这种文字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从商朝时期一直被使用到今天 B . 直到近代才被人们发现和识别 C . 记载的内容只涉及祭祀与战争 D . 是中国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的
18、2019年3月24日,法国总统马克龙向到访的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赠送了一份特殊礼物——1688年法国出版的首部《论语导读》法文版原著。该特殊礼物反映出法国很早就有学者宣传(   )
A . 儒家思想 B . 墨家思想 C . 道家思想 D . 法家思想
19、中国古代有一个著名的“塞翁失马”的故事,说明了人的祸福可以相互转化,这个故事体现了古代哪一位思想家的思想?(   )
A . 孔子 B . 庄子 C . 老子 D . 韩非子
20、四川某地二王庙的大殿有一副对联:“六字炳千秋,十四县民命食天,尽是此公赐予;万流归一汇,八百里青城沃野,都从太守得来。”对联中的“此公”主持修建的防洪灌溉工程是(    )
A . 郑国渠 B . 都江堰 C . 灵渠 D . 大运河

二、改错题(共5小题)

1、禹死后,启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的第二代国王。从此分封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2、西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周王室的统治力大大减弱。
3、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和牛耕的广泛使用,引发了巨大的社会变革。

错误:      ;订正:      

4、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用“正确”“错误”表示,并加以改正。
(1)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在政治上主张“以法治国”。

改正:

(2)庄子的核心思想是“仁”,他提出“仁者爱人”,即要有爱心和同情心。

改正:

(3)韩非主张“兼爱”“非攻”,批判贵族的奢侈生活,提倡节俭。

改正:

(4)“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改正:

5、殷墟出土的金文卜辞记录和反映了商王的活动和商朝的政治、经济情况,对研究商朝的历史有重要价值,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就是从商朝开始的。

三、辨析题(共3小题)

1、后母戊鼎是青铜器中著名的大方鼎,因鼎腹内壁有甲骨文“后母戊”,故称“后母戊鼎”,也曾被称为“司母戊鼎”。以上表述是否正确?请简要说明理由。
2、下图为司母戊鼎腹部的文字拓片,小丽说:“其文字属于甲骨文。”你赞同她的观点吗?简要说明理由。

3、春秋晚期的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提出“仁政”的学说,他的学说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占重要的地位。以上观点是否正确,请简要说明理由。

四、材料分析题(共2小题)

1、材料一:

材料二:“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天子适诸侯,日巡……诸侯朝于天子,日述职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天子有巡视管理诸侯领地的权利,诸侯有朝觐天子的义务,一次不朝觐就贬斥爵位,两次不朝觐就削减封地,三次不朝觐就讨伐他。)

材料三:公元前771年,大戎进犯镐京,诸侯不再派兵相救,幽王被杀,西周灭亡。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的哪种政治制度?这制度最早开始于哪一个朝代?实行这制度的目的是什么?
(2)材料二中说:“天子有巡视管理诸侯领地的权利”那么诸侯对天子应该尽哪些义务?结合所学知识同答问题。
(3)材料三中“诸侯不再派兵相救”反映了当时什么现象?
2、春秋战国是我国极具特色的一段时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政由方伯

——《史记周本纪》

材料二: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史记》

材料三:七雄戈戟乱如麻,四海无人得作家。

——胡曾《流沙》

材料四: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倾邻国而雄诸侯。

——《汉书·食货志上》

(1)材料一中反映出周王室统治地位的什么变化?
(2)材料二中“一匡天下的是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请写出他的姓名。这一时期诸侯争霸是以什么名义进行征战的?请再列举两个这一时期的霸主。
(3)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说说战国七雄中位于最西边的是哪一国家?“七雄戈戟乱如麻”,请写出这一时期的一次著名战役。
(4)请从材料四中找出商鞅变法的结果。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2020年中考历史复习专题02:夏商周时期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